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方法》是清代王子接撰著的一部傷寒金匱類中醫著作,約刊於清雍正十年(1732)。
基本介紹
- 書名:傷寒方法
- 作者:王子接
- 類別:中醫著作
- 創作年代:清代
- 卷數:2
《傷寒方法》是清代王子接撰著的一部傷寒金匱類中醫著作,約刊於清雍正十年(1732)。
《傷寒方法》是清代王子接撰著的一部傷寒金匱類中醫著作,約刊於清雍正十年(1732)。內容簡介上卷載和、寒、溫劑,下卷為汗、吐、下劑,共載方劑一百一十三首。內容與王氏《傷寒古方通》基本相同,而增以注釋。版本信息現存清乾隆年...
柴胡桂枝湯作為小柴胡湯和桂枝湯的合方,源為傷寒太陽少陽合病而設。既有和解少陽,解肌發表之功,可治外感傷寒太少兩陽之病,又有外和營衛,內調氣血之效,可治內外雜病營衛氣血經脈不通之病。臨床常用治太少同感、發熱、咳嗽、喘證...
1、本方為和解少陽的代表方劑。少陽經脈循胸布脅,位於太陽、陽明表里之間。傷寒邪犯少陽,邪正相爭,正勝欲拒邪出於表,邪勝欲入里並於陰,故往來寒熱;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其支者,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邪...
《傷寒論方解》:“惡寒發熱,四肢掣痛,難以屈伸,厥,或心下悸,或臍下悸。”附方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組成:桂枝(去皮)三兩(9g),甘草(炙)二兩(6g),生薑(切)三兩(9g),大棗(擘)十二枚,附子(炮,去皮,...
《傷寒論類方》,四卷,是清代徐大椿編釋的傷寒著作,刊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徐氏將《傷寒論》方劑,按方名歸類、編次,先列方藥組成及服用法,後論主治、間附按語。前三卷列述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柴胡湯、梔子湯、承氣湯、...
《傷寒雜病論》脈法探要 《傷寒論》的治則與治法 《傷寒論》治療八法綱目 《傷寒論》之“和法”《傷寒雜病論》的組方特色 《傷寒雜病論》方藥運用特色 經方藥對的配伍套用 “方證相應”論 《傷寒雜病論》合方法則的優勢 《傷寒...
附子瀉心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傷寒論》。具有瀉熱消痞,扶陽固表之功效。主治陽虛熱結,心下痞悶,惡寒汗出,脈沉者。歌訣 一枚附子瀉心湯,一兩連芩二大黃。汗出惡寒心下痞,專煎輕漬要參詳。組成 大黃二兩(6g),黃連一兩...
傷寒論方歌訣 《傷寒論方歌訣》是近代佚名編寫的一本傷寒金匱類著作,約成書於1949年。內容簡介 為湯頭歌括手冊,錄《傷寒論》方劑一百十三首,《金匱要略》方劑一百七十四首。
《傷寒論脈法》是2020年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切脈是中醫四診之一,是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傷寒論》中涉及脈法眾多,該書對《傷寒論》中的脈法進行歸納總結,詳細介紹了24種脈象的基本感覺、所主病機、臨證...
如《傷寒論》方法形成的時空背景和當今臨床的關係;《傷寒論》中三陰三陽的原意和臨床意義;《傷寒論》所倡導的在邊防線上阻擊外邪、恢復邊防秩序的汗法研究;以及《傷寒論》本身研究的方法……這些貌似與中醫臨床無關的內容,卻直接影響...
《傷寒四象類方》是日本由良切撰寫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二卷,成書於日本文化十四年(1817)。內容簡介 卷上少陽病脈證治第一,太陽病脈證治第二;卷下少陰病脈證治第三,太陰病脈證治第四。天有四時十二月,人有四經十二...
6)期門:所治甚廣。如肝氣盛、肝炎、肝硬化、腎炎、肋膜炎、脾腫大、傷寒不解。熱入血室及喘息等症。大凡各臟腑有淤滯,治須調肝者,宜灸此穴配太沖。灸量30分鐘。7)靈台:哮喘發作時速灸靈台配身柱、太溪。灸量30分鐘。8)...
