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兵又稱空降兵,主要是以空降到戰場為作戰方式,其特點是裝備輕型化、高度機動化、兵員精銳化。一般獨立建制為師級或旅級,直接隸屬於軍團一級或更高級別的指揮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傘兵部隊
- 國籍:法國
傘兵部隊歷史
法國傘兵部隊是在法國對中南半島的戰役中絕對主力,完成了大約156次實戰空投。他們曾毫不留情地蹂躪過越盟,但他們自身也無可倖免地遭受了極大的創傷。這次戰役在他們於1954年11月21日跳進越南西北角落的一個小山谷時達到最高潮,該山谷靠近一個稱為奠邊府的小村落。戰況一度穩定時,大多數的傘兵單位便撤回,改由重裝步兵所取代,但是當武元甲將軍和越盟一收緊圈套,大部分的傘兵又回來了。在3月13日至5月6日之間,共有5個營跳進這個大而深的鍋中,那時大約是要塞失守的前幾天。在這場戰鬥中,傘兵部隊和外籍兵團首當其衝,而且以無比的勇氣應戰,但他們只不過是在錯誤的地方於錯誤的戰爭中作戰。
不久中南半島停戰後,法國於1955年撤軍,傘兵部隊移至阿爾及利亞,那裡的戰爭才剛開始。因為他們在中南半島的敗北和他們在越盟戰俘營的經驗,傘兵部隊顯得有些畏縮不前,並開始認真地研究一套全新的戰術。他們積極地研讀毛澤東的著作,並以新的方法訓練他們的軍官和士兵。
第1O空降師在失敗的蘇伊士戰役中進行過一次短暫的突擊,隨後即返回阿爾及利亞。在1957年1月,該師接管實際上是由民族解放陣線(FLN)控制的阿爾及爾市,在2個月內使該地完全恢復控制。他們的方法受到非常嚴厲的質疑,然而,許多陳述都是被扭曲的。法國軍民在阿爾及利亞的受挫,觸發了1958年5月的一場暴動,而導致戴高樂再度成為總統。在這個事件中,傘兵部隊,特別是他們的將軍馬蘇處於最前線。他們亦全部捲入1960年1月的一場武裝叛亂,這場叛亂非常的短暫,並以不名譽的失敗結束。
阿爾及利亞戰爭結束後,傘兵部隊回到法國,並被作為法國外交政策的執行者。現正在薩伊、茅利塔尼亞、查德和黎巴嫩及其他國家中服役的單位是第11空降師。
法國傘兵部隊的特色之一,就是在戰後的數年間,他們對於法國陸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這當然要歸功於一些非常有力的將領們,諸如馬蘇將軍和比雅爾將軍等。
組織
其餘的6個單位是:
68RPIMa,約相當於前"殖民地"的傘兵單位;RCP(追擊兵或輕步兵);REp(外籍兵團兵單位);兩個獨立單位:2e RPIMa和13 RDP。
挑選與訓練
武器與裝備
在較長距離射擊方面,傘兵們有7。62mm的FR F1狙擊步槍和舊式的AA52多用途機關槍,而這種機槍早就該被替換了。傘兵們都妥善地裝備著現代反坦克武器,從肩射式火箭到致命的米蘭線控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