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門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甘肅省武山縣西南傅家門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家門遺址
- 地理位置:甘肅省武山縣西南傅家門村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
- 占地面積:約 500000 m
傅家門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甘肅省武山縣西南傅家門村。
傅家門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甘肅省武山縣西南傅家門村。 面積約50萬平方米,1991-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文化層深厚,包含石嶺下類型、馬家窯類型和齊家文化等遺存。發現石嶺下類型祭祀坑,出土一批...
傅家遺址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城南1.5公里的傅家村,東距淄河約4公里,北距小清河約15公里。是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遺址,是魯北地區發現的最有代表性的大汶口文化遺址。傅家遺址中部高,四周低,俗稱“傅家頂蓋子”或稱“摩天嶺”,面積37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3米。1985年至1996年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種穀台遺址包括傅家門遺址、種穀台遺址和圓故堆墓葬三部分。遺址區總體呈長方形,地形平坦寬廣,總面積超過25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原始人類的聚居區。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和齊家文化在這裡薪火相傳。公元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對遺址開始了歷時三年的考古發掘,開挖探方40個,揭露面積1200平方米,...
豬和牛的肩胛骨,器身不加修飾,無鑽,無鑿。符號簡單,可能是用石制尖狀器刻劃而成。”富河文化較之稍晚。參考資料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考古隊:《淅川下王崗》,文物出版社,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青考古隊:《甘青武山傅家門史前文化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95年第4期。
這表明營盤山先民的玉器加工已成為一門內部有較細程度分工和較高專業化程度的手工業門類,也標誌著營盤山遺址在聚落群體系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類比分析 營盤山遺址主體遺存同甘肅天水師趙村遺址第四期和第五期文化、武山傅家門史前文化遺址、東鄉林家遺址主體遺存等馬家窯文化石嶺下類型和馬家窯類型遺存,甘肅秦安...
在河南省西南地區淅川下王崗遺址,也出土有仰韶文化時期羊肩胛卜骨,其使用年代在公元前4070年前後。但該骨只有燒灼特徵,沒有整治和鑽孔的痕跡,說它是卜骨並無可靠證據。此外,在甘肅省武山傅家門遺址出土有6件卜骨,為羊、豬、牛的肩胛骨,同樣沒有加工的特徵,年代為公元前3800年前後。出土最多的卜骨發現於...
祭壇、女神廟、大型方台、金字塔式巨型建築、特點鮮明的積石冢群以及成組出土的玉質禮器,在赤峰市西郊海拔1083米的岱王山頂發現一處面積為1.5平方公里的夏家店上層文化祭祀遺址。在天水境內,人們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卜骨。天水考古發掘出的傅家門遺址,據測定距今5600-6000年左右,其所發掘出的罕見祭祀坑內,出土了...
發掘了甘肅永靖張家嘴、馬家灣、姬家川,臨夏大何莊、秦魏家,天水師趙村、西山坪,武山傅家門,青海樂都柳灣,民和喇家等重要遺址。新近在青海民和喇家發現的齊家文化房址,以及洪水和地震遺蹟等,對研究官亭盆地的環境演變和社會變化都具有重要意義。湖北隊 前身是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文物考古隊直屬隊,成立於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