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莞香,常用名土沉香,別名白木香、女兒香,因東莞所產最有名,故稱“莞香”。莞香於唐代由國外傳入,宋代時廣東各地普遍種植,尤以莞邑為盛,明代時已聞名於世。據成書於明代的雞翅嶺村湯氏族譜記載:“女兒香名,其種異於他處,故九州之遠,京師之人,無不以為天下第一香也”。早在明萬曆元年(公元1673年),東莞就已經形成了莞香收購、加工、交易的產業鏈。大沙、大朗、寮步、茶山等圩市為主要集散地,來自莞城、寮步、石龍等地的香販雲集在此採購莞香,再販賣到廣州、香港等地,甚至銷售到東南亞一帶,每年的莞香銷售量可達三四萬斤。當時東莞的香市與廣州的花市、羅浮的藥市、合浦的珠市並稱“廣東四大市”。清代時莞香作為貢品進入宮廷,據《貢摺》和《貢檔》的記載,東莞進香始於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止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共記載了十批次。
工藝特徵
據清代雍正八年《東莞縣誌·周志》中記載“莞諸物俱不異他邑,惟香奇特”。莞香聚集天地五行之氣,天然形成,尊為香類極品,居眾香之首。香農根據前人種香的經驗,逐步總結出傳統莞香製作技藝,歷代傳承下來。莞香製作技藝複雜,主要包括種香與育香、採集與加工兩大部分。工序共有30多道,時間跨度長達十年甚至幾十年。因此,莞香雖物微而位貴,香味獨特無可代替,歷來為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所推崇與追慕,歷經千年而不衰。
工藝流程
辨土
《廣東新語》之《莞香》篇中記載:“香在地而不在種,非其地則香種變”,莞香對土壤環境要求較高,其中尤以PH值為5.0-6.0的丘陵山地,紅、黃帶沙石質土壤最佳。
選種育苗
每年3月前後莞香花開,6月前後花謝成果,選擇品種純正的野生莞香樹結出的顆粒飽滿、大小均勻的優質種子,一星期內播種育苗。
移植
發芽約月余,首次移植至由表土和
有機肥料混勻的營養袋中,次年2至3月苗高30厘米左右再次移植,即出圃栽種在黃土砂石相雜、堅實而瘦瘠的土壤上。再過3至5年,直徑長到5厘米左右時可以進行第3次移植,以促使根系生長旺盛,提高吸收水分和養分能力,加快長勢。
主幹截斷
七年樹齡的香樹,一般長到直徑20厘米,高3.5米左右,油脂腺即非常發達,此時可以將主幹攔腰斬斷,保留約2米的高度,以抑制向上生長。
斷根移植
攔腰斬斷一年後的次年3月,斬斷全部根系,剩下約30多厘米的根部,形成宿根,只留尺許泥土掩蓋。第四次移植則用飢餓種植法,使其長期處於飢餓或半飢餓狀態,減少根系深生,使其營養不良生命力減弱,免疫力逐漸下降,易於感染真菌。
開香門
一般莞香樹樹齡七到八年後,每年12月以鑿、鋸、刀等工具在樹幹合適部位進行人為損傷,通常使用刀砍法、鑿洞法、分邊法、撕皮法、平鋸法、斜鋸法、深埋法、蟲咬法、混合法等9種技藝,這樣利於益生真菌的入侵、感染和繁殖,與傷口
薄壁組織細胞貯存的澱粉酵化形成香脂,結出莞香。
育香
通過防曬、控溫、保濕等方法營造一個有利於結香的小環境,令產出的香源品質更加上乘。
辨香
辨香,就是莞香人憑多年的經驗和閱歷,根據香結的形狀、色澤去判斷莞香名目,以及其結香時間、油脂含量是否達到采香要求,初步評定出香結的品質等級。
采香
采香常在每年農曆小雪正日前後,舊稱“鑿香貴以時”,農曆十月木質盡化,精華內斂,香胎氣足,其香氣最為純正,這時大範圍鑿下含香油的木塊,形成莞香原材料。
理香
在採集好莞香原料後,使用傳統工具剔除原材料雜質及無結香的木質部分,留下有油質部分即成為莞香。
揀香
據明代《廣東新語》記載,沉香可分為十五個名目品種,以古法名目按形、質、色、味、蘊的不同進行分揀分類。
窨香
窨香,就是對莞香進行“熟化”的過程,目的是褪除木本雜味,令香氣圓潤、醇厚。
合香
《陳氏香譜》卷一“合香”條:“合香之法,貴於使眾香鹹為一體。麝滋而散,撓之使勻;沉實而腴,碎之使和;檀堅而燥,揉之使膩。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如醫者,則藥使氣味各不相掩。“
