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傈三弦

傈僳三弦,是傈僳族、景頗族彈撥弦鳴樂器。傈僳族有的地區也泛稱為其伯。景頗族稱玎。流行於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保山地區騰衝,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龍陵、盈江,臨滄地區鎮康和思茅地區西盟等地。

傈傈族跳戛、三弦舞
傈傈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幾乎人人能唱,個個會跳,曲不離口,弦不離手。傈傈族的民歌非常豐富,情調小調隨口哼出,難以計數;比較有名的大調(敘事長歌)有“可雪木括”(過年調)、“那雪木括”(走親調)、“嘿下木括”(蓋房調)等十餘部。血路在傈傈族的文藝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以豐富多彩的動作、伴唱,反映了傈傈人的愛情、生產生活及向大自然進行鬥爭的歷程。每逢婚喪嫁娶、喜慶節日,男女老少或圍成圓圈,或排成佇列,隨著瑟琶(小三弦)、口弦、笛子等樂器的伴奏聲起舞,動作矯健有力,活潑多變,具有明顯的山地居民粗獷奔放的特點。傈傈族舞蹈有“跳戛”和“三弦舞”兩種。
“跳戛”是一種將歌、舞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在傈傈族聚居的地主,無論喜慶、喪葬、起房蓋屋,必跳此舞。“跳戛”動作簡單,近似行走,因而易於普及,從七八十歲的老人到五六歲的小娃娃都能跳。其舞蹈隊形為圓圈,由領舞領唱的“戛頭”前面引導,從舞者尾隨其後,沿逆時針方向行走,邊唱喧跳,載歌載舞,唱詞內容視所辦事情的性質而定,喜事唱喜調,喪事唱喪調,建房也有建房調。這些調子一般都是祖輩流傳、具有特定含義和情緒的敘事長詩,舞蹈氣氛莊重,節奏舒緩,蒼勁古樸。
“三弦舞”是以小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的舞蹈(其它樂器如竹笛、口弦、決列等,也可一併上場),其隊形可成橫排,也可成縱排,相互交叉,靈活多變。每逢春節或“刀桿節”之際,村寨里男女老少都要沐浴盛裝,歡聚一堂,在小三弦的伴奏聲中接踵圍圈,踏節起舞。平日閒暇,也常有十人八人攜手舞蹈,以求娛樂。常言說“三弦一響,腳板就癢”,可見傈傈族人對舞蹈是何等愛好,跳起舞來往往是人越跳越多,圈越跳越大,節奏越跳越快,氣氛越跳越歡,假若有酒助興,更是跳得如痴如醉。
“三弦舞”有150個曲調,這些曲調配以基本動作的不同組合,隊形多變,動作多變,音樂多變,氣氛歡快熱烈,顯示出傈傈人質樸樂觀的民族性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