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二石

傅二石

傅二石(1936.6—2017.7.31)江西新餘人。擅長中國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是國畫大師傅抱石之子。

2017年7月31日,傅二石先生因病在南京去世,享年8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傅二石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新余
  • 出生日期:1936年6月
  • 逝世日期:2017年7月31日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山東師範學院
  • 主要成就:江蘇省國畫院一級美術師
    傅抱石紀念館名譽館長
    江蘇、南京博物院藝術鑑定顧問
    江蘇文德山水畫研究會會長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代表作品:《一半山川帶雨痕》;《醉筆寫出可後中情》
  • 重要事件:1979年調入國畫院從事國畫創作
人物生平,作品風格,作品題材,山水畫,佳品鑑賞,人物軼事,慈父嚴師,文房五寶,人生憾事,興趣,人物評價,父親影響,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傅二石出生於1936年,中國現代著名山水畫大師傅抱石先生之子。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國畫院山水畫創作室主任、傅抱石紀念館館長。他擅長山水畫人物畫作品風格雄渾博大、剛健清新。
傅二石傅二石
傅二石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畫家,作為國畫大師傅抱石之子,傅二石不僅繼承了父親的事業,還秉承了父親那種自然放達的性情,他天性直率,詼諧幽默,在順境中謙和溫良,在困境中不怨天,不尤人,笑面人生。正是緣於這種性情,傅二石才能在“文革”十年歷盡風雨而赤子之心不泯。
在“文革”中,批鬥、監禁、審訊、逃亡構成了傅二石生活的基本內容,他曾多次從造反派手中逃脫,成為-名流浪的逃亡者。
傅二石擅長山水畫外,亦擅長畫人物。作品有《峽江煙雲》、《 待把江山圖畫》、《風雨瀾滄江》等。出版有《傅二石山水畫選》等多種畫冊。曾多次在海內外舉辦個人畫展,深受海內外人士歡迎,眾多作品為博物館、美術館及收藏界人士所收藏,2006年傅二石七十壽辰時,在江蘇省美術館與北京中國美術館相繼舉辦了《傅二石山水畫展》,引起了美術界強烈的反響。
傅二石長期繼承和研究國畫大師傅抱石藝術成就,著有《一半山川帶雨痕——談傅抱石畫雨》、《醉筆寫出畫中情》等系列文章在海內外發表。出版有《傅二石畫集 》、《傅二石作品選》等。發表有《傅抱石的詩意畫》、《傅抱石的速寫》等。

作品風格

一、筆墨學養的大境界。“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精髓,乃中國畫審美情趣的重要載體。作為一名中國畫家,除對生活要有獨到的見解、真摯的情感外,具備筆精墨妙的繪畫表現技巧及多方面的文化修養均是極為重要的。常言:“餘音繞樑,三日不絕”,而一幅好畫,同樣也會令人難以忘懷。其魅力所在,除去能看得見的形象外,更在於其筆墨之外看不見卻可以感知的某種氣息,而這種氣息較之畫面更為重要,它乃作品的“意境”、乃作品的靈魂所在。細細閱讀傅二石先生的山水作品,不時會見一種純樸的文人君子的超然之氣。數十年的廣博積累,奠定了他紮實、系統、完善的創作功底。
傅二石傅二石
二、創新形式的大境界。在他的筆下,無論山、雲和水、無論從筆墨的表現、章法的運用、形式的創造,還是氣勢的烘托及整體把握上,都大膽地創新,都有意識地在營造著一種宏大的氣息,並在這種氣息的氛圍中不時地大中求變、求靈、求新,乃至求靜,並始終地張揚著自己的藝術個性。如布局,他不時會像他父親傅抱石先生一樣,將山峰的峰頂伸出紙外,或者頂著畫紙上邊,不留天空,進而打破傳統格局,形成遮天蓋地的磅礴氣勢。每每筆墨豪放而不乏細膩,畫面豐富深邃而又疏朗悠遠。既體現出傅家山水灑脫、嚴謹、用筆恣肆、畫面豐富且參差變化之美,又排除了瑣碎、堆砌的通病,真正體現出中國山水畫澄懷味象的審美追求。標誌著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表述語言,逐漸地走向了成熟和完美。
三、時空審美的大境界。藝術的目的往往在於創新與創造。對於近現代中國畫家來講,無論持何種藝術觀點,進行何種藝術實踐,都要面對如何在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中國畫的現代形態這一歷史課題,這是衡量畫家成功與否的標準,傅二石先生善於經營大時空、大氣象、大境界。他的這種審美追求決定了他要走藝術創新之路。

