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倫

傅振倫

傅振倫,字維本,漢族,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1906年生於河北省邢台市新河縣。北大歷史系畢業,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中國博物館學會、敦煌吐魯番學會等名譽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方誌組、《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續四庫全書書目提要》等顧問。曾編輯出版《新河縣誌》、《中國方誌學通論》、《博物館學概論》、《公文檔案管理法》、《中國史志論叢》、《方誌文存》、《方誌論著選》、《明代瓷器工藝》、《中國偉大的發明一瓷器》、《朱琰陶說譯註》、《景德鎮陶錄譯註》和《中國美術全集》中的《元明清陶瓷美術》等專著26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振倫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邢台市新河縣
  • 職業:學者、原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代表作品:《中國方誌學通論》、《博物館學概論》、《公文檔案管理法》等
人物簡介,人物評價,世界語者,人物成就,工作實踐,檔案觀,人物著作,蒲梢滄桑,所見所聞,

人物簡介

傅振倫(1906.9.25-1999.5.8);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方誌學家、博物學家與檔案學家;字維本,1906年 9月25日生於河北邢台市新河縣。
傅振倫先生手跡傅振倫先生手跡
192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曾執教北京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文華圖書館專科及草堂國學專科等院校,並在故宮博物院國民政府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編譯館等處任職。
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東北大學歷史系及長白師範學院史地系主任,兼瀋陽博物院籌備委員會專門委員,北京大學圖書館學專科教授。1949年後,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一度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檔案系教員。
他早在1940年就曾編譯歐美檔案資料,草擬《全國檔案館組織條例》,1948年在北京大學講授檔案與資料課程。主要專著《公文檔案管理法》 (1946年重慶文通書局出版) 對檔案的認識、檔案的範圍和作用,檔案工作的意義以及檔案工作與文書工作的關係等問題作了論述, 提出對甲骨、 簡牘及唐以後歷代檔案的整理意見,指出分類應有預定分類表和統一標準。還提出“辦案結束歸檔儲存者方可稱為檔案”的觀點。並把照片、有聲記錄、 地圖示樣、 圖表、金石、影片等都視為檔案。對檔案保管保護的方法和修建檔案館的原則一一予以闡述。
他還從事史學考古學方誌學、博物館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發表有10多種專著,是一位多學科的學者。

人物評價

傅振倫,字維本,1906年出生於河北省邢台市新河縣,是我國社會科學界著名的歷史學家方誌學家、博物學家和檔案學家。他的檔案觀和在檔案教育、檔案學術以及引入西方檔案觀念方面的努力,曾對我國檔案館的近代化和專門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很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研究。
1929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歷任北京大學助教、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員、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講師、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等職。
他學識淵博,著作頗豐,有《中國方誌學通論》、《傅振倫方誌文存》、《中國史學概要》、《博物館學概論》、《劉知幾之史學》、《中國古陶瓷論叢》等著作20部,論文不包括未發表的數量達400多種,約370萬言,涉及方誌、史學、科技史、瓷器、考古、博物館、圖書館等諸方面。他是當今為數不多的能在眾多科研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著名學者之一。
在中國方誌史上,傅振倫先生無疑是一位對現代方誌學的創立頗有影響的重要人物。他秉承章學誠“志屬信史”、“文人不可修志”,應“創辦志科”的指導思想,第一個在學校開設並講授方誌課程,也是最早撰述方誌學理論專著的作者之一。
傅振倫一生中,曾先後主修了《新河縣誌》、《北平志》、《河北通志》和《北碚志》四部志書。其中《新河縣誌》是他早期方誌思想的結晶,體現了他在志書體例與撰修手法上的創新,被公認為近代新型方誌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除了修志實踐,在方誌理論的研究上,他更是做出了突出性的貢獻。除了大量的論文外,《中國方誌學通論》集中體現他的方誌思想,在中國方誌界很有影響力,史學界認為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科學性的方誌專著。
該書與同時代問世的李泰棻方誌學》比較,“篇目雖不及李氏方誌學之半,而內容之結實則遠過之。”書中提出的一些理論觀點稍後在別人的方誌著作中得到了重視和進一步申發,如方誌的性質、方誌的發展、方誌的編纂要注意詳近略古等,傅振倫關於這些的論斷現都為方誌界普遍接受,特別是編纂要詳近略古已成為方誌創新的一項普遍原則。

