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基爾比

傑克·基爾比

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1923年11月8日-2005年6月20日)是積體電路的兩位發明者之一 。1947年,基爾比獲得伊利諾伊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學士學位,1950年獲得威斯康星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1958年,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積體電路。2000年,基爾比因積體電路的發明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是一個遲來四十二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份殊榮,因為得獎時間相隔愈久,也就愈突顯他的成就。迄今為止,正全面改造人類的個人電腦、行動電話等3C產品,皆源於他的發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傑克·基爾比
  • 外文名:Jack Kilby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密蘇里州傑斐遜城
  • 出生日期:1923年11月8日
  • 逝世日期:2005年6月20日
  • 職業:德州儀器工程師
  • 畢業院校伊利諾伊大學(學士)
  • 主要成就:積體電路的發明
  • 性別:男
  • 獲獎:諾貝爾物理獎 IEEE榮譽獎章
成績,改變世界,職業經歷,

成績

2000年,七十七歲的傑克·基爾比(Jack S. Kilby)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獎距離他的發明已經四十二年,但長時間正足以讓深遠影響充分顯現-如果沒有基爾比,就沒有今天的半導體產業,更不會有你早就習以為常的數字生活。一九五八年九月十二日,德州儀器工程師基爾比發明第一顆積體電路IC。這個裝置揭開二十世紀信息革命的序幕,同時宣告信息化時代來臨。
傑克·基爾比
在基爾比之前,電晶體取代笨重不穩定的真空管,但隨電路系統不斷擴張,元件越來越大,卻遇到新瓶頸。尤其生產一顆電晶體的成本高達十美元,怎么縮小元件體積,降低成本,變成套用上的大問題。
當時在德州儀器專注電路小型化研究的基爾比,利用多數同事放假、無人打擾的兩周思考難題。就在貝爾實驗室慶祝髮明電晶體十周年後一個月,基爾比靈光湧現,在辦公室寫下五頁關鍵性的實驗日誌。
基爾比的新概念,是利用單獨一片矽做出完整的電路,如此可把電路縮到極小。當時同業都懷疑這想法是否可行,“我為不少技術論壇帶來娛樂效果,”基爾比在他所著“IC的誕生”一文中形容。
不過,德州儀器始終支持基爾比。事實證明,從基爾比的第一顆晶片開始,半導體的製程技術就不斷更新。到英特爾推出Pentium微處理器時,晶片上集成的電晶體已經高達三百萬顆。而十美元現在可以買到兩千萬個電晶體。
半導體業中著名的“摩爾定律”-積體電路上的電晶體數量,每十八個月擴充一倍,持續三十五年,至今力道不竭。這股強大動力,使各種電子產品爆炸性地走向輕薄短小與多工。個人電腦、行動電話等3C產品正全面改造人類生活。
去年,全球半導體業產值達到一千四百億美元,未來三年還要以兩位數的速度成長。基爾比的發明仍在持續發酵。
得知遲來殊榮,基爾比接受《天下雜誌》獨家專訪時,簡單說明他對半導體產業現況及未來的觀察。基爾比不是出身學術殿堂,卻在德州儀器得到學術無上桂冠,德州儀器對企業所能發揮的功能,也做下了新的詮釋。

