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文字

老傈僳文,又稱聖經文字、富能仁文,是一種模仿拉丁字母的文字,專門用來紀錄傈僳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傈僳文字
  • 別名:聖經文字、富能仁文
基本介紹,標準萬國碼,發源地,

基本介紹

西方社會一直流傳這種文字是由西方傳教士富能仁(JamesOstramFraser)在1915年發明的人工字母,但其實是由另一位來自緬甸的克倫族的傳教士SaraBaThaw所創,並由富能仁修訂。這種文字的外型類似大寫拉丁字母,並附以標記以示聲調。文字全屬無襯線體的文字,只有大寫,而且標音方面與現有的拉丁字母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並不相容。

標準萬國碼

老傈僳文已經收入Unicode5.2版,名稱為“傈僳文”,編碼範圍是U+A4D0至U+A4FF,屬於基本多文種平面(BMP),位於彝文部首和Vai之間。編碼的方式與著名語言學家及字型設計專家葉密豪(MichaelEverson)草擬的編碼方案基本一致。由於老傈僳文與現有的拉丁字母有太多重複的地方,有人曾建議將老傈僳文融入現有的拉丁字母區段內,以節省編碼空間,避免同形異碼造成混淆。但這一建議沒有被採納。

發源地

雲南省地方志專家朱發德主編的《滇西基督教史》記載:基督教自從1913年傳入德宏中山鄉後,隨怒江而上,傳入龍陵、瀘水、碧江、福貢、貢山、蘭坪、維西等地,傈僳族、怒族等少數民族紛紛信仰了基督教代替了原始宗教。加上傳教士分別創造了傈僳族文字和景頗族文字,這兩種文字也非常好學,記性好的人,用一個禮拜的時間就能運用自如。
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但由於傈僳族居住分散,故方言很多。余永祥說:“只要學過傈僳族拼音文字就能互相交流,就像漢語的國語一樣,而傈僳族的標準語言就是根據木城坡的拼音文字定下來的,傈僳族文字的歷史要追溯到木城坡。那時候就會過聖誕節,周邊地區的傈僳族都會聚集到木城坡,人數都不少於五千,緬甸果敢的傈僳族也會趕到這裡來。”
傈僳族的源頭究竟在哪?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無論如何,木城坡依然是一個大山深處的世外桃源,這裡保留著一種本土民族性與西方宗教文化兼收並蓄的獨特的人文風情。這裡的傈僳族吃飯前都要禱告,他們拿著傈僳文的《聖經》譯本背誦、吟唱。還有村子裡那些隨意壘砌的石牆,以及發了新芽的百年茶樹,它們都與當地的傈僳族人一起呈現出一種感恩的、靜態的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