作品題材

題材上,他的藝術表現範圍十分廣闊。從海外風光到國內山水,往往雲蒸霞蔚,林木幽深,意境開闊,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畫塔斯馬尼亞風光、富士山等,表現角度獨特,拓寬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意境,蹊徑別出,對國畫的各種表現可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體現出獨特的審美取向。他畫黃山、泰岳,雖來自寫生,卻別有洞天,表現出了畫家的綜合融會能力。傅二石的山水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他雖師法前人,但在題材、意境上又有很大的開拓,筆墨豪放而不乏細膩,畫面豐富而又有疏朗悠遠之致。他所創造的山水意境和諧明澈,山體氣勢雄渾,與寧靜的村居、浮雲構成強烈的對立統一關係,畫面渲染層疊,筆墨濃淡相宜,達到了既渾厚大氣又清新明澈的藝術效果。傅二石繼承了傅家山水的瀟灑氣質,大局謹嚴,用筆汪洋恣肆,畫面豐富,富有參差變化之美。傅二石顯然是傳統山水精神的擁躉者,他繼承了中國山水澄懷味象的審美追求,在山水世界中心馳神往,體悟山水的神明靈秀,洗盡筆墨俗氣。
工筆山水畫〈夢太行〉工筆山水畫〈夢太行〉

