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子湯

側子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九。為祛濕劑。具有祛風散寒,除濕通絡之功效。主治中風,手足半身不遂,口乾喎僻。

基本介紹

  •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
  • 功用: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 主治:中風,手足半身不遂,口乾喎僻
  • 分類:祛濕劑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附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側子(炮裂,去皮臍)一分,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用)一錢半,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獨活(去蘆頭)、芎(艹窮)、秦艽(去苗土)各一兩,磁石(裂火燒赤,醋淬十遍,淘用)三兩,木通、山茱萸、山芋各一兩,杜仲(去粗皮,銼)、白鮮皮各一兩半,甘草(炙)、桂(去粗皮)各一兩,防風(去叉)半兩。

用法

上㕮咀,如麻豆大。每用食物錢匕,以水四錢,加生薑一分,煎至二盞,去滓,分三次溫服,旦一服,夜並二服。服此湯訖,須暖覆所患處,微取汗,慎外風。

功用

祛風散寒,除濕通絡

主治

中風,手足半身不遂,口乾喎僻。

方義

本方之祛風散寒除濕為主,輔以白鮮皮、麻黃、附子、獨活、秦艽、生薑、防風、桂枝增其祛風散邪之力,並有活血行氣通陽之功。佐以川芎活血通絡,木通利濕通脈,磁石重鎮墜痰,及山芋、山茱萸、杜仲溫補肝腎,以扶正祛邪。炙甘草調和藥性,故本方適用於肝腎氣血不足,風寒濕痰入中經絡之半身不遂,口乾喎斜之症。

使用注意

側子為烏頭子根之小者,其性辛、熱,有毒。

附註

附方1 側子湯
組成:附子(炮)、乾薑(炮)各三錢,桂心、細辛、防風、人參各一錢。
主治:中風挾虛手足厥冷,肌肉不仁,口眼歪斜,牙關緊咬
出處:《醫統》卷八
附方2 側子湯
組成:側子30g,附子30g,羅參30g,白朮30g,白茯苓30g,防己22.5g,防風、麻黃、粉草各15g,甘菊花60g,北細辛60g,肉桂30g,赤芍藥30g,當歸30g,川芎30g,秦艽30g,白茯神60g。
功用:益氣養血,祛風通絡。
主治:中風手足不隨,言語謇澀。
出處:《名方類證醫書大全》

重要文獻摘要

《本草匯言》:“側子散生附子旁側,體無定在,其氣熱劣而輕揚,專於發散四肢,充達皮毛,為治風之藥,多入癱瘓藥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