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傲奴
君不見蕭郎老僕如家雞,十年笞楚心不攜。
君不見卓氏雄資冠西蜀,頤使千人百人伏。
今我何為獨不然?胸中無學手無錢。
平生意氣自許頗,誰知傲奴乃過我。
昨者一語天地暌,公然對面相勃豀。
傲奴誹我未賢聖,我坐傲奴小不敬。
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憐傲骨撐青天。
噫嘻乎,傲奴!安得好風吹汝朱門權要地,看汝倉皇換骨生百媚。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傲奴:桀驁不馴的奴僕或聽差之人。
⑵
君不見:樂府民歌常用語。蕭郎:指
蕭穎士(717—768),字茂挺,唐
開元進士,對策第一,高才博學,著有《蕭茂挺集》。家有老僕,事穎士十年,笞楚嚴慘,或勸其去,答曰:“非不能去,愛其才耳。”事見《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七》。一說蕭郎指梁武帝
蕭衍。家雞:語出南朝宋
何法盛《
晉中興書》:“庾翼書少時與王右軍齊名,右軍後進,庾猶不分。在荊州與都下書云:‘小兒輩厭家雞,愛野雉,皆學逸少書,須吾還,當比之。”原指書法,這裡借用字面,寓馴良之意。
⑶笞(chī)楚:用竹板、荊條等打人。笞,竹板。楚,荊條,刑杖。
不攜:沒有離心,不生背叛之心。攜,離。
⑷卓氏:指
卓王孫,才女
卓文君之父。西漢時蜀中臨邛(今四川省邛崍市)巨商。以其家富,家中奴僕,無不馴服。雄資:雄厚的資財。冠西蜀:西蜀之冠。
⑸頤(yí)使:以下巴的動向示意,來指揮人。形容態度傲慢。頤,下巴。
⑹何為:為什麼。不然:不是這樣。
⑺“胸中”句:語本東漢
王充《
論衡》:“手中無錢而之市決貨,貨主必不與也;夫胸中無學,猶手中無錢也。”
⑻自許頗:即頗自許,甚自負。
⑼天地暌(kuí):天高地卑,上下懸隔。語本《易·暌》:“天地暌而其事同也。”暌,乖異,懸殊。
⑽勃豀(xī):爭執,爭吵。《莊子·外物》:“室無空虛,則婦姑勃豀。”也作“
勃谿”。
⑾誹(fěi):誹謗。
⑿坐:定罪。這裡引申為責罪。小不敬:舊稱不敬皇帝之罪為“
大不敬”,此稱“小不敬”,有嘲諷意。
⒀
拂衣:提衣,振衣。表示氣憤。翩翩:本指鳥飛輕捷貌。這裡是飄然而去之意。
⒂噫嘻乎:嘆詞。
⒃安得:哪得。
朱門:紅漆大門。指貴族豪富之家。
權要:權貴。
⒄倉皇:立刻。換骨:道家有換骨之說,本意為成仙。這裡活用,指改變原來的態度。生百媚:謂媚態百出。
白話譯文
您沒見在蕭穎士家裡聽使喚,老僕如家雞一般。哪怕天天挨竹板,效忠主子、一心不二隻顧埋頭乾。
您沒見卓王孫資財雄厚名冠西蜀,家裡奴僕超過千人。主人頤指氣使,僕人個個俯首帖耳任由呼喚。
今日僕人面對我,為何如此桀驁不馴大不然?不怨天地不尤人,只怨我志大才疏,兩手空空沒有錢。
平日總覺很自負,誰知奴僕盛氣凌人更傲慢。
昨日僕人出言大不遜,與我對面爭執胡糾纏。
僕人誹謗我,說我非君非貴非聖賢。我也怪罪他,說他不守本分,不把我當人看。
傲奴甩袖揚長去,目中無人飄飄然。可憐這位當差的,一副傲骨好像真能頂住天。
哎呀!老天!好一個不知趣的仆蠻!哪能祈來一股風,將奴才吹到富豪人家聽差遣,再看他奴顏婢膝、惶恐不安,天生一副軟骨頭,豈再敢自命不凡!
