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
- 別名:四度評價法
- 提出者:修宇
- 提出時間:2018年9月
- 意義:跨媒體平台對傳播效果做精準定量評價
- 適用領域:品牌傳播,輿情管理,公共關係,口碑管理
研究背景,由來,底層理論模型,研究方法,主要內容,傳播度,友好度,影響度,互動度,主要優勢,主要功能,套用領域,
研究背景
由來
隨著中國媒體行業從傳統3維(報紙、電視,廣播)走向多維(新聞網站,手機APP、視頻及短視頻、微信、微博等),對傳播效果的評估也從客群規模、客群組成、傳播到達率、媒介流動率等幾個簡單的指標,擴展至客群態度和心理參與、客群與新媒體關係評估、互動模式評估、傳播內容價值評估等層面。
針對這一現象,中國人民大學傳播學博士修宇,以媒體與用戶、社會之間的關係為研究核心,以媒體對用戶的認知、態度、行為上的影響,以及用戶對媒體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基於中國新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狀況以及對於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變化的深入研究,於2018年9月提出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
底層理論模型
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的底層理論基礎是美國廣告學家E.St.Elmo Lewis提出的AIDMA消費者行為學理論模型,以及後來出現的AISAS評估理論模型,即【注意—興趣—搜尋—行動—分享 (Attention-Interest-Search-Action-Share) 】,其中兩個具備網際網路背景特質的“S”——search (搜尋) 和share (分享) 的出現,強調了網際網路時代下客群主動行為的重要性。
此外,移動網際網路的出現創造了全新的傳播與行銷生態。基於用戶關係網路,企業與用戶可以相互聯通,互動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與這種新生態對應的消費軌跡與行為模型—— SICAS(Sense—Interest&Interactive—Connect&Communicate—Action—Share)由此產生。
研究方法
傳播效果四度評價法中涉及各評價指標的性質不同,且各指標之間相差很大,因此在測算和評估時,為了保證結果的可靠性,該方法對各指標進行數據標準化處理,使得各指標之間可以量化對比。
正在載入展開全文
正在載入載入更多
查看更多
打開百度App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