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述世系,阿拉伯文isnad的音譯,一譯“傳述線索”,音譯“伊斯納德”。聖訓學用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述世系
- 外文名:isnad
- 別名:傳述線索
- 名稱由來:阿拉伯文音譯
傳述世系,阿拉伯文isnad的音譯,一譯“傳述線索”,音譯“伊斯納德”。聖訓學用語。
傳述世系,阿拉伯文isnad的音譯,一譯“傳述線索”,音譯“伊斯納德”。聖訓學用語。解釋辨明傳述的“聖訓”真偽的主要依據。“聖訓”未匯集成書時,主要據聖門弟子的記憶,世代相傳,互有出入。公元9世紀後,隨著聖訓學的興起,聖...
聖訓傳述世系,譯自阿拉伯語Isnād,音譯“伊斯納德”。伊斯蘭聖訓學概念。專指傳述先知穆罕默德言行的門弟子及再傳弟子的名次線索。公元9世紀初,隨著研究審定聖訓真偽的聖訓學的創立,權威聖訓學家確認,凡所彙編的聖訓,必須對其傳述世系加以考證、辨偽和篩選,每條聖訓正文前要附有傳述人及傳述線索。要根據傳述人...
缺首聖訓(المعلق الحديث):阿拉伯語音譯“穆安萊格”,原意為“被懸掛的”、“被吊在空中的”。伊斯蘭教聖訓學術語之一,該類聖訓屬於劣質聖訓(الضعيف الحديث)級別之一。意指聖訓的傳述世系之首遺漏了一位傳述人或連續幾位傳述人的聖訓。
連續聖訓 連續聖訓:原意為“連續的”。與中斷聖訓相對而言。意指聖訓傳述世系的連貫性完整無缺的聖訓。連續聖訓,意為“連續的”。連續聖訓分兩種:穆斯奈德和“蒙泰綏里。前者指傳述世系一直連續至先知穆罕默德的聖訓,後者指傳述世系一直連續到聖門弟子的聖門弟子訓。
穆罕默德·本·阿里·本·巴布亞·庫姆米(Muhammad b.‘Ali b. Babuya al-Kummi,?—991或992)彙編。共蒐集“聖訓”6000餘段(一說9044段),其中4000餘段有完整的“伊斯納德”(即傳述世系)。1324年於德黑蘭出版。有阿拉伯和波斯兩個文本的注釋,注釋者均為穆罕默德·塔基·馬吉里希(Muhammad Taki al-Majlisi)。
道統傳述世系 胡門門宦無論是在道統傳述還是在世系中較其他派別有其鮮明的特點。倘若追溯它的道統是子孫世襲,父傳子授的話,馬伏海的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並無給其傳教的可能。雖然,他天資聰穎;從小苦學伊斯蘭教經典,但其間馬伏海並沒有像哲赫忍耶門宦的馬明心、華寺門宦的馬來遲那樣,在國外接受各自蘇菲派別的...
穆罕默德生前,其言行並無記載,僅有傳述。7世紀末、8世紀初, 由於出現大量偽“聖訓”,囿於《古蘭經》使立法受到限制而不敷統治需要,乃從8世紀下半葉起,由聖訓學家陸續編纂。分傳述世系(以辨別傳述言行的真偽)和傳述本文(主要涉及有關社會、宗教等各個領域的問題)兩個部分。一般按傳述線索是否完整分為“...
“古杜斯聖訓”是以安拉的口吻傳述的,而普通聖訓只是對先知穆罕默德言行的記錄。“古杜斯聖訓”在傳述世系和表達措辭上與其它聖訓截然不同。 古杜斯聖訓傳述世系可以追溯到安拉,而一般聖訓的傳述世系只能追溯到先知穆罕默德。傳述古杜斯聖訓時一般用的兩種措辭方法:(1)先知穆罕默德從安拉傳來說 (2)安拉通過先知...
