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考古研究室

史前考古研究室

史前考古研究室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下轄業務機構,為考古研究所的三個傳統研究室之一。1978年以來先後由安志敏、謝端琚、楊虎、吳耀利任主任。2004年列為院重點學科。現有人員17名,其中研究員7人、副研究員8人,4人有博士學位、4人有碩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前考古研究室
  • 主管部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方向,下屬機構,河南隊,新砦隊,山東隊,安徽隊,甘青隊,湖北隊,陝西隊,華南一隊,三峽隊,東北隊,機構領導,

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是探索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淵源(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的起源),文化的類型、分期、分布及社會經濟形態和社會結構;同時探討中國文明的起源及與中國史前史有關的學術問題。現下設10個田野工作隊。研究室近期的學術課題是探索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解決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問題;探索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區系類型及其相互關係;遠期課題是中國史前史和文明起源研究。

下屬機構

河南隊

1979年成立。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中原地區史前文化,特別是中原文明的起源。發掘了新鄭裴李崗、沙窩裡,鞏縣鐵生溝,郟縣水泉,臨汝中山寨、李樓,靈寶北陽平、西坡、偃師灰嘴等重要遺址。還與澳大利亞拉楚比大學合作進行伊洛河流域的考古調查。目前在靈寶西坡遺址發現的大型半地穴式建築、環壕,以及有二層台、隨葬玉器的仰韶文化晚期墓葬,對研究當時社會的分化具有重要價值。

新砦隊

2003年成立。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王灣三期文化向二里頭文化過渡的新砦期文化,探索夏文化,揭示中原文明的形成。主要發掘河南新密新砦遺址。目前已在新砦遺址發現新砦期的大型建築遺蹟、有三重環壕的壕溝和城址,對探討中原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資料。

山東隊

1958年成立。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山東地區史前文化和早期青銅文化。發掘了臨沂鳳凰嶺、平度東嶽石村、膠縣三里河、濰縣姚官莊、曲阜西夏侯、兗州王因、臨朐西朱封、滕縣北辛與前掌大、聊城教場鋪等重要遺址。新近發現的教場鋪龍山文化城址,對研究山東地區文明的起源有重要意義。

安徽隊

1989年成立。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安徽地區史前文化。發掘了宿縣小山口、蒙城尉遲寺遺址。發現了較完整的有環壕和排房的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為研究聚落形態的變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甘青隊

前身是黃河水庫考古隊甘肅分隊,成立於1958年。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黃河上游史前文化。發掘了甘肅永靖張家嘴、馬家灣、姬家川,臨夏大何莊、秦魏家,天水師趙村、西山坪,武山傅家門,青海樂都柳灣,民和喇家等重要遺址。新近在青海民和喇家發現的齊家文化房址,以及洪水和地震遺蹟等,對研究官亭盆地的環境演變和社會變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湖北隊

前身是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文物考古隊直屬隊,成立於1958年。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長江流域史前文化。發掘了均縣朱家台,鄖縣青龍泉、大寺,枝江關廟山,黃梅陸墩、塞墩,棗陽雕龍碑等重要遺址。在雕龍碑遺址發現的大型多間建築及其文化遺存,為研究聚落形態的演變和南北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

陝西隊

1982年成立。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陝西地區新石器時代早、中期文化遺存。發掘了臨潼白家、藍田泄湖、宜川龍王辿等重要遺址。白家遺址的發掘為陝西地區前仰韶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典型遺存。目前在龍王辿遺址的發掘,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遺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華南一隊

1996年組建。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廣西及臨近地區史前文化。發掘了邕寧頂螄山、南寧豹子頭、臨桂大岩、桂林甑皮岩、柳州鯉魚嘴等重要遺址。為建立廣西史前文化序列,探索華南新石器早期文化以及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提供了一批有價值的重要資料。

三峽隊

1994年組建。主要學術任務是配合三峽工程,發掘和研究巫山縣古文化遺存。發掘了巫山縣城、大溪、歐家老屋、魏家梁子、琵琶洲、雙堰塘、大昌等重要遺址。對研究三峽地區古文化的分布、類型、年代序列,以及巴文化的淵源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東北隊

2006年成立。主要學術任務是發掘和研究遼東半島史前文化及其與周邊地區的關係。目前發掘大連長山島小珠山遺址的工作,取得了重要收穫。

機構領導

主 任:李新偉
副主任:賈笑冰 周振宇
成 員:傅憲國 梁中合 葉茂林 趙春青 王小慶 金英熙 李永強 付永旭 彭小軍
郭志委張 東 李默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