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衫

偏衫(pian shan)一種從天竺“僧祇支”傳入中國後,隨中國觀念而改成的僧尼服飾。

(1) 南山舊律家的說法 :三衣之下覆於左肩之片衣叫“祇支”,覆於右肩之片衣叫“覆肩衣”。魏代縫合此二物名之為“偏衫”,截領開裾,猶存本相也。(宋)元照《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作“褊衫”。元照《佛制比丘六物圖》:“此方往古並服祇支,至後魏時始加右袖,兩邊合謂之褊衫,截領開裾,猶存本相。故知偏衫左肩,即本祇支,右邊即覆肩也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偏衫
  • 拼音:pian shan
  • 性質:僧尼服飾
  • 源自:天竺
(2)義淨新律家的說法:祇支、覆肩,為梵漢兩語,同為一物。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卷2·十二尼衣喪制》小註:準撿梵本,無覆肩衣名。即是衣,此乃祇支之本號。既不道裙(佛制比丘尼五衣中應當有裙,),多是傳譯參差)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2·十衣食所須》:“且如神州祇支偏袒覆膊方裙,禪袴袍襦,鹹乖本制。何但同袖及以連脊,至於披著不稱律儀,服用並皆得罪。頗有著至西方,人皆共笑。懷慚內恥,裂充雜用。此即皆是非法衣服也。”
竺道祖《魏錄》:“魏宮人見僧袒一肘不以為善,乃作偏袒,縫於僧祇支上相從,因名偏衫。今開脊接領者蓋魏遺制也。”
大宋僧史略》:“後魏宮人見僧自恣偏袒右肩,乃一施肩衣,號曰偏衫。全其兩肩兩袖,失祇支之體。自魏始也。” 《釋氏要覽》:“偏衫,古僧依律制,祇有僧祇支(此名覆膊,亦名掩腋衣),此長覆左膊及掩右腋,蓋襯三衣,故即天竺之儀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