《塔百里史》亦稱《使者與帝王史》(Tarikh al-Rusul wa al-Mul-uk)。阿拉伯文史學名著。作者塔百里。共12卷。內容簡介 詳盡記述從創世之初至915年的歷史。採用編年體,條理清晰。作者治學態度嚴謹,對某歷史事件的幾種說法,均逐一列出,並指明言之有據的傳述世系。該書注重史實的準確,而對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
從聖訓的傳述世系來看,有兩種分類法:第嚴種是按單一的傳述世系進行分類,通過這一線索傳下來的聖訓按其可靠性依次分為真實的聖訓,良好的聖訓和弱而無力的聖訓。聖訓學規定,真實的聖訓前邊必須帶有傳述確切、公正的傳述人與傳述確切、公正的受傳人依次連結而無中斷現象的傳述世系,這一傳述世系必須由尾至首...
布哈里(810~870),伊斯蘭教聖訓學家。生於中亞布哈拉。16歲隨家人朝覲麥加,而後跋涉於遼闊的伊斯蘭世界,尋訪聖訓傳述、收錄和背記人,全面蒐集聖訓正文和傳述世系,探討聖訓學的疑難問題。據傳,他曾訪問1080名長老,記錄60萬條聖訓,用16年時間進行綜合分析,篩選出7397條他認為真實可靠的聖訓,再經評論和比較...
曾跟布哈里、穆斯林·本·哈賈吉和艾布·達烏德等許多聖訓學家學習、研討聖訓和聖訓學,同時廣泛蒐集聖訓及其傳述世系。最後定居埃及,從事講學和著述。915年,赴麥加朝覲,卒於該地。奈薩儀精通聖訓教法和伊斯蘭法理學,在教法上崇尚沙斐儀學派觀點。他能背誦全部《古蘭經》經文。他對集錄、考證聖訓十分嚴謹,堅持...
該集共分13卷,收錄聖訓5000餘段,均附有經過考證的傳述世系和聖門弟子、再傳弟子以及教法學家的主張。編者採集聖訓素材時,採用了布哈里和穆斯林·本·哈賈吉二人的集錄原則。在整理、輯錄時則自定有四項標準,即真實、符合伊斯蘭精神、符合伊斯蘭理性原則、傳述人公正無私。然後據此經過分析、比較和篩選予以定稿。...
是一部首次全面闡述什葉派教義的力作。主要著作還有《伊瑪目的使命》、《名人傳略》、《駁卡爾馬特派》等。由於他首創以什葉派觀點和傳述世系匯集聖訓的範例,而被該派譽為“伊斯蘭教可信賴的權威”和“革新者”。641年,庫萊尼在巴格達病故,葬於庫法。(楊宗山)
巴爾阿米史 《巴爾阿米史》,塔百里《使者與帝王史》的波斯文譯本。譯者為薩曼王朝國王曼蘇爾(Mansur,961—976在位)的大臣巴爾阿米。963年譯成。內容簡介 以紀傳體取代原著編年體寫法,刪去原著中頻繁出現的傳述世系和有關引文,增添帕萊威語(中古波斯語)文獻記載的史料,使波斯語讀者感到親切,擴大了該書影響。
此類記載,原本不屬於真正的聖訓,甚至不算不上劣質聖訓,眾聖訓學家按照審慎的原則,還是把此類記載不輕易判定為絕對的謊言,而是當作一種可能的聖訓。鑑別聖訓真偽的方法,主要以考據聖訓的傳述世系與考證聖訓傳述人的人品素質為準的。在沒有完全確定以前,還是以審慎原則當作一種可能的聖訓看待。
曾跟布哈里、穆斯林·本·哈賈吉和艾布·達烏德等許多聖訓學家學習、研討聖訓和聖訓學,同時廣泛蒐集聖訓及其傳述世系。最後定居埃及,從事講學和著述。915年,赴麥加朝覲,卒於該地。奈薩儀精通聖訓教法和伊斯蘭法理學,在教法上崇尚沙斐儀學派觀點。他能背誦全部《古蘭經》經文。他對集錄、考證聖訓十分嚴謹,堅持...