世界語者

傅振倫(1906年-1999年)河北邢台新河人。192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史學系。曾任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講師,東北中正大學、東北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建國後,歷任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主任、中華書局編輯、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是文物考古學、方誌學和博物館學方面的知名專家。在北大讀書期間接受愛羅先珂孫國璋等人的影響學習世界語,曾同鐘憲民及日本真保貞一夫婦組織過中日世界語學會,並創辦《綠色世界》雜誌。八十年代加入中國世界語之友會。著有《中國方誌學通論》、《博物館學概論》、《劉知幾年譜》,世界語著作有:《英漢雙解基本世界語字典》、《漢語世界語辭典》等。

人物成就

工作實踐

傅振倫先生在檔案方面的實踐長達60年,這是其檔案觀形成和檔案學理論建樹的深厚土壤。
1.對歷史檔案的整理研究和參與國家檔案庫籌劃
1929年,傅振倫從北京大學史學系畢業以後,留北大研究所國學門任教,並積極參加朱希祖等人主持的明清內閣大庫檔案的整理工作。1931年傅振倫先生又參與了簡牘文獻的整理。那時,西北科學考察團採集到大量的歷史文獻,北大教授馬衡劉復兩位先生研究額濟納河畔西漢烽燧出土的竹木簡牘,傅先生參與登記、整理,(註:傅振倫:《學習的回憶》,《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名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第347頁。)並留下了《居延木簡校讀隨記》、《西北科學考察團整理居延簡工作報告》、《簡策說》等頗具學術價值的研究筆記。這兩次歷史檔案的整理實踐,使他積累了比較系統的歷史檔案整理的經驗。後來“舊檔整理”還成為其《公文檔案管理法》的重要一章。40年代初,他又出任籌備中的國史館編纂幹事,受命蒐集、整理抗日戰爭以來的史料工作。其間,他還兼事籌劃國家檔案館(時稱國家檔案庫)的工作,並於1941年負責擬定《全國檔案館組織條例》5章21條,為構架全國系統的檔案工作組織作了巨觀規劃。
2.檔案教育和檔案學術實踐
早在1946年任私立東北中正大學教授期間,傅振倫先生就擔任私立崇實檔案函授學校的校董。1948年,北京大學教授王重民主持圖書館學專科,“兼辦培養檔案專業人員”,(註:傅振倫:《六十年檔案工作議往》,《傅振倫文錄類選》,學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7-410頁。)又邀傅振倫先生為學生講授《檔案與資料》一課並編寫講義。這是除私立文華圖專以外我國大學教育中滲透檔案內容的最早記載。解放後,他又成為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的創始人之一,與吳寶康、程桂芬、韋慶遠等共同籌劃。1953年,他為學生開設《中國檔案史》、《蘇聯檔案史》等課程。除了撰寫《中國檔案史講義》外,他還參加教研組編寫《歷史檔案參考資料》、《檔案館學概論》,並把此前所寫的檔案舊著捐獻給人民大學,表現出對檔案教育的極大熱情。1957年,傅振倫被錯劃為右派,被迫離開了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但他一直對檔案教育懷有深厚的感情。直到1987年,他已是80高齡,還時常和人民大學檔案學系的老師保持聯繫,與他們商討檔案問題和方誌問題。
在這些教學活動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創造性的檔案學術實踐。他對中國檔案史的系統研究,對檔案與史志關係、檔案館學、歷史檔案整理方法、文書檔案工作科學規範等問題的研究以及大量外文資料的翻譯,是我國檔案學初創時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文檔案管理法》則是集大成者,頗具中西合璧的眼光。
3.對西方檔案事業的實地考察和介紹
1935年和1939年,傅振倫曾先後兩次出訪歐洲。雖說出遊的直接目的並非檔案,但從其遊記中卻可以看出他參觀和考察檔案情形的自覺傾向。由於他深感“吾國案牘,其古者如漢晉木簡,近代者如明清檔案,皆有多人整理。惟如何類別?如何比次?如何纂定?如何保管?時感困難。”所以,“遊程所至,曾經英法德意瑞比等國,每欲涉足其文書館舍,心資借鏡。(註:傅振倫:《游英法檔案館小記》,《文獻論叢論述二》故宮博物館文獻館1936年版,第1-9頁。)”他“參觀英國公文館和法國檔案館”,又在蘇聯獲取“檔案館資料”,從而“對於西方檔案館事業,始有了概括的認識”。(註:傅振倫:《六十年檔案工作議往》,《傅振倫文錄類選》,學苑出版社1994年版 第407-410頁。)他“參觀檔案館數處”,不僅親睹歐洲檔案館建築,對西方檔案館的變遷及其風格和館藏有了初步的了解,還注意到一些專業性的細節,如英國檔案館之“牆壁承塵,皆以板條及石膏為之,取其耐火”,法國檔案館的“玻璃柜上窗戶,均有布簾,平時與日光隔絕,”,“室中禁止吸菸,冬日亦無暖爐,”,“有警鈴,有消防器,設備頗周。”這些具體的細節都成為他後來設計我國檔案保護的重要參照。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親身感受到了歐洲檔案館的開放氣氛。如英國對利用者“甚表歡迎”的態度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在法國,他便極有興趣地關心到“每周開放二次,公開閱覽”的利用制度,並對與開放密切相關的“檢之即得”的案卷目錄和索引的編制規範作了詳細的諮詢和記錄。這種頗具借鑑目的和專業意識的實地見聞,加之後來翻譯胡適從美國寄回的“歐美檔案學、檔案館的論文十篇”(其中涉及到比利時、德國、奧地利、瑞士、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對於西方檔案事業在體制、實體管理和利用法則等方面更是有了較為全面的印象。這對於有過檔案整理實踐且致力於建設專門性質檔案館的中國學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歐洲檔案事業的歷史和專門職能的巨觀印象,對當時我國檔案貯藏的近代化(專門化、開放模式和與學術相結合的道路),以及籌劃國家檔案庫,都是具有重要參照意義的。