山水畫

古人云: 觀山則情滿于山, 觀海則意溢于海。 此語用來形容山水畫家乃無比確切矣。 山水畫家終其一生所畫無非是山山水水, 何以如此百畫不厭? 其中的道理可以從一個“情”字中找到。 “山水無情我有情”。 既有此“情”在, 便必會有山水詩與山水畫
看傅二石的山水畫, 便可體會“情”與“景”的關係。 在他的畫中, 常有幾間農舍點綴在山頂、山腰或山麓。 無論春夏秋冬或颳風下雨, 山民們總是挑擔攜子, 翻山越嶺趕路回家。 路途遙兮足不停, 道崎嶇兮無所懼。 這就是山民的生活和山民的性格。二石作為一個畫家, 面對此景總不免會動情。 在他看來, 那挑著擔子爬山坡的山民是人生的象徵。 人生無平坦之道, 這不正與山民的旅途相似么?
傅二石的山水畫不僅僅是在畫山水的表面形態,而是在畫生命豐富的體驗,畫心靈智慧的閃光。他筆下的山水雲蒸霧潤,清新秀美,獨具精神,他尤擅繪山泉飛瀑,噴珠濺玉,令人如聆清音。其山則剛健俊秀,總體風格渾厚滋潤,深合中國傳統美學之精神,又具有較強的現代意識。他堅持自己的創作原則,師法古人、師法自然,不為外界的各種風潮所動,創作了一大批具有深厚意蘊的力作。
但傅二石的畫中又並非以農人為主。 他將農人與農舍置於煙霧繚繞的“世外桃源”。那重重疊疊的山, 鬱鬱蔥蔥的樹, 盡顯造化的偉大與無窮魅力。 在這樣的畫面中, 人與自然的關係便成了引人深思的主題。
傅二石的山水剛健清新,有一種明朗神秀之氣,這與他的精神氣質一脈相承。他畫黃山雲海,泰岱雄姿,或荒山一脈,都不是簡單化的表象處理,而是融會了畫家的情感。他畫泰山風雨,一派淒楚迷茫,乃是抒發心底鬱積之痛楚。泰岳之姿,萬千人繪之,多表達其陽剛、雄偉、正氣,而傅二石獨寫其心象,以風雨淒迷之泰山,寫胸中臆氣。他是一個入世者,多嘗人生冷暖,常笑對人間風雨,而藝術的靈性又使其胸中的塊壘化作筆下的一縷清風。他是一位詩意的追逐者,在詩性的感懷中得意忘言,寄情白雲深處,那層層疊疊的山巒、白雲飄渺中的草木,都洋溢著濃郁的詩情。
傅二石寫山水多依性情,這使他的藝術有著強烈的情感特質,避免了一般化、程式化的模式。他讀山水之形,亦是讀山水之神、讀自我之質,入其山水之中。山耶?人耶?山水中自有我在,我心亦本在此山中。作為傅抱石的傳人,他受到其父瀟灑渾厚氣質的影響,寫,多酣暢淋漓,筆墨恣肆,形神皆出。他在繼承中又別開機杼,閱盡江山,融會人生體悟,創造了屬於傅二石的藝術表現語彙。
在傅二石的山水畫中,既有用筆放縱的大筆皴擦,又有精微的巧妙刻畫,其藝術表現亦在統一中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他的《虎溪三笑》 、《白雲生處有人家》,渲染後純用皴法,意境高古,體現出不凡的藝術格調。他善畫雲海,筆下山水多雲煙奔騰,雲蒸霞蔚,氣韻相生。而山水四時之序,在他筆下神韻畢現。他所繪山村雪霽,意境清冷悠遠,蕭瑟中又不乏生氣,令人讀之而生隱逸之心。寫山水秋色,則秋意盈目,房舍溪流、樹木丘陵,無不明麗清新,懾人心目。山水之時序,亦如人生之四時,畫家所繪時序,或逸筆簡淡、清冷蕭散,或筆意精微、生趣盎然,皆為寫心。傅二石經歷人生悲歡,則罕有浮泛之筆,或柔或剛,或雄渾或沉鬱,皆是生命激情使然。
傅二石的山水畫剛健清新;構圖簡潔明快, 奇中有巧。 其筆法多變, 以適應自然面貌的多樣性。 其設色在“單純”中求變化, 力求不以色掩墨。
傅二石的山水常於尋常之中而見奇崛,非山水奇崛也,而為畫家靈性之遷思妙想,遂有佳構。他生於江西,遊歷于山東,定居於南京,其畫亦難分南北,而是北方之雄渾與南方之秀潤兼有,北人之陽剛與南人之靈秀鹹集。
傅二石從小隨父親傅抱石習畫, 但他卻不刻意模仿其父之筆法, 而依自身之性格、修養與觀念去畫屬於他自己的畫。 他特別反對那種故意標新立異、矯揉造作的所謂“獨特風格”。當然,在二石身上還是有著他父親的深刻影響的。這首先反映在他對繪畫本質的看法上。他與父親一樣, 認為自然而和諧的事物都是美好的。 畫家的任務是發掘並通過自己的藝術語言來表現這種自然而和諧的美。筆墨技巧、個性、風格都必須服從這一目的,而不能凌駕於它之上。畫家有選擇表現技法的自由,卻沒有違背自然、歪曲造化的權利。也就是說, 畫家必須真正做到以造化為師。 既不能虛情假意, 也不能三心二意。
傅二石與父親一樣, 深知繪畫技巧的重要性。 他以數十年之功, 苦練技巧, 終於進入了中國畫的自由境界, 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 他與父親一樣, 喜用大筆作畫, 善於寫“大塊文章”。 他欽佩父親在繪畫創作中那種博大精深的氣度, 並深知父親作品中那種使人震撼的“大美”, 來自豁達而深沉的歷史觀和宇宙觀。 而二石的山水畫中為觀眾所稱道的磅礴大氣, 正是來源於對父親繪畫精神的繼承。