聖訓學是探討穆罕默德言行的傳述世系的真偽並由此判定該傳系中傳述內容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從而確立聖訓僅次於《古蘭》的地位,為立法提供依據。教義和教法是伊斯蘭教理的兩大基柱。教義學(即凱拉姆學)是研究伊斯蘭的基本信仰及認主的有關問題,其主旨是以“認主獨一”為核心,對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問題給予系統論證...
艾卜·達伍德聖訓集(Sunan Abū Dawūd)。伊斯蘭教遜尼派聖訓經典。錫吉斯坦聖訓學家艾卜·達伍德輯錄彙編,收錄聖訓4800段。所選聖訓重視正文的教法作用,大於傳述世系的考究。共分為五大門類,即教法判例、品德修養、故事逸聞、宣教勸化和禮儀規則。此聖訓集以不收錄先知門弟子及再傳門弟子的言論為特點。後世學者為...
歷史上的加茲溫,乃人才輩出之福地,據傳述穆聖曾說:“加茲溫之於大地,就像阿德尼之於天堂。”聖訓收錄 該集共輯錄聖訓4341段,系編者從長期集錄的大量聖訓素材中精選彙編而成。其中所收聖訓,其傳述世系中的人物大多為3人,被稱為“三世系伊斯納德”(Thulathiyyat),檢閱方便明晰。學者認為,該聖訓集中既包括...
認為,《古蘭經》啟示分為兩類,宗教戒律性的主命,必須嚴格遵循,社會立法性的啟示,可作靈活的解釋;對聖訓律例儘量避開,只承認具有嚴謹的傳述世系又不違反常識的少量聖訓;對類比作唯理主義的解釋,視為“創製”或“獨立判斷”原則;對公議則力主擴大其範圍,甚至將其比附為現代國家中的立法議會。復興伊斯蘭...
劣質聖訓:指不可靠的聖訓。聖訓三大級別的下品,聖訓學家對屬於這一級別的聖訓十分謹慎和重視,學者把該級聖訓細分300種,常見的也有16種聖訓類別。劣質聖訓:阿拉伯語音譯“度義夫”,原意為“虛弱的”。評定聖訓級別的專用術語之一。劣質聖訓的主要甄別方法:(1)考據聖訓傳述世系的完整與殘缺,是否有疏漏傳述人...
他在教法中堅持法律和倫理的雙重規範,強調除《古蘭經》外只以聖訓為天啟法源,主張嚴格限制使用類比和公議;每條教法規定都必須有聖訓為依據,即使是可疑的聖訓也予以承認,而不考慮其傳述世系在教義學上,他堅持正統派教義,反對穆爾太齊賴派的《古蘭經》被造說,雖被拘禁而不屈服,在民間贏得巨大聲望。後來,他...
行為指南,阿拉伯文Masabih al-Sunna的意譯,意為“道路之光”。舊譯《馬沙比遜奈》。巴加維(Baghawi,?—1117或1122)匯集的穆罕默德言行錄。為伊斯蘭教遜尼派較為流行的後期匯錄之一。以內容豐富、查閱方便著稱。它省略了以前匯錄中的傳述世系。其校訂本《行為指南大全》(舊譯《米西凱特·馬沙比》),亦很流行...
麥加、麥地那和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均可作為朝覲之所(一說不是汝哈里傳述)。曾向各種人蒐集大量“聖訓”。相傳是最早把“聖訓”寫成文字的人。在編纂聖訓時比較客觀,常集各家之言,並註明來源。是伊本·伊司哈格的老師,塔百里在著作中經常引用他所傳述的聖訓。唯一著作是《先知家族世系》(Kitab Nasab Qawmihi)。
伊斯蘭早期的教義學家,為正確理解《古蘭經》精神實質,從歷史角度考證經文下降的歷史背景和原因,聖訓學家為考辨聖訓的真偽,從聖訓傳述線索入手,研究聖訓有關內容的時代背景,考察傳述者世系、生平及事跡。因此,研究聖訓學的過程亦即研究伊斯蘭教初期歷史的過程。9世紀史學研究從聖訓學中獨立出來,形成專門學科。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