檔案觀

傅振倫先生的檔案思想散見於他的多種著述,但相對系統地可以從《公文檔案管理法》和《六十年檔案工作議往》中讀到。正如上文所作的評價,來自於中外兩個方面的經歷和見識成為其思想生髮的土壤。
1.檔案是“最為崇高”之史料
傅振倫在《史料的範圍和種類》、《整理古籍及文獻的體會》、《史志引書引文之例》、《漫話清史稿》等著述中都議及檔案的史料品質。1942年他在《史蠡》中發表的《檔案與歷史》,則比較全面地反映了他在這一方面的思想。在他看來,因為檔案與其它史料相比“優點實多”(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3-76頁。),其“為原始資料,而非滋生資料;為直接資料,而非間接資料;為第一等之資料,而非第二等以次之資料”(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3-76頁。)。故檔案“大部盡為可信,而偽造者少”(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3-76頁。),是能夠讓研究者“省卻時間與精力”(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3-76頁。)的“最為崇高”(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3-76頁。)的史料“瑰寶”(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3-76頁。),於國史研究尤為切要。他把殷商甲骨、漢晉簡牘、敦煌圖籍和明清內閣大庫檔案,都視為“當時之案牘”。(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73-76頁。)這大大拓寬了人們對檔案形式的認識,也擴大了檔案學的研究領域。
2.以公文檔案的科學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思想
傅振倫把公文和檔案結合在一起來考察,認為公文與檔案工作的水平,直接影響到科學管理的效率,這是對文書檔案連鎖法思想的進一步發揮。他認為:“公文為政務處理之記錄,檔案為機關行政之參考”,“欲提高行政效率,則處理公文與夫管理檔案之方法,不可不講。”(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8頁。)他說:“漢元年,高祖入關,蕭何盡收秦丞相府圖籍文書”,“所以俱知天下,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自序。)因而,“公文檔案乃推進政務之工具,公務員處理公務,必先調閱以前一切有關文案,明了過去情況,方可著手措辦。或援引前者為事例,依據比附而擬定辦法;或參稽考慮,以為進行之資鑒,而免分歧錯誤或前後矛盾。”(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自序。)他特彆強調,在人事日繁,檔案益多的情況下,“苟不講求公文與處理檔案之方策”,“不僅為來日修史之阻害”,(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8頁。)國家建設也“妨礙必多”(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8頁。)。因為,如果檔案不能很好地加以管理,“文案之參調整理,必耗公務員大量之時間與精力。對於其本身職務,反無餘力從事推敲。行政效率,必致銳減。”(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自序。)因而他呼籲“公文和檔案的管理必須詳加研求”!(註:傅振倫:《公文檔案管理法》,檔案出版社1988年版,自序。)其《公文檔案管理法》的出版,就很大程度上意在促進文書檔案工作的規範,並藉此提高社會的管理效率。
3.保管與利用並重的思想
傅振倫認為,對檔案文獻“必須加強保管,不得散失。”他主張總結中國古代檔案保管的經驗,以實現檔案保管制度上的建設。他說,“《唐律疏義》所定有關禁令,還可參照增訂,形成制度,見諸實施。同時,由於有西方檔案館的見識,他在檔案保管的具體要求上也形成了明確的概念。他指出,檔案的保管“最要緊的是防蟲、防火、控制自然光和空氣,制止自然的損壞以及人事上的失職行為。”。他提出,從保管檔案出發,庫房建築應置於都市避靜處所,且與辦公處分開,並在內部設放上力求現代化。至於檔案如何修復、熏蒸、防蟲、防塵,他都結合中外兩方面的經驗,提出了自己的系統看法。傅振倫先生對實現檔案得以安全保管的“現代化之偉大國家檔案庫”。心嚮往之,所以他在國家檔案庫的籌劃中非常積極。
更值得稱道的是,傅先生認為保管檔案旨在利用。他從西方檔案的開放和利用中受到啟發,指出,檔案館要“建立健全周密的科學管理制度,既要利於保管,也要便於調卷利用。”,檔案工作者要樹立為利用者“科學服務”的思想,儘量“做好整理編目,編制索引等工作”,為開放利用創造條件。為此,他對檔案閱覽室的方式也作了具體的要求。
4.服務與研究並重的思想
傅先生還在強調樹立科學服務意識的同時,認為在檔案館,“館員也要從事科學研究”(註:傅振倫:《六十年檔案工作議往》,《傅振倫文錄類選》,學苑出版社1994年版 第407-410頁。)。這種研究既可以是對歷史問題的探討,也可以是利用館藏檔案作服務於建設的“綜合的研求”。他強調,要想提高檔案館工作水平,就必須建設高素質的檔案人才隊伍。因此,“管理檔案的人員不僅要學習業務”,更要“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成為德才兼備的幹部。”
5.檔案保密意識
在強調檔案的開放和利用,強調檔案為管理和研究服務的同時,傅振倫先生也提醒?>檔案工作者必須有嚴格的保密意識。他認為,“檔案是國家行政的記錄,不少是國家機要之所寄。”“尤其是關於中央決策、外交機密、軍事設施、軍器製造、駐軍番號以及治安保衛及有關方面資料情況、尖端科技、最新發明等材料”更是“必須注意保密”。這些看法對今天的檔案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物著作