佳品鑑賞

《千峰入雲圖》、 《人間仙峰武陵源》,那均是一些大幅的畫卷,在那些畫卷中,山以偉岸的身軀拔地而起,仿佛乃天之召呼,高聳入雲;山乃一身鐵色,吞飲著四季的風霜雨雪;山乃一身鐵骨,保持著對沃土真誠的遵從,完成著矗立天地的形象:山在那無邊無際的蒼穹下,展示這真正的巍峨,展示著真正的千載更迭和永遠的不朽,充分展現當代國華日久彌新的魅力,正所謂秀麗恆春。
《深山春早》、《醉臥南山陲》則使我陶醉於他筆下山的那一份盎然生機之中。那是一些不大的山水畫。在這些山水小品中,觀雲繚繞,品鳥爭鳴,聞溪低語,聽松高歌,我忽然頓悟,這山原來如此的生機盎然,這山原來與世間的萬物一般,也同樣擁有著如此深切的感知和清晰的悟性。
《虹飛千尺走雷霆》、《高山流水覓知音》、《赤壁舟游》則呈現著作者筆下山的那份坦蕩。那是無數次的山雨欲來,那是無數次的狂風驟雨過後,那又是一次次的雨打山瘠、飛流直下,乃至一種山體塌垮的先兆。然而,在他的這些作品中,無論是雨的狂瀉、水的飛動、泥漿的滾動和瀑布飛泉,沒有淒楚,沒有傷感,而只有坦蕩,只有藝術家讓生命聽從自然的那份真摯的寫照。
《山居圖》、《日日憑欄洗耳聽》、《溪山無盡》等系列新作,則使我漸漸步入那份寂靜,使我開始寄情於這些山水的寧靜之中。在這些作品的畫幅中,春夏秋冬,日起月落,看不見山的微笑,聽不見水的絲語。山總是把思緒和情感少少地流露,而把多多的含蓄留給讀者和欣賞者,從而使人們擁有了一大片想像的天地,使人產生出一種不著一言,盡得風流的感慨,使人有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一種徹悟。畫家那自然灑脫的筆墨揮灑間,使人全然領略到了一種不斷提升的、震撼人心的衝擊的力量,那是一種大美的境界,一種作者所追求和創造的大山水美的新境界。
《黔西風光》、《洛基山俯瞰》、《春之泉》、《飛流直下三千尺》,在這一幅幅作品中,線條和筆的變化,巧妙運用“三遠”空間的處理手段,使畫面層層推進,進而營造出大時空、大境界。《黃山朝暉》縱橫數百里景色,以高遠、平遠、深遠之法,近景、中景、遠景之妙,突顯出山勢之奇崛,雲靄之蒸騰。不拘時空地自由組合,從而形成了一種規模,一種仙境般的旖旎壯麗。依據畫家心中的感受,去表現大自然綺麗醉人的美好景色,使觀者身臨其境。

人物軼事

慈父嚴師

在傅二石眼裡,父親傅抱石是一位慈父嚴師。因為父母都是畫畫的,家裡往來的朋友也都是徐悲鴻、李可染等這樣的大師,耳濡目染使得傅二石兄妹6人也都先後學起了畫畫,並且一輩子與畫結下情緣。雖然平時父親傅抱石總是對孩子們慈愛有加,常給兄妹幾個講故事,還常講些自己留學時的所見所聞,讓兄妹幾個受益良多,可是一提到作畫,父親就成了嚴師。七八歲時,傅二石開始真正動筆學畫。初學畫者大都是以臨摹起步。“父親堅決不讓我臨摹他的畫,如果被他發現了,我是要挨批的。”“父親認為我模仿他的畫不會有出息。他常說,他最後形成的自己的獨特的風格,那是他經過很多年的摸索和積累後慢慢形成的,是他的修養和學問的體現,他希望我也能像他一樣在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東西。這一點讓我受益匪淺。”