《傷寒醫訣串解》,傷寒著作。六卷。清·陳念祖撰。作者融會諸家學說,以串解的形式為主,闡明其個人研讀《傷寒論》的心得,冀使讀者對《傷寒論》諸篇均有一個綱領性認識。原書缺漏不全,後經其侄陳道著補訂刊行。現有十幾種清末...
《傷寒論》的理論核心與實用價值 論六經病辨證論治方法與臨證意義 六經病傳變途徑與臨證意義 六經辨證與八綱辨證的關係 《傷寒論》病、證、症的結構與臨床意義 《傷寒雜病論》脈法探要 《傷寒論》的治則與治法 《傷寒論》治療八...
《傷寒論類方》,4卷,清代徐大椿(靈胎)撰。刊於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徐氏將《傷寒論》方劑,按方名歸類、編次,先列方藥組成及服用法,後論主治、間附按語。前3卷列述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柴胡湯、梔子湯、承氣湯、...
《傷寒論臨床教程》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介紹了《傷寒論》的基礎知識、診斷特色、治療體系、常用思維和學習方法。下篇切中臨床,詳細闡述了《傷寒論》的診治體系,以《傷寒論》的六經病、霍亂、差後勞復病為綱,以各種證型為目,全面...
《傷寒方證歌括》是羅振湘撰寫的一本傷寒金匱類中醫文獻,刊於1936年。內容簡介 羅氏將《傷寒論》之一百一十三方編成歌訣,後詳解其用藥、劑量、服法,以及《傷寒論》有關條文,歌訣簡短。或舉一方所治病證、所用藥味,或集數方為一...
溫針法,是在毫針針刺後於針尾捻裹艾絨,燃點加溫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又稱為針柄灸法。在我國漢代的醫籍《傷寒論》中就已提到這種方法。可以看作是針刺與艾灸的結合。【操作方法】先按疾病的需要選取穴位,針刺得氣後,將針留在...
本證傷寒,寒邪入里,其深入胸中者,傳而為熱,此即所謂“胸中有熱”,症見胸中煩熱:其深入胃脘者,傳而不化,寒邪凝結中焦,故其人腹中痛 相關介紹 【組成】黃連(去須)1兩半,當歸(切焙)1兩,乾薑(炮)半兩。【來源】...
治療風寒感冒的關鍵需要發汗(中醫稱辛溫解表),有很多方法,包括桑拿、用熱水泡腳(最好加點酒)、加蓋厚被、喝薑糖水、喝姜粥等等。傳統方劑 風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湯,傷寒論首方,也稱和劑之王(麻黃湯也主治風寒感冒,但在南方...
火針,是用火燒紅的針尖迅速刺入穴內,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早在《靈樞·官針》中就記:有“淬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傷寒論》中也論述了火針的適應證和不宜用火針醫治的病候。《千金翼方》有“處癤癰疽,針惟令極熱。...
《傷寒溯源集》卷九:“論中或雲厥,或雲厥逆,或雲四逆,或雲厥冷,或曰手足寒,或曰手足厥寒,皆指手足厥冷而言也。”手足厥冷,又稱厥逆,是指四肢由手足冷至肘、膝的症狀。一般冷至腕、踝的稱手足厥冷;冷至肘、膝的稱...
中醫辨證方法之一。以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來劃分疾病的深淺及邪正盛衰的辨證方法之一。漢代張仲景在《素問·熱論》等篇的基礎上,結合傷寒病證的傳變特點總結而成。適用於外感病的辨證。六經即太陽、陽明、少陽、太陰、...
是證也,雖曰陽邪在里,慎不可下,蓋傷寒以陽為主,四逆有陰進之象。若復用苦寒之藥下之,則陽益虧矣,是在所忌。論曰:諸四逆者,不可下之。蓋謂此也。”《醫方集解》汪切庵:“此足少陰藥也。傷寒以陽為主,若陽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