創作背景
根據《
曾國藩日記》,該詩作於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七日。此時詩人留居京師,先後任翰林院侍講、侍讀,國史館協修等職。官職地位雖高,但一無實權,二無實事,不過是讀書作文,儲才養望而已。關於這首詩,作者後來在給諸弟的家書中提到:“門上陳昇一言不合而去,故余作傲奴詩。現換一周升作門人,頗好。余讀《易·旅卦》‘喪其童僕’。象曰:‘以旅與下,其義喪也。’解之者曰:‘以旅與下者,謂視童僕為旅人,刻薄寡恩,漠然無情,則童僕亦將視主上如逆旅矣。’余待下雖不刻薄,而頗有視如逆旅之意,故人不盡忠。以後余當視之如家人手足也,分雖嚴明而情貴周通。”這是作者反思後得出的認識。但在當時見到僕人頂撞自己,拂袖而去,作者將責任完全推給了僕人,以嘲諷的口氣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奴顏與媚骨原是緊緊相連的,奴而能“傲”,這立題就新鮮。從詩中所寫境況看,當是曾國藩早年的作品。逕取生活中偶發事件入詩,題材不落窠臼,先就嬴得幾分。
此詩寫傲奴,先從蕭郎老僕、西蜀卓氏這兩個關於奴僕的故事說起,不特有反襯的作用,而且可以引發讀者聯想,產生興趣,妙在以書卷氣使詩境增厚。“君不見蕭郎老僕如家雞,十年笞楚心不攜。君不見卓氏雄資冠西蜀,頤使千人百人伏。”這種長句排比開篇的格局,得法於唐代李、杜,能收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增加歌行氣勢感。
以下言歸正傳:“今我何為獨不然?胸中無學手無錢。”無學,則不如蕭郎,這是牢騷話;無錢,則不如卓氏,這才是大實話。綜上四句,已大有“今生何事更如人”之感慨,令人色慘。以下緊接一句“平生意氣自許頗”,駁上句“無學”。不因窮困而志短,大丈夫當如此也。又接一句“誰知傲奴乃過我”,又駁上句“自許”。以奴傲主,以下凌上,哪有這事!以上一句駁一句,語未了便轉,最有跌宕奇突之致。“傲奴”二字點題,以下才進入敘事。
“昨者一語天地暌,公然對面相勃豀。”原來昨天主奴兩個鬧翻了臉。“天地暌”本指天高地卑,上下懸隔,用在這裡有翻了天的意味。“公然對面相勃豀”一句從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化得字面,形態畢露地寫出不意遭到自下而來的欺凌之羞愧。奴才受了主子的氣,背後嘀咕已屬不敬,何況對面搶白!太叫人受不了。“傲奴誹我未賢聖,我坐傲奴小不敬”,是據實直書口角交鋒,也是生動詼諧的速寫筆墨。須知主人自許頗高而尚未宦達,被傲奴當面罵為“未賢聖”,實在是戳到傷疤,十分難堪。這樣的奴僕,實在是大不敬,而詩人只責他“小不敬”,先已氣短,這也反面見出傲奴氣焰之高,實過於我。從這番勃豀不難推測,主奴兩個積怨已非一日。平素縱然不曾如此大幹,至少也有所摩擦或腹誹。爆發是遲早要來的,只差一根導火索。一旦爆發,主奴情分也就斷絕。主人固然不肯再用打翻天印的奴才,而傲奴也不屑服侍窮要面子的主人。看他“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憐傲骨撐青天”,正是合則留,不合則去,哪裡有半點奴氣!這當然是反語。主人憤憤然想到:你這樣欺我無錢無勢,算得什麼!要欺你去欺那有錢有勢的主子去!詩的結語甚為精彩:“噫嘻乎,安得好風吹汝朱門權要地,看汝倉皇換骨生百媚。”“換骨”二字畫龍點睛,即脫胎換骨,換“傲骨”為媚骨。
此詩以不長的篇幅活畫出生活中兩號人物。詩中的“傲奴”之“傲”,並非“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式的傲,而是“牆倒眾人推”,對窮困中的主子打翻天印。連分手也沒個好聲氣,亦可謂絕情了。這種“傲”與諂上而驕下的“傲”,倒是一脈相通的。“勢利”二字足以盡之。世上有弟子出賣老師者,有兒子出賣生父者,有親信投井下石者,多類此。故這個形象是夠典型的。詩中的“我”受下人之氣,無可如何,報以反諷,聊以解嘲。這也是人間常有的情態。主奴二人,相映成趣。奴性本媚,而以“傲”名篇,本已耐味;而寫到拂袖而去,兀傲之極處,忽又跌出那個“媚”字,揭示出這看似相反的兩種現象本質上的一致。由生活中偶發事件而揭示出世態炎涼、人情勢利之一般,這就使此詩具有典型性。全詩行文既揮斥又簡勁,頗具陽剛之美。
名家點評
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關愛和:《傲奴》一詩以風趣、調侃的筆調抒寫了作者對世態炎涼的嘆喟,同時,也透露出作者不甘心於清苦之書齋生活的躁動心態。(《元明清詩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道光進士。歷任翰林院檢討、侍講、侍讀,內閣學士及侍郎。
鹹豐二年在籍組織
湘軍,鎮壓
太平天國革命。累官兩江、直隸總督,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卒謚“文正”。論詩倡“機神”說,繼承和發展了
姚鼐提倡
黃庭堅詩的主張,是晚清詩壇
宋詩運動的開創者之一。有《曾文正公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