僦櫃納質錢是唐宋時,政府對都市中收費代客保管金銀財物的櫃坊所徵收的賦稅。僦櫃,即櫃坊中所設的保管櫃。唐時商業繁榮,城中富商巨賈,為了財物的安全和避免搬運麻煩,常將錢物儲存櫃坊。存戶需用時,可出帖或用信物向櫃坊支領,並付一定的費用。政府對櫃坊徵稅,規定以收費總額的四分之一為稅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僦櫃納質錢
- 釋義:唐宋時期政府對都市中收費代客保管金銀財物的櫃坊所徵收的賦稅
僦櫃納質錢是唐宋時,政府對都市中收費代客保管金銀財物的櫃坊所徵收的賦稅。僦櫃,即櫃坊中所設的保管櫃。唐時商業繁榮,城中富商巨賈,為了財物的安全和避免搬運麻煩,常將錢物儲存櫃坊。存戶需用時,可出帖或用信物向櫃坊支領,並付一定的費用。政府對櫃坊徵稅,規定以收費總額的四分之一為稅額。
僦櫃納質錢是唐宋時,政府對都市中收費代客保管金銀財物的櫃坊所徵收的賦稅。僦櫃,即櫃坊中所設的保管櫃。唐時商業繁榮,城中富商巨賈,為了財物的安全和避免搬運麻煩,常將錢物儲存櫃坊。存戶需用時,可出帖或用信物向櫃坊支領,並付一...
僦櫃質錢指的是唐代政府向民間的一種征借。 唐德宗時,因軍費不足,國庫空虛,而向富商大賈強行借錢,所借不足額,又向民間征借僦櫃質錢。僦櫃,是唐代以收費代人保管金銀及貴重物品為業的櫃房,納質就是以財物質錢,異時贖出,需於母錢之外,復納利息。類似於近代的當鋪。德宗建中時規定: 要向這些代...
僦櫃,漢語詞語,拼音是jiù guì,意思是唐代的典當。漢語詞語 解釋 亦作“僦匱”。 唐 代有櫃房,是一種代人保管金錢及貴重物品以收取保管費的暫存業。所設保管櫃即稱“僦櫃”。亦用以泛指這種櫃房業務。後又演變為典當質錢的質庫(當鋪)。出處 《舊唐書·德宗紀上》:“搜括既畢,計其所得纔八十萬貫,...
僦櫃納質錢是唐宋時,政府對都市中收費代客保管金銀財物的櫃坊所徵收的賦稅。僦櫃,即櫃坊中所設的保管櫃。唐時商業繁榮,城中富商巨賈,為了財物的安全和避免搬運麻煩,常將錢物儲存櫃坊。存戶需用時,可出帖或用信物向櫃坊支領,並付一定的費用。政府對櫃坊徵稅,規定以收費總額的四分之一為稅額。《舊唐書·...
間架稅為一種重複徵稅,全國範圍內提高兩稅、鹽榷錢、商稅,普通百姓負擔加重,在長安又開徵借商錢和僦櫃納質錢,徵收間架稅的同時又提高交易稅,強征借商錢造成富商流動資金的大量流失,導致被迫自殺及破產的情況,僦櫃納質錢對貨產百緡以上的商人廣泛借貸25%,導致罷市,且架稅的徵收使官員的稅負大幅增加、完全...
德宗建中三年,為了討伐李希烈的叛亂,官府強借僦櫃質錢。《舊唐書》卷135《廬杞傳》載:“又以僦櫃納質積錢貨貯粟麥等,一切借四分之一,封其櫃窖,長安為之罷市。百姓相率千萬眾,邀宰相於道訴之。杞初雖慰諭,後無以遏,即疾驅而歸。計僦質與借商,才二百萬貫。德宗知下民流怨,詔皆罷之。”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