線香的製作,在成書於明隆慶年間的《墨娥小錄》中已經提到,更為詳細的敘述見於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卷一四“線香”條:“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線香可入瘡科用,其料加減不等。以榆皮面作糊和劑,以唧筩笮成線香,成條如線也。亦或盤成物象字形,用鐵銅絲懸爇者,名龍掛香。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歷史文化價值
莞香歷來為皇室貴族文人雅士所追慕,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圍繞莞香的製作、炮製、配伍與使用,逐步形成能夠體現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
民族傳統、美學觀念、價值觀念等一系列獨特的香文化。
藥用價值
莞香歷來是一味珍貴的地道藥材,是十大廣藥之一。中醫學對沉香“香竄衝動、性質辛、微溫無毒,可降氣納腎、調中平肝”的藥效有深入的理解和套用。中醫典籍的相關記述也很多,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沉香片、沉香粉沖泡飲用,皆為傳統的養生妙方。
經濟價值
莞香有用作香料、工藝品製作及收藏等經濟價值,上等莞香價比金貴,因此有長遠的經濟價值。
傳承狀況
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30年間,莞香樹由於種種原因而遭濫砍濫伐。莞香瀕臨滅絕,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莞香製作技藝的傳承也因此受到限制。
傳承人物
黃歐,男,1968年生。自幼對莞香製作耳濡目染,師從姑婆黃壽章,對莞香製作流程了如指掌。其制香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在傳承家族傳統制香工藝基礎上,潛心鑽研《廣東新語》《香乘》等各類古書籍,不斷實踐莞香在種、采、結等各個工序細節方面的技藝,逐漸形成了成熟的莞香傳統製作技藝,並總結出“辨土法”“飢餓種植法”“天然結香法”及“傳統加工技藝”等莞香製作經驗。1990年起,開始遍地尋訪遺散在民間的老莞香樹,對東莞境內300多棵百年野生莞香母樹進行遷地保護種植,保護了莞香樹種;1999年,在大嶺山創辦占地200畝的尚正堂莞香科普種植園。
保護措施
東莞市開展了各具特色的莞香文化推廣行動,如
寮步鎮提出挖掘香市文化,修繕了舊時的牙香街、香市碼頭,新建了香市影視城,每年還舉辦香市文化旅遊節,向社會各界展示和宣傳莞香文化;大嶺山鎮不僅開發了莞香
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傳承莞香製作技藝和研究莞香科學種植技術及結香機理,還準備在大嶺山百花洞優質環境區域建設占地3000畝的莞香文化產業園,園區包括莞香博物館、香道館、旅遊觀光區等功能齊備的文化設施,全面推動產研銷莞香文化產業鏈多元化的聯動發展。此外,莞香樹已作為標誌性植物在東莞大量種植,活力綻放的莞香花被定為東莞市“城市形象標識”,東莞還開通了“莞香花開”的官方微博。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傳統香製作技藝(莞香製作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東莞市尚正堂莞香發展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榮耀表彰
2014年5月22日,東莞市尚正堂莞香發展有限公司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其有機轉換產品莞香成為博覽會上新穎的產品,獲得本次博覽會上的“優秀產品獎”。
2024年3月20日,入選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重要活動
2016年,廣東尚正堂集團莞香作為地理標誌產品參加了第七屆農博會。
2018年3月31日,廣東尚正堂與華廣珠寶學院校企共建合作簽約及掛牌儀式正式舉行,廣東尚正堂與華工珠寶學院經過溝通協商,決定在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基礎上實施“校企合作”戰略,全方位展現莞香的魅力,將擁有千年歷史的莞香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