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山東省郯城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郯城木旋玩具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俗稱“耍貨”,元末明初時期始於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港上鎮北部的樊埝村。郯城木旋玩具的題材內容、藝術形式都是為適應農村特點而產生的,富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在發展的過程中,郯城木旋玩具的木旋工藝形成了以圓柱形為主,局部凸凹、粗細結合、曲線流暢的表現形式,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艷麗、誇張傳神等特點。

2006年,郯城木旋玩具被列入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11月11日,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1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 申報地區:山東省郯城縣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編號:Ⅶ-117
  • 批准時間:2014年11月11日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製作工序,題材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郯城木旋玩具發祥於明成化年間,發源地是魯南地區臨沂市郯城縣港上鎮樊埝村。木旋玩具在郯城當地俗稱“耍貨”。據傳,最早製作木旋玩具的是樊氏先祖樊木,他根據木工手拉皮帶使鑽頭旋轉的道理,變手拉為腳蹬,製成了簡易的旋車旋制刀把等日用品,後來開始旋制嘩啦棒槌等玩具,從而開啟了樊埝村製作玩具的歷史。經樊氏子孫不斷研製、創新,木旋玩具品種逐漸豐富。
自明代至民國期間,郯城木旋玩具經歷了較為漫長的發展和成熟期,逐步走向成熟。
20世紀70—80年代,郯城木旋玩具發展達到頂峰時期,在這一時期,郯城木旋玩具共有傳統作品和現代作品十大系列500多個品種,擁有作坊4000家,工具機設備5000台,參與勞力萬餘人,年產各類玩具上億件。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郯城木旋玩具的用途逐漸由單一的供兒童玩耍的玩具,拓展到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文化特徵

造型精巧、形象逼真
郯城木旋玩具主要以兒童玩具為主,在造型、圖案等各方面體現著童趣。民間藝人經長時間的觀察、想像,對人物、動物的自然形體加以取捨、提煉、誇張、充實、變形等,最終將形體的各個局部概括為各種圓形、半圓形、弧形、錐形等,之後再加以組合,創作出的作品節奏感強,微妙動態捕捉細緻。部分木旋玩具運用機械原理,玩具能運動,且有聲音伴隨,具有情趣。
色彩艷麗、紋樣多樣
傳統的郯城木旋玩具常用的顏色為桃紅、草綠、艷黃等艷麗的顏色,藝人常根據玩具的類型繪以花卉、動物等不同的紋樣,郯城木旋玩具的紋樣既有兒童喜愛的花紋,又有成人視為吉祥如意的龍鳳紋樣,彰顯童稚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折射出人類發展的足跡。

製作工序

郯城木旋玩具的製作主要有七個工藝流程,即備料、下料、上車床、砂光、打底、二次砂光以及彩繪。
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郯城木旋玩具
備料:製作郯城木旋玩具的主要材料有楊木、柳木、銀杏木。原料須首先進行剝皮、晾乾。晾曬過程中怕淋雨,經雨淋過的木材容易變質,彩繪時容易跑色,因此要特別注意。
下料:根據要製作的玩具類型下料。傳統用手鋸截開,後多用電鋸。
上車床:把截好的小木棒以兩端圓心為固定點,固定在車床上。然後開動旋床。在木棒旋轉的同時,用刀具把它旋成所需要的形狀。
砂光:旋好的毛坯要進行打磨處理。這一遍處理比較簡單,一般用砂布或布把毛刺打磨掉就可以了。
打底:為經過砂光處理的毛坯,塗一層膩子叫打底。打底用的膩子比普通膩子要薄一些,是郯城當地人用膠兌滑石粉自己熬制的。
二次砂光:膩子晾乾後開始再次砂光。郯城當地人用串珠(桄木珠子)做這一層的處理。處理後的毛坯表面細膩,有光澤。
彩繪:彩繪使用的顏色多為紅、綠、黃、藍、紫、黑、白等。系用無污染的植物製成。將砂好的毛坯安在錐子上,先用墨線打出黑稿,再以各種顏色填充圖案。繪畫時手握錐把不時轉動。高低棒人的臉部用墨線描繪,叫“開臉”。彩繪完畢放置晾乾,作品就完成了。後來,藝人們為了使玩具能夠持久保存,不褪色,最後還要塗一層清漆。

題材作品

在圖案設計上,郯城木旋玩具多取材於神話、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等,其傳統作品有古代人物、虎頭棒槌、高低棒棒人、燕車、鳥車、八仙花盤、和尚敲術魚、不倒翁、京劇臉譜、花籃、雜貨、木碗、把拉頭子、攆鑽子等。
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郯城木旋玩具
郯城木旋玩具在傳統式樣的基礎上,產品品類不斷創新,已開發出日本娃娃、西遊記人物聖誕老人、火車、小雞啄碎米、京劇臉譜、閃光陀螺、中國古代仕女、鐵臂阿童木、胡桃夾子等新產品。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郯城木旋玩具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艷麗、誇張傳神等特點,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郯城木旋玩具具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反映了一個地區的文化認同和價值歸屬,對於研究郯城當地乃至中原地區風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郯城木旋玩具的中高、低棒人作品,據說是由過去江湖術士用來回答迷信的人們要求解答禍福問題的一種削刻小木人“耳報神”演變而成,並且和日本一種叫做“人形”的玩具較為相似,其為研究人類學、民俗學、宗教信仰以及中日文化交流提供了資料。
郯城木旋玩具還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如燕車,製作精巧,由木製燕體硬紙燕翅、小扁鼓、圓形車輪和三角形輪配以傳動細鐵絲、小鐵釘、粘膠組裝而成,巧妙運用了力的傳動原理,把圓周的直線運動轉化為規律性垂直間歇性運動和水平間歇,玩具能運動,且有聲音和動作伴隨。
郯城木旋玩具還具有經濟價值和玩賞收藏價值。在過去,郯城木旋玩具曾經是郯城當地人賴以謀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曾伴隨著數十代人成長而成長,成為郯城當地兒童不可或缺的玩伴,為他們帶去了樂趣。

傳承狀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進步,大批集聲、光、電於一體的塑膠、電子玩具逐步取代了木旋玩具,木旋玩具幾乎淡出了市場。受市場衝擊和經濟效益影響,從事木旋玩具生產的人越來越少,木旋玩具尤其是傳統木旋玩具的品種也越來越少,許多種類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傳承人物

樊繼美,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山東省郯城縣申報。
樊士偉,是臨沂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郯城木旋玩具代表性傳承人。
樊森,是臨沂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郯城木旋玩具代表性傳承人。
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
郯城木旋玩具傳承人樊繼美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郯城縣文化館獲得“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傳統玩具(郯城木旋玩具)項目保護單位郯城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6年2月,郯城木旋玩具在郯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中展出。
2019年1月7日,郯城木旋玩具在“銀杏之約,融合發展”第七屆中國(郯城)銀杏節文化活動中展出;同月25日,郯城木旋玩具在“2019青島沂蒙周”系列活動中展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