詩中多次用典,寫景方面,偶見佳句,只是所描寫的佛像、佛塔,若明若暗,讓人頗費琢磨推敲之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僧舍小山·此老絕瀟灑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晁沖之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此老絕瀟灑,久參曹洞禪。
胸中有丘壑,左手取山川。
樹小風聲細,岩深日影圓。
江湖不歸客,相對一茫然。
作品賞析
《僧舍小山》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
前四句所描寫的是坐落在小山上的佛像,從“左手取山川”的寫佛家的文字可知。這位佛祖屬曹洞禪宗,塑像氣度瀟灑,他對曹洞禪(禪宗五家之一,此宗第二祖為曹山本寂、第一祖為洞山良價,故名曹洞宗)下過一番功夫,故說“久參曹洞禪”。“胸中有丘壑”,指其佛學修養很深。“左手取山川”是用佛經典故。《維摩詰所說經·不思議品》說:“又舍利弗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恆沙世界之外,其中眾生不覺,不知己之所往,又復還置本處,都不使人有往來想,而此世界本相如故。”此句喻像主手眼之高。“樹小風聲細,岩深日影圓”兩句,轉筆寫山上及洞中之景,因山小,故用“樹小”作襯,樹大招風,樹小故風吹樹木的聲音細小,正正是小山之景。“岩”指小山中的岩穴,即山洞,日光通過岩穴,透入洞中,可看到圓圓的光柱,“日影圓”三字,形象逼真,寫出了洞中潛通的小天地的境界。結尾兩句,以情結景,抒寫詩人的感慨。“江湖不歸客”是詩人自指,詩人因紹聖(1094-1098)初期的黨禍,遂飄然隱居於具茨山之下,成了江湖隱士,他此時面對曹洞宗的佛像和僧舍小山,有了相對茫然之感。以後到底是永遠做一個“江湖不歸客”,還是等待時機繼續從政,人生的道路,歸宿在何處,他很難預測,故有茫茫然的感覺。
後世研究宋詩的人曾說:“唐詩熟,宋詩生;唐詩熱,宋詩冷;唐詩放,宋詩斂;唐詩暢,宋詩隔。”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從這首詩看,多少可以領略到宋詩的生、冷、斂、隔。它的用典有些生、冷,感情有點斂,不外放。境界有點隔,如霧裡觀花,終隔一層。比如前四句,寫的是僧人,還是佛像,需要費些思索。不同的讀者,甚至還會出現不同的理解,這就體現出宋詩“隔”與“晦”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