改變世界

“有極少數人憑藉他們的智慧和專業領域的成就改變了這個世界,傑克·基爾比就是其中之一。”--德州儀器公司。6月20日,美國工程師傑克·基爾比在與癌症作了艱難的搏鬥之後,在德州達拉斯市的家中與世長辭,享年81歲。他曾經工作過的德州儀器公司董事會主席湯姆·恩吉布斯是這樣評價他的:“我認為,有幾個人的工作改變了整個世界,以及我們的生活方式--亨利·福特托馬斯·愛迪生萊特兄弟,還有傑克·基爾比。如果說有一項發明不僅革新了我們的工業,並且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那就是傑克發明的積體電路。”1958年9月12日,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德州儀器公司的實驗室里,工程師傑克·基爾比成功地實現了把電子器件集成在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這一天,被視為積體電路的誕生日,而這枚小小的晶片,開創了電子技術歷史的新紀元。作為芸芸眾生中的一員,也許你感覺不到那個遙遠的秋日有多么重要的意義,那么,請打量你眼前的電腦,小巧、簡潔,安靜地等候隨時為你服務。可是,在計算機誕生之初,它是個只能存在於實驗室的龐然大物。如果電子技術止於電子管,我們不可能擁有現在的E生活。他學的電子管技術全部作廢:1948年,貝爾實驗室威廉·肖克利(WilliamShockley)和兩位同事發明了電晶體,它可以代替真空管放大電子信號,使電子設備向輕便化、高效化發展。肖克利因此被譽為“電晶體之父”,並因此獲得了1956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是電子技術的一次重大革新。傑克·基爾比當時24歲,剛剛獲得伊利諾斯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他在自述中說:“在大學裡,我的大部分課程都是有關電力方面的,但因為我童年時對於電子技術的興趣,我也選修了一些電子管技術方面的課程。我畢業於1947年,正好是貝爾實驗室宣布發明了電晶體的前一年,這意味著我的電子管技術課程將要全部作廢。”然而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套用電晶體組裝的電子設備還是太笨重了。顯然,個人擁有計算機,仍然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科技總是在一個個夢想的驅動下前進。1952年,英國雷達研究所的G·W·A·達默首先提出了積體電路的構想:把電子線路所需要的晶體三極體晶體二極體和其它元件全部製作在一塊半導體晶片上。雖然從對傑克·基爾比的自述中我們看不出這一構想對他是否有影響,但我們也能感受到,微電子技術的概念即將從工程師們的思維里噴薄而出。
世界上第一塊積體電路誕生:1947年,伊利諾斯大學畢業生傑克·基爾比懷著對電子技術的濃厚興趣,在威斯康星州的密爾瓦基找了份工作,為一個電子器件供應商製造收音機、電視機和助聽器的部件。工余時間,他在威斯康星大學上電子工程學碩士班夜校。當然,工作和上課的雙重壓力對基爾比來說可算是一個挑戰,但他說:“這件事能夠做到,且它的確值得去努力。”取得碩士學位後,基爾比與妻子遷往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供職於德州儀器公司,因為它是惟一允許他差不多把全部時間用於研究電子器件微型化的公司,給他提供了大量的時間和不錯的實驗條件。基爾比生性溫和,寡言少語,加上6英尺6英寸的身高,被助手和朋友稱作“溫和的巨人”。正是這個不善於表達的巨人醞釀出了一個巨人式的構思。當時的德州儀器公司有個傳統,炎熱的8月里員工可以享受雙周長假。但是,初來乍到的基爾比卻無緣長假,只能待在冷清的車間裡獨自研究。在這期間,他漸漸形成一個天才的想法:電阻器和電容器(無源元件)可以用與電晶體(有源器件)相同的材料製造。另外,既然所有元器件都可以用同一塊材料製造,那么這些部件可以先在同一塊材料上就地製造,再相互連線,最終形成完整的電路。他選用了半導體矽。
“我坐在桌子前,待的時間好像比平常晚一點。”他在1980年接受採訪時回憶說,“整個構想其實在當天就已大致成形,接著我將所有想法整理出來,並在筆記本上畫出了一些設計圖。等到主管回來後,我就將這些設計圖拿給他看。當時雖然有些人略有懷疑,但他們基本上都了解這項設計的重要性。”於是,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那一幕,那一天,公司的主管來到實驗室,和這個巨人一起接通了測試線路。試驗成功了。德州儀器公司很快宣布他們發明了積體電路,基爾比為此申請了專利。開創了矽時代:當時,他也許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這項發明的價值。在獲得諾貝爾獎後,他說:“我知道我發明的積體電路對於電子產業非常重要,但我從來沒有想到它的套用會像今天這樣廣泛。”積體電路取代了電晶體,為開發電子產品的各種功能鋪平了道路,並且大幅度降低了成本,第三代電子器件從此登上舞台。它的誕生,使微處理器的出現成為了可能,也使計算機變成普通人可以親近的日常工具。集成技術的套用,催生了更多方便快捷的電子產品,比如常見的手持電子計算器,就是基爾比繼積體電路之後的一個新發明。直到今天,矽材料仍然是我們電子器件的主要材料。所以,2000年,積體電路問世42年以後,人們終於了解到他和他的發明的價值,他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曾經這樣評價基爾比:“為現代信息技術奠定了基礎”。1959年,仙童半導體公司的羅伯特·羅伊斯申請了更為複雜的矽積體電路,並馬上投入了商業領域。但基爾比首先申請了專利,因此,羅伊斯被認為是積體電路的共同發明人。羅伊斯於1990年去世,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傑克·基爾比相當謙遜,他一生擁有六十多項專利,但在獲獎發言中,他說:“我的工作可能引入了看待電路部件的一種新角度,並開創了一個新領域,自此以後的多數成果和我的工作並無直接聯繫。”

職業經歷

1947年~1958年中央實驗室,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1958年~1970年德州儀器公司,德克薩斯州,達拉斯;1970年11月自德州儀器公司離職,但繼續為其擔任兼職顧問;1978年~1984年德克薩斯農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特聘教授傑克·基爾比在這本筆記本里記下了他關於第一塊積體電路的成功構思。1958年的傑克·基爾比,發明了世界第一塊積體電路。傑克·基爾比的第一個積體電路只包含一個單個的電晶體和其它的組件。傑克基爾比正在研究300mm圓片。傑克·基爾比在基爾比研究中心的實驗室里。傑克·基爾比發明的積體電路幾乎成為今天每個電子產品的必備部件,從手機到數據機,再到網路遊戲終端,這個小小的晶片改變了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