文房五寶

傅抱石作品境界高雅、風格獨特。從很小時候起,每次父親作畫時,傅二石及哥哥傅小石,都要在邊上為父親研磨服務,所以父親的每一幅新作,哥倆都是第一個觀賞者。自然父親在創作時的一些習慣也逃不過兄弟的眼睛——大書畫家們都有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可在父親傅抱石這裡,卻還要再加第五寶——酒。傅二石說,父親有一塊印,上書“往往醉後”。並不是每一幅畫的後面父親都會蓋上此印,而一定是在喝了點小酒後創作的自己滿意的作品上才會加蓋。“父親喝酒作畫並不是真的喝醉了,酒量正好達到沒有失去理智的狀態。酒會讓父親有更好的靈感,往往酒後作畫,他的畫筆中含著醉,卻又非醉,意境超乎自然。”那時一般負責替父親打酒的都是小兒子傅二石。“打個八兩九兩的,在回家的路上,我總是要偷喝上幾口。”一代大師不僅在藝術上深深影響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就連飲酒作畫這樣的習慣也一併“傳授”了。只是20多年前,哥哥傅小石因為飲酒造成中風,導致偏癱,不得不改用左手作畫,而父親的早逝也與飲酒有關,這讓傅二石不得不在喝酒方面有所顧慮。

人生憾事

“在父親眼裡,女兒是玉,兒子是石,他的第一個孩子是我的哥哥傅小石,之後他想要個女兒,但沒想到又是一塊石頭,這就是我傅二石,所以從小不太討喜。”傅二石說,讓他終生遺憾的是,父親去世的時候他不在父親身邊:“當時我在外地,家裡緊急通知我說父親病了。等我出火車站時,看到很多人圍著報刊欄讀報,我湊過去一看,那是我所熟悉的父親的音容笑貌,只是外面加了黑框,我一下子蒙了。”

興趣

畫家傅二石堅持每年都要上一次黃山。在黃山,除了感受黃山的奇松怪石,他最感興趣的就是變幻莫測的雲山霧海。這些山在雲霧繚繞之中,它若隱若現顯得非常神秘又非常神秘,一個畫家他在這樣的景色下面,他絕對是禁不住要感動,他禁不住要大興畫興。

人物評價

傅二石儀貌堂堂,風神卓然,70年生活風霜的磨礪,沒有銷蝕他的精神,他的性情也近於他筆下的松,心與煙霞為侶,臨風而觀萬象,胸懷坦蕩明澈,有瀟灑飄逸的士子情懷。也緣於此,他能笑對生活的風雨,命運多舛並沒有銷蝕他的藝術精神,他遍歷名山大川,以神來之筆,畫胸中丘壑;他樂見新朋舊友,往來多少事,盡付笑談中。傅二石曾畫過一幅《醉僧圖》 ,題款是清人黃易的一幅對聯:有酒學仙,無酒學佛。那種自然豁達的性情,躍然紙上,亦頗有其父傅抱石之遺風。有了這樣的性情,才會有那種氣吞山河的藝術胸襟,才會有對人生、對藝術的沉醉與痴迷。
他的山水畫,筆力雄強,蒼勁,剛健而清新,每每將畫家的內在氣質、學養、藝術神思與筆墨意象融為一體地展示出來,時時地透視著畫家筆墨修養的一種大境界,洋溢這一種濃郁而強烈的人文情懷,從而使欣賞者也能從中感受到他在揭示作品內在精神和理想追求中的那種大美新境界。
而在藝術上,傅二石始終固守自己心靈的家園,一個於苦難生活中流浪的靈魂在藝術的家園裡得到了溫暖的棲息。他尤善繪山泉飛瀑,噴珠濺玉,令人如聆清音,其山則剛健俊秀,總體風格渾厚滋潤,深合中國傳統美學之精神,又具有較強的現代意識。他堅持自己的創作原則,師法古人、師法自然,不為外界的各種風潮所動創作了-大批具有深厚意蘊的力作。傅二石潛心探悉山水之美。他的足跡不僅遍及祖國的山川江河,還遊歷海外諸國,師法自然,探幽獵奇。他在國外創作的《塔斯馬尼亞風光》等作品蹊徑別出,對國畫的各種表現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他對生活有一種赤子般的純粹與真誠,而又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他在生活中歷盡風雨而赤子之心不泯,這是一個真正藝術家的生命氣質。在這個意義上,藝術也是他心靈的終極歸宿。在最艱難的歲月,他固守自己心靈的家園,一個於苦難生活中流浪的靈魂在藝術的家園裡得到了溫暖的棲息。他的繪畫藝術也因此而具有了豐富的人生內涵,真正的藝術家總會把自己生命的傷痛當作一筆財富,甚至當作創作的源泉。正是這種苦難的歷練,使我們看到一位年已70歲卻依然有旺盛創作精力的傅二石,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孜孜探尋造化萬物之美、洞悉藝術真諦的傅二石。
在他爽朗的笑聲中感受歷史的煙雲。畫家為畫,實是寫心,那種俯仰於天地之間的人生感喟,都化作筆下清新的流泉松壑、天邊浮雲。觀傅二石其人,頓悟其畫;觀其畫,則又如見其人。