蒲梢滄桑

作 者:傅振倫 著出 版 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蒲梢滄桑九十憶往 封面蒲梢滄桑九十憶往 封面
出版時間:1997-12-1
版 次:1
頁 數:215
字 數:175000
印刷時間:1997-12-1
內容簡介
全書的傳主,以當代的人文社會科學學者為主。這些學者儘管專業各不同,但他們都是研究人和社會的。觀察社會,思考人生,本來就是他們的工作。
在寫法上,叢書不僅要求真實地、生動形象地寫出作為傳主的每一位學者的生平經歷、治學道路、學術成就、思想見解,以及他對周圍事物的看法、對人生的領悟和內心的種種感受,而且要通過這些儘可能深刻地反映出傳主所處的時代特色、學術氛圍、社會環境。
本叢書努力要形成的特色是:融紀實的形式、深邃的思想、生動的文筆、真實的內容、豐富的資料和鮮明的形象於一爐。這是不容易做到的。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我的家鄉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20年代的封建家庭
自然經濟的農村
少年時代的啟蒙教育
第二章 青年時代
青年時代的半封建半殖民教育
登上最高學府之堂
步入學苑之林
走上文物考古之路
國家文物首次出國展覽
航行印度洋
歐遊歸航
第三章 抗戰時期紀事
……

所見所聞

作 者:傅振倫 編著出 版 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七十年所見所聞七十年所見所聞
出版時間:1997-12-1
版 次:1
頁 數:397
字 數:283000
印刷時間:1998-4-1
內容簡介
中國筆記雜說,有故事小說類和歷史瑣聞類,起源於先秦而形成於魏晉。其考據論證類起於漢代而形成於唐宋,曆元明清而書益多。我生於1906年,七十七年前正是西方資本主義急遽發展的時期,同時也是我古老的中國逐漸走向動盪鬥爭的時期。我曾親身經歷過辛亥革命、袁氏帝制、張勛復辟、北洋軍閥混戰、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以及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全國人民從事於國家民族的解放事業,終於推倒了騎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三十多年來,黨領導我們艱苦奮鬥,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初步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憶往昔,瞻前途,百感交集,萬分興奮。
時光易逝,倏忽七十餘年,一生經歷,歷歷在目。今與昔比,實有天淵之別。百忙之中,曾就記憶所及、日記所錄,以及見於史籍、類書、當日報刊和聞之父老耆舊、師友先賢者,隨筆札記,整理成冊。略以類從,有關者附及之,其中有天文、地理、人物、故事、文獻、遺蹟、古物、學術、文教、科技、民俗、醫藥、衛生、戲劇、雜俎,對於研究歷史陳跡者或不無可資參考之處。
目錄
七十年所見所聞序
卷一
故宮往聞
北京
天安門
城門
亡國之門
北京城闕的今昔
故宮今昔
歷史博物館
“廢除故宮博物院議案”的怪論
貴州安順華嚴洞的故宮木建庫房
故宮博物院的功臣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