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理法與經方臨床》是2019年5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英棟。
基本介紹
- 書名:傷寒理法與經方臨床
- 作者:張英棟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5月1日
- 頁數:256 頁
- 定價:49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1322682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經典臨床研究書系:傷寒理法與經方臨床》是一部嚴謹的獨立思考之作,體現了作者對於中醫臨床規律、實效和節奏的研究。如《傷寒論》方法形成的時空背景和當今臨床的關係;《傷寒論》中三陰三陽的原意和臨床意義;《傷寒論》所倡導的在邊防線上阻擊外邪、恢復邊防秩序的汗法研究;以及《傷寒論》本身研究的方法……這些貌似與中醫臨床無關的內容,卻直接影響著中醫學“以人為本、長久健康”的治療理念的形成。缺失了對於理念的重視,中醫臨床會失去方向,只關注眼前而忽視了長遠。只有時刻讓經方的使用順應理法、放在健康的大背景下去考量,才能在臨床中知進退、知權衡、“執中糾偏”。作者以大量實例來說明很多經方的獨特套用規律,以及“給邪出路以急,立足中焦顧本”的中醫臨床思維。另外,《經典臨床研究書系:傷寒理法與經方臨床》還貫穿了對於自然療法與自愈本質的思考。《經典臨床研究書系:傷寒理法與經方臨床》是患者、醫者、在校的中西醫學生以及所有與健康相關的人士都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圖書目錄
上篇 《傷寒論》理法
第一章 時代呼喚《傷寒論》理法
《傷寒論》理法盛行的背景1-治法選擇是時勢使然
《傷寒論》理法盛行的背景2-話說時空背景
《傷寒論》理法盛行的背景3-當今天時為下元
《傷寒論》理法盛行的背景4-為“天”把脈,人定應天
《傷寒論》理法盛行的背景5-讀《天道與人文》有感
第二章 三陰三陽推敲
《傷寒論》三陰三陽本質——從“欲解時”談“六病”
《傷寒論》之“三陽易治三陰難”
三陰三陽在先,八綱在後,不可混同
“六經鈐百病”解
“發熱……發於陽”易愈
辨“三陰三陽”論治疑難病舉例
第三章 與汗相關的理法
《傷寒論》汗法的雙重標準
《傷寒論》之得汗與“正汗指征診療體系”
謹防“衣里冷濕久久得之”
《傷寒論》“火劫發汗”之現代版
“瘡家不可發汗”如何解
思考“急汗之”
“汗出……不能發黃”的啟示
“秋宜下”時如何用汗法?
“陽氣內蒸而不驟泄”
發汗不徹轉陽明
《傷寒論》“辨不可發汗”啟示
止汗與“陽氣內蒸”
“微汗”不可執
“給邪出路,以汗為憑”治難症
廣汗法·廣下法·廣通法
《傷寒論》從汗論治瘙癢
癢與“陽氣怫鬱”
張仲景、劉河間與“陽氣怫鬱”
冷水治療“陽氣怫鬱”
第四章 咬文嚼字與理法
《傷寒論》桂枝湯方後“一時許”正確位置的鐵證
《傷寒論》273條“自利益甚”析義
《傷寒論》“心中懊儂”是胃病
“調和榮衛”有待商榷
《傷寒論》中“搏”應直接改為“摶”
“開、闔、樞”是不存在的
《傷寒論》之“寒”“熱”假說
“欲解”非“必”解,可加重也可減輕
“縶縶”有深意
第五章 傷寒理法雜談
不可獨尊某診
自愈與瞑眩
自愈靠陽明
柯韻伯論陽明
《傷寒論》條文直解(節選)
下篇 經方之套用
第六章 用方需知進退——“剎車”與“踩油門”
欲學麻黃方,先通苓桂劑
經方套用,講理為前提
用藥需知利弊
桂枝類方套用思考
麻黃不當用不可強用
“發物”和“發藥”
麻黃劑“一劑知二劑已”
麻黃湯當用之時需堅決
第七章 一團和氣與推陳致新
甘草瀉心,溫脾瀉胃
柴胡120g套用實例
以甘草用量解《傷寒論》解表三方
“炙甘草”當為炒甘草
炒甘草大量用為仲景原意
“久久”用甘草辨
“甘草令人中滿”誤
柴胡桂枝幹薑湯,可以不爭論
大黃牡丹湯討論
第八章 經方套用雜談
理中類方歌括類變心解
張錫純用經方,重在察機
“方證對應”的實質
“方證對應”不可誇大
“隨證治之”不是中醫主流
附篇 宜放齋隨思集
從“盛者奪之”談大劑量用藥
醫生可以不談邪
更上一層樓,各家無不偏
不可盡憑虛實補瀉
“天-人-病-症”辨治框架
中醫理法為重,可以不用方藥
學中醫需“早臨床”
中醫的本質是自然醫學1-順應自然,給邪出路
中醫的本質是自然醫學2-“享受”發熱,無為而治
“經方相對論”講座實錄(節選)
作者簡介
張英棟,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副主任醫師,廣州中醫藥大學經典臨床研究所客座教授。著有《銀屑病經方治療心法我對“給邪出路”的臨證探索》(中國中藥醫藥出版社出版)等學術專著。臨證喜用經方,主張套用經方應該尊重《傷寒論》構建的理論框架,以理識方,以理識症,釐清標本的層次,見症察機,辨機用藥。強調可驅&邪時首驅&邪,給邪以出路,同時關注氣機的調迭和正氣的恢復,以“汗”為指歸,獲得了較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