父親影響

傅二石很幸運,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隨父親學習繪畫,家裡六個孩子中他是受到父親教誨最多的一個。但是到1965年傅二石29歲時,父親因為腦溢血不幸與世長辭,傅二石不得不開始在藝術道路上獨自摸索。經過二十多年的勤學苦練,到八十年代,他開始發覺自己的畫越來越像父親,他也得到“酷似乃翁”這樣的評價。回想那一段,傅二石認為自己那時還不能被稱作是畫家。 傅二石記得有一個香港的畫家叫方找林,他就這樣說過,他說你已經到了一個邊緣,你最技巧的掌握,包括你父親技巧的掌握,還有傳統繪畫的掌握,都已經到了一個相當熟練的程度,你要往前走就必須要大膽的跨過一條線,這條線是什麼,就是你父親對你的影響造成的拘束。
傅二石的父親傅抱石是現代中國畫歷史上一位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大師,他獨創的以抱石皴為代表的創新筆法是留給中國山水畫壇的巨大藝術寶藏。很多評論家都說:學習傅派山水,打進去很難,但是打出來更難。對於傅二石來說,父親的藝術既是財富也是包袱。
因為傅二石長期受父親的影響,形成了慣性,一下筆,就好像是順著他的軌跡,他的方式,按他的習慣去作畫,手是傅二石的,但是畫出來的筆跡最多可以得到酷似乃翁這個評價。傅二石不滿意這樣子,他願意有自我價值--繪畫藝術要貴在獨創,他認為你是一個畫家,你要有自己價值,這個要體現在你的作品中,當他堅定這點的時候,傅二石就覺得父親的財富還繼續是財富,不再覺得是包袱。
為了擺脫對父親的模仿,找到自我個性,傅二石曾想過很多辦法,甚至形式上反其道行之,但是結果如同夾生飯,不倫不類,他在苦悶中探索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有一天,他開始嘗試把一切都忘了時,他發現自我出現了。 他說:不要老去想我下這一筆的時候是不是像父親,下那一筆的時候是不是又不像父親了,我完全忘掉了,我順著我的習慣畫,順著我自己的觀念去畫,我這樣的大概有兩三年的時間,見到一點成效了。就是我忘這些的時候,開始出現了自我,出現了我自己覺得最美的一種方式,最恰當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和最適合於我性格的一種藝術語言,它是慢慢的出現的。

