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步行蟲

偽步行蟲

昆蟲名,為鞘翅目,偽步甲科。分布較廣。主要為害黑木耳,亦為害平菇等食用菌。成蟲啃食黑木耳耳片子實層的一面,膠質溶解後引致流耳。成蟲還為害香菇、野生草耳和裂褶菌,啃食子實體表面後凹凸不平。幼蟲分散在稍捲起的耳片內咬食耳肉,引起流耳。蟲口密度高、食料缺少時,亦可為害其他食用菌類,影響產量和品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偽步行蟲
  • 拉丁學名:Darkling beetle
  • 別稱:黑殼子蟲,魚兒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 :鞘翅目
  • :偽步甲科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形態特徵

成蟲
初期黃色,後呈藍褐色,有光澤,體長9~12毫米,寬4.5~6毫米,長橢圓形。一般雌蟲大於雄蟲。頭小,黑褐色,複眼大,觸角鋸齒狀,11節。前胸背板寬大幹長,前緣凹進角突出,後緣角略呈直角。小盾片小,近三角形。鞘翅有青、藍、紫等金屬光澤。每一鞘翅上有8條平行的小刻點縱溝。體腹部黑褐色,腹面5節。三對足近等長。各足的前跗節上均有兩個黃褐色的向內彎的爪。
偽步行蟲(圖1)偽步行蟲(圖1)
乳白色,後呈黃白色,橢圓形,外表光滑,長0.8~0.9毫米,寬0.4毫米。
幼蟲
初孵時黃白色,頭部淡黃色,一齡幼蟲體長1.8~3.1毫米,腹部細長,9節,胸足發達,3對。老熟幼蟲體長9.5~12毫米,灰褐色,體背各節有黑色圈,以胸部各節最明顯,腹部背面除黑色圈外還有黃色圈,以腹背末端幾節最明顯。
為裸蛹,長7~9毫米,寬4毫米,初為乳白色,後呈黃白色,前胸背板隆起呈半圓形,近前緣的兩側各有一個赤褐色刺狀突起。腹部細長,末端更細,各節兩側均有一小刺。尾端自中央裂開,有一對赤褐色刺狀突起。

生活習性

華中地區年發生1代。以成蟲潛伏在耳木裂縫深處或藏在耳木下端的土縫內越冬。溫度回升後開始活動,4~9月平均溫度17.5℃,相對濕度65%左右均可交尾產卵,多在8~14時交配。每次交尾40~70分鐘。雌蟲一生要經過多次交尾,多在下午進行。交尾後2~3天在夜間產卵。卵塊產,產於不乾不濕皺縮或捲起的耳片縫隙中。卵粒排列緊密而不整齊。雌蟲一生能產卵135~280粒。卵期6~13天。孵化時幼蟲咬破卵粒頂端的卵殼,爬到耳片上取食。幼蟲期30~43天。剛孵化時集中在耳片上取食,隨蟲體長大而分散,爬行時左右搖擺,故名“魚兒蟲”。食性雜,食量大。不僅取食耳片,還為害耳根、耳芽,缺食情況下還取食苹蓋菌、平菇、金邊蛾及腐木。幼蟲也可在乾耳上取食。可隨商品調運遷移為害。老熟幼蟲從耳片爬到地上鑽入2毫米深的土內做橢圓形土室,在其內不食不動,3~5天后蛻皮化蛹。蛹期4~7天。成蟲多在白天羽化,少數在夜間。羽化8~10h後開始取食。成蟲壽命極長,一般200餘天,最長321天。當年很少交配產卵。成蟲為害主要靠爬行,從一朵木耳遷移至另一朵木耳。在尋找配偶或食料不足時可進行遠距離飛遷。天氣轉涼後成蟲陸續進入樹洞、石塊、土縫、荊刺叢的下部、耳木形成層和本質部間等處越冬。成蟲爬行迅速,有假死性,怕光,喜陰濕,夜間活動頻繁,常群居於枯枝落葉中或耳木接地潮濕處。凡耳木處於較陰濕條件,此蟲即發生較重,相反,耳木兩端墊有枕木,通風透光,則受害較輕。

防治方法

1、當年接種的耳木最好排放在向陽坡上,耳木兩端墊小枕木,儘量保持通風透光,抑制害蟲發生。翻調耳木或採收鮮耳時捕殺幼蟲和成蟲。黑木耳曬乾過程和貯藏中注意消滅成蟲和幼蟲。
2、冬春徹底清除耳場內的殘耳及附近的磚石、瓦塊、枯枝落葉和爛草等,集中妥善處理。越冬成蟲活動前選用0.9%蟲蟎克乳油1000~1500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1000~1500倍液、5%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10%多來寶乳劑1000~1500倍液噴灑耳場及四周地面,殺滅成蟲,減少蟲源基數。
3、蟲害發生嚴重可在采耳後用上述藥液噴灑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