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 人美2011課標版(楊力主編) 一年級上冊, 作者:王淳 ,所在學校:北京市石景山區實驗國小。榮獲202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榮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偶戲
- 作 者:王淳
- 所屬學校:北京市石景山區實驗國小
- 所獲榮譽:202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
國小美術 人美2011課標版(楊力主編) 一年級上冊, 作者:王淳 ,所在學校:北京市石景山區實驗國小。榮獲202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榮譽。
木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流傳於湖南省的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偶戲(湖南杖頭木偶戲)的形成起源於湘南、湘西一帶的杖頭“內扦子”木偶,流傳到當下已有大約800 年。後來因為祁劇的產生,給木偶戲帶來了藝術的生機...
2018年12月1日,泉州市木偶劇團創排的《現代偶戲三題》參加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暨第27屆全省戲劇會演。蔡思雅、劉秋玲獲表演三等獎,陳志傑獲音樂三等獎。2019年4月,劇團中心組織人員參加第十四屆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比賽,莊麗娥獲表演...
台灣偶戲是一種地方木偶戲。作為傳統舞台戲曲源遠流長,以其角色扮演之不同,可分兩大類,其一為以真人扮演角色演出的“大戲”;其二是以偶人扮演角色演出的“偶戲”(“偶人戲”)。此外,東方尚有一種傳統的“面具戲”,其角色是以真人...
布袋木偶舞台大小雖受限,但山川自然,盡收咫尺;世間萬象,躍然舞台;偶戲所展現的空間,何止萬里。這樣高度假定性的舞台空間裡,演繹出了許許多多奇詭浪漫的神話劇、童話劇與威武雄壯的武打劇。漳州布袋木偶戲偶形雕刻、操縱表演、音樂...
提線木偶戲,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傳統戲劇,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福鼎提線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歷史故事和傳統演義的偶戲藝術形態,是閩浙地區傳統木偶戲的一種。福鼎提線木偶戲源於宋末,流行於明清,民間稱為“七條線”。其...
晉江布袋術偶戲行當角色分工細緻,木偶頭雕刻形神兼備,對表演藝術有嚴謹的規範要求,如生角基本動作24步,且角基本指法40步,同是一把扇,生角玉骨扇11步,丑角鼓扇21步。一個縫衣程式,就有外於裁衣裳,智上拔針、針插襟前、抽線...
國小美術 人美2011課標版(楊力主編) 一年級上冊, 作者:王淳 ,所在學校:北京市石景山區實驗國小。榮獲2021年教育部“基礎教育精品課”榮譽。 所屬學科 國小美術 人美2011課標版(楊力主編) 三年級上冊。所獲榮譽 榮獲2021年教育部...
斷線偶戲,漢語成語,拼音是duàn xiàn ǒu xì,意思是像斷了線的木偶,不能動彈。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成語解釋 像斷了線的木偶,不能動彈。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六:“猶如斷線偶戲,手足撣軟,連話...
《偶戲》是2008年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馗。內容簡介 《偶戲》主要內容: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誌,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
偶戲緣情:處州提線木偶戲的藝術鉤沉 《偶戲緣情:處州提線木偶戲的藝術鉤沉》是2019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哇揚皮影偶戲這種古典偶戲以精工製作的木偶和複雜的音樂風格而聞名,是起源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古老的故事講述形式。從總體上來說有三維的木質人偶和平麵皮影人偶這兩種基本類型。發展 在十個世紀之中,這種藝術在爪哇和巴厘島宮廷以及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