人物評價

邵大箴(著名美術評論家):傅二石繼承了他父親的傳統。 中國畫講究筆精墨妙,傅二石的畫有這個特點:筆精墨妙。 他的筆墨修養還是很高的。
孫克(著名美術評論家):二石先生早年也有很多波折, 最後趕上改革開放年代, 一直在畫院工作, 在藝術上很有成就, 尤其近十幾年來, 我看到他在藝術上埋頭苦幹, 這次展覽的作品大家都可以看到, 非常有個性。 他的藝術已經像一棵大樹, 這棵樹已經很大, 很難分出樹冠和下面。 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這樣, 我覺得是非常可喜的。
李起敏(著名美術評論家):二石繼承的是父輩藝術上宏大的氣象, 人格上博大的氣度與胸懷, 以及豁達深邃的歷史觀與宇宙觀。 因此他體悟到, 如何巧妙地處理好畫面的空間, 如何突破畫面的限制, 在有限中創造無限, 做到小中見大, 咫尺千里, 這始終是山水畫成敗的關鍵之一。
薛永年(著名美術評論家):今天我看傅二石的畫, 一個總的感想, 就像他父親研究過的顧愷之一樣, 畫的是大氣象。 “千山竟秀, 萬壑爭流, 草木蒙籠, 雲蒸霞蔚”。他的畫不是哪一處的雲山, 實際上是表現祖國河山的總體。 他是把南北方的大自然, 他心中的大自然, 每一個景色的長處結合起來, 創造一種和自己的精神結合起來的畫面。 我覺得這還是很有特點的。
夏碩琦(著名美術評論家):二石先生的畫活脫, 松秀,不拘於筆墨。 另外, 他的山水畫多數用全景山水, 孕含著山水畫的磅礴氣概。
特別感覺到, 他確實用寫意的筆墨來畫山水。 有一句話叫“醉筆寫真情”, 他看起來畫畫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從中可以看出對激情的一種傳達。 《泉落青山出白雲》裡面, 長泉、短泉、直泉、曲泉、明泉、隱泉多種處理, 畫得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辦法, 使人感到雨季到來, 自然山川水量充沛, 水勢奔涌的自然景象。 這種自然美的傳達, 很有生氣, 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動。
陳履生(著名美術評論家):二石先生的作品主要特色就是大-----二石先生沒有恪守家法, 而是畫他自己的山水, 闖出了一條他的路。
他用淺絳畫法畫的《黃山朝暉》, 那一張畫畫得很亮, 中國畫畫得這么亮的不多見。淺絳畫法的用色要憑感覺, 像黃山朝霞這種感覺, 把它畫得這么亮的, 還是很少的。 在家學的影響下-----二石的山水畫得非常嚴謹, 山、石、水、樹, 來龍去脈交代得非常清楚。
蕭平(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早年看傅抱石先生的畫, 後來看了傅二石的畫, 是一脈相承, 傅家在繪畫上已形成大氣候, 正如自序中說:山中白雲是我作畫永恆的主題。 把煙雲作為一個主題, 這是抓到了。
傅抱石先生就擅長畫雲, 中國畫虛實對照, 怎樣抓住雲煙中的千變萬化,各種各樣的不同的雲煙, 在這個問題上傅二石更進了一步。 用的皴法, 繼承了父親, 而又脫胎與父親, 已變成自己的了, 看起來就像傅二石, 很厚重, 很大的氣派, 不像傅老畫的比較精妙, 他更注重於大的氣象。 山水雄壯、渾厚, 古人評價山水“厚”是很重要的, 儘管寥寥數筆, 但有千鈞之力。
傅二石對待創作非常嚴謹,畫得很細。在西南闖關的《瀾滄風雨》煙雲、水波、激浪、風雨、飛泉融合在一起, 形成了神奇的境界, 不僅有大氣象, 也有細膩的情感。
