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假期支付3倍工資,其餘4天支付2倍工資,舉例說明,工資倍增計畫,黃金周,歷程,《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新規,簡況,問題,第一關,民營企業關,第二關,壟斷企業關,第三關,物價關,相關法律條文,細則,第一章 關於實施範圍的規定,第二章 關於工資總額的規定,第三章 關於勞動保險待遇計算標準的規定,第五章 關於疾病、非因工負傷、非因工殘廢,第六章 關於死亡待遇的規定,第七章 關於養老待遇的規定,第八章 關於生育待遇的規定,第九章 關於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第十章 關於工齡的規定,第十一章 關於供養直系親屬的規定,第十二章 關於醫療機構的規定,第十三章 關於療養所、業餘療養所、託兒,第十四章 關於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第十五章 關於勞動保險各項費用申請與支付,第十六章 關於勞動保險金保管收支的規定,第十七章 關於勞動保險業務的監督與檢查,第十八章 附 則,2011年放假安排時間表,
百科名片
國家規定:無論是元旦一天假期,春節三天長假,還是清明節一天假期,五一一天假期,端午節一天假期,中秋節一天假期,國慶長假三天,如若加班,不同假期,勞動者,都應領取工作單位加班費,根據具體加班時間,假期工資會有所相應的不同。
法定假期支付3倍工資
法定假期,如10月1日至3日為法定節假日,應按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倍支付加班工資。其餘4天則為休息日,加班工資只能為基數的2倍。
據了解,根據今年國慶節的具體放假安排,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10月8日恢復上班。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醒廣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如安排加班應按規定支付節假日期間加班工資。
其餘4天支付2倍工資
按照規定,如2011年“十一”假期分為兩類,一是法定節假日,10月1日至3日共三天為法定節假日;二是休息日,10月4日至7日共4天為休息日。
對於加班工資的計算,人社部門表示,根據《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2003年北京市政府142令)第14條和第44條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10月1日至3日法定節假日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應按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10月4日至7日休息日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應當安排其同等時間的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因此,今年長假期間的加班工資計算方法分為兩類。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21.75天×300%×加班天數。休息日加班工資=月工資基數÷21.75天×200%×加班天數。
據了解,對於單位在國慶期間安排職工加班,卻拒不支付其加班工資的行為,市民可撥打本市勞動保障熱線12333進行舉報。
如何計算加班工資基數
工資基數:一是按照勞動契約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工資標準確定;二是勞動契約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契約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確定;三是勞動契約、集體契約均未約定的,按照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同時,加班工資基數不得低於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
實行月工資制的用人單位在將勞動者月工資折算為日或小時工資時,應當按照《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8]3號)的規定執行。即:日工資以月計薪天數21.75天進行折算,小時工資在日工資基礎上除以8小時進行折算。
舉例說明
某職工月工資標準為2000元,如果用人單位安排該職工在法定假日10月1日至3日期間加班1天,其加班工資為:
2000(元)÷21.75(天)×300%×1(天)=275.86(元)
如果用人單位安排該職工在10月4日至7日期間加班1天且不能補休,其加班工資為:
2000(元)÷21.75(天)×200%×1(天)=183.9(元)
工資倍增計畫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保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提出的這個工資倍增計畫,使勞動者年均工資增長15%以上,五年左右翻一番,不失為縮小貧富差距,提高民生質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好辦法。
這些問題已經引起強烈的民意反彈。中國的GDP年增速在8%以上,人均GDP接近4000美元,已經是偏低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也就是說,國家在整體經濟實力上,具備了實行工資倍增計畫的條件
黃金周
“黃金周”是從日本舶來的休假方式。1999年,中國國務院公布了新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將春節、“五一”“十一”的休息時間與前後的雙休日拼接,從而形成7天的長假。1999年國慶第一個“黃金周”,全國出遊人數達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41億元,
假日旅遊熱潮席捲全國。長假制度也被視為是拉動內需、促進消費的一大舉措。“五一”後改為三天小長假,更大節日,也做了相應的調整。
黃金周分別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春節、勞動節和國慶三個節日的每個節日的連續七天休 黃金周
假。國慶七天休假稱為“十·一黃金周”,勞動節三天休假稱為“五·一小黃金周”。相對於其它公休假期,“黃金周”又被稱為“ 長假 ”,通常冠以節日名稱,分別為“五一小長假”、“國慶長假”和“春節長假”。
1999年
9月18日中國國務院修訂發布《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規定春節、勞動節、
國慶節和
新年為“全體公民假日”,其中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為三天,元旦為一天;還規定這四個屬於“全體公民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
2000年國慶放假開始,對國慶、春節和勞動節這三個節的休假時間進行了統一調整,移動節日前後的二個周末四天和法定假期三天集中休假,這樣總計7天時間。自此實行這種休假制度以後,每逢這三個節日的休假稱為“長假”,通常前面冠以節日名稱。
歷程
1999年
中國開始實施黃金周長假制度
此後幾年
相關部門討論取消其中兩個長假,但由於爭議過多而維持現狀
2004年
2004年2月27日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建議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取消黃金周,強化春節長假
2005年6月
2007年1月22日
2007年2月
2008年
五一法定假期從3天改為1天,意味著五一黃金周被取消。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 根據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統一全國年節及紀念日的假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曆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曆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曆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第四條 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第五條 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
