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代謝障礙 人的肢體活動是受神經支配的,而血管的舒縮功能也是受神經支配的,當肢體偏癱後,失去了神經支配,偏癱側肢體便會繼發營養代謝障礙,使血管的舒縮功能調節失調,收縮和舒張反應變得遲緩,靜脈血回流速度減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偏癱側肢體腫脹
- 解釋:靜脈血回流速度減慢
- 病因:靜脈壁較薄,彈性差
- 治療:對患肢進行按摩等
病因,治療,
病因
(2)靜脈回流障礙 人體的血液供應是由循環系統完成的。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和血管。全身的血管由動脈和靜脈兩部分組成。動脈向組織細胞內灌注新鮮血液;靜脈把機體利用過的血液重新返回心臟。動脈血流的動力來自心臟每一次有力的收縮和血管壁的彈性;而靜脈回流主要靠它與心臟之間的壓力差,以及肌肉收縮對血管壁的擠壓力。由於靜脈壁較薄,彈性差,這種擠壓力的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但當肢體癱瘓後,肌肉因失去了神經支配,停止了收縮活動,所以,肌肉對靜脈血管的擠壓力也就消失了,致使靜脈回流障礙。
治療
輕症肢體腫脹,通過改善條件,讓靜脈血儘快回流心臟,水腫會很快消失,不會產生較大危害。相反,若水腫在組織中滯留時間過長,其中的蛋白質成分就會沉積下來,變成纖維組織。如果這種病變發生在關節周圍,可發生關節強硬和攣縮,故對肢體腫脹應積極治療。
首先,要經常被動運動和對患肢進行按摩。通過摩、揉、捏、按等手法,以代替肌肉主動活動,使之達到擠壓靜脈血管的作用,促進靜脈回流,改善微循環,糾正患肢的營養代謝障礙。
其次,要注意抬高患肢體位,坐位時,要用支架或其他支撐物將前臂抬高,或放於椅子扶手上。臥位時,患側下肢應墊高10~20厘米,減少因重力對灌注的影響,促進靜脈血液回流,以減輕患肢腫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