黃鴻義(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傅二石的中國畫, 不僅不克隆他的父親, 也不克隆自己, 這一點是很優秀的品質。
他繼承了他父親的遺志, 用畫筆來描繪祖國美好山河, 他將父親走過的路, 都走了一趟。他吸收父親的文藝思想、文藝精神, 他沒有去搬他父親的筆墨, 他有自己的筆墨, 形成自己的面貌, 大家一看有二石自己的模子, 對一般畫家而言可能容易, 但對大師的兒子就難了。
許祖良(著名美術評論家):傅二石作品有大氣勢流動著的氣韻美, 他的作品既有雄奇秀拔的高山之勢, 又有流動的氣韻美。 古人所說“六法”, 作品的渾厚中見精細之筆, 這是一種匠心獨運。
作品《阿爾泰風光》山坳中幾處小木屋, 陪襯的人物是很小的, 人牽馬也小, 但細看可辨可視, 很精細, 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關係。 小索橋上依稀可辨人在走動, 小的建築對比呼應, 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人物自然的美, 看出畫家構思匠心, 小中見大, 見大自然山水的大美, 也是其成功處。
丁濤(著名美術評論家):他的畫與眾不同, 他畫的石頭都能敲處聲音來。
他的作品有三個特點: 1、傳統感, 2、時代感, 3、審美感。大山大水氣勢磅礴, 雲煙水看得很多, 有傳統文化底蘊。 弘揚傳統文化他做了努力, 有不固守傳統, 僵化在傳統之中, 而是帶有一種現代感的山水畫, 用現代人的審美眼光來對待變化中的山水。
有真意、真誠、真情;還有氣勢、氣象、氣韻;對雲、煙、水的鐘情, 從內到外是傅二石山水中的特點。
盧星堂(著名畫家):傅二石作品作品如他的人一樣有大氣魄。從技法上講,空白、留白,充分發揮了中國畫的傳統,大塊的留白是不容易,他把中國畫的境界繼承了下來。他的雪畫得非常精到, 是通過筆、墨、水畫出來, 而不是製作出來的,我不贊成中國畫的製作性。 作品《山村雪霽》中的枯樹, 繪畫得相當認真、相當精細, 繼承了父親的該精到的精到。
左莊偉(著名美術評論家):我主要談四點感受:
1. 他的畫光明磊落。 他的人品、藝術皆統一在畫中。
2. 大筆、大幅、大勢、大境界、與人與畫的感覺是一致的, 自然山水加胸中山水, 具體的山水都有生活根據。
3. 中西結合比較好。 從學西畫開始, 這么多作品中, 體現了素描的基礎, 山勢、山體、質感、用光,是其獨到之處, 作品中乾淨利落, 無空氣污染。
4. 二石學了傅老的藝術精神, 走自己的路, 遠看近看橫看豎看, 充滿了傅老的精神, 又走的是自己的藝術之路, 這很難, 這一點他學得比任何一個人都好。
余根暉(著名策展人):傅二石先生的藝術創作源自家學。將傅抱石先生作品中縱橫恣肆的筆墨和排山倒海般的氣勢, 幻化為屬於自己的筆墨技法和山水畫境, 並能不斷完善與豐富, 這可以說是傅二石先生對其父傅抱石先生藝術精神和筆墨技法, 尤其是前者的真正繼承和發揚。 對於藝術發展的傳承性與豐富性來講, 深厚的家學傳統既是扶梯又是牢籠, 而能遊刃有餘於其間, 傅二石先生可以說是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王其美:二石自幼隨父親傅抱石學習中國畫, 以數十年之功,刻苦努力, 終於進入了中國畫的自由境界。 喜用大筆作畫, 善寫“大塊文章”。 他欽佩父親繪畫中那種博大精深的氣度, 深知父親作品中那種使人震撼的“大美”, 來自豁達而深沉的歷史觀和宇宙觀。而二石的山水畫中為觀眾所稱道的磅礴大氣, 正是來源於對父親繪畫精神的繼承。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