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第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規
2007年11月9日, 國家
發改委公布了新的國家法定節假日的調整方案。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
1、國家法定節假日總天數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對國家法定節假日時間安排進行調整:元旦放假1天不變;春節放假3天不變,但放假起始時間由農曆年正月初一調整為除夕;“五一”國際勞動節由3天調整為1天,減少2天;“十一”國慶節放假3天不變;清明、端午、
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各放假1天(農曆節日如遇閏月,以第一個月為休假日)。
3、允許周末上移下錯,與法定節假日形成連休。
簡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保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日前表示,我國可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畫。如果年均工資增長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但是要講清楚,這是一個巨觀的大盤子,在具體落實的時候,不是人人收入都翻一番,只能力爭大多數人收入有大幅度增加。政府部門有責任讓老百姓收入增長得更快一些。
問題
在現有的分配機制下,如果要實行工資倍增計畫,將會碰上三隻“攔路虎”,需過“三關”:
第一關,民營企業關
從現實情況看,民營企業漲工資的權力完全掌握在企業老闆的手中。幾年前出台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許多民營企業形同虛設。同時,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民營企業都可以以效益不好為藉口,拒絕實施政府提出的工資倍增計畫。
第二關,壟斷企業關
通過資源壟斷等獲得巨額利潤的壟斷企業,其員工的平均工資早已大大超過其他行業的平均工資。有數據表明,目前,電力、電信、金融、保險、菸草等行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平均工資的2—3倍,如果再加上住房、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間。少數金融國有企業高管的年薪水平是社會平均工資的100多倍,而個別企業高管的天價薪酬是社會平均工資的2000多倍。如果壟斷企業也執行工資倍增計畫,必然用足用活政策,最終只能導致更大的分配不公。
第三關,物價關
現實生活中,物價的上漲,已經使不少低收入者感到生活的壓力。工薪家庭面臨著看病貴,子女入托貴、上學貴以及日常生活開支不斷加大的問題。特別是事關民生的房價,年年攀升,不少城市的房價不斷在“倍漲”。因此,即使大部分人實現了工資倍增,如果不把物價上漲控制在溫和的範圍內,工資倍增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實行工資倍增計畫,如何踢開上述三隻“攔路虎”,順利過“三關”,值得關注。
相關法律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頒布單位】 勞動部
【頒布日期】 19530126
【實施日期】 19530126
勞動部1953年1月26日公布試行 1988年9月1日起施行的《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中有關女工人、女職員生育待遇的規定廢止
細則
第一章 關於實施範圍的規定
注※1.有關在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支付的各項費 用,根據一九七三年五月十五日財政部財企字第41號文的規定,改在營業外支付。
2.有關養老待遇和因工、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待遇規定,與一九七八年六 月二日國務院國發〔1978〕104號檔案和 一九八二年四月國發〔1982〕62號檔案中有關規定有牴觸的,應按國發〔1978〕104號檔案和國發〔1982〕62號檔案有關規定執行。
3.關於臨時工因工死亡和因工致殘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待遇根據國務院(71)國發文91號檔案和國家計委勞動局(73)計勞業字57號檔案的規定均按固定工的待遇辦 理。
4.第六條“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改按一九五五年五月二十一日國務院(55)國秘雲字第103號檔案批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暫行規 定”和(78)財企字第641號、(79)財企字第657號檔案的規定辦理。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以下簡稱勞動保險條例)
第二條甲款關於“有工人職員100人以上”的規定,系指工廠、礦場本身的工人職員人數而言,其業務管理機關及附屬單位人數不包括在內。在計算人數時,應包括工資制、供給制人員及學徒、臨時工(臨時性的建築工人及搬運工人除外)、試用人員在內。
第二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其業務管理機關與附屬單位,應與企業同時實行勞動保險條例。“業務管理機關”系指其全部經費由業務收入或基本建設費或事業費內開支的機構而言。“附屬單位”系指企業中所附設的有關業務及職工文化教育、福利等機構而言。
第三條 凡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附屬單位內工作的工人職員及工會的工作人員,不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工資者,其生育假期工資、病傷假期工資及因工死亡喪葬費由支付工資的單位付給,支付工資的單位應按各該單位工人職員的工資總額3%繳納勞動保險金(原在企業工作的工會基層委員會脫離生產的委員,其勞動保險金可以免繳),交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一併繳納。工人職員及工會的工作人員醫療期間的醫藥費用,按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四條 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中的供給制人員,仍應按供給制的規定辦理,不適用勞動保險條例。廠礦企業的武裝警衛人員,如系屬於人民解放軍建制的現役軍人,仍應享受人民解放軍的各種待遇,不適用勞動保險條例。
第五條 不實行勞動保險條例的企業訂立勞動保險集體契約時,應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的精神,及本企業、本產業或本行業的實際情況協商簽訂,並報請所在地勞動行政機關批准實行。集體契約中所規定的各項勞動保險費用,均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二章 關於工資總額的規定
第六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按照勞動保險條例第八條的規定,繳納勞動保險金時,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依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辦理。
第三章 關於勞動保險待遇計算標準的規定
第七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日或按月計算者,享受
勞動保險待遇時,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每日或每月所得工資為計算標準。
第八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件計算者,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最近3個月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準。如全部工作時間不滿3個月者,應以該工人職員實際工作日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準。但病傷假期在7日以內者,得以上月份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準。
第九條 領取因工殘廢補助費的工人職員退職或死亡時,在勞動保險基金項下領取以本人工資為計算標準的撫恤費、救濟費或補助費時,其本人工資,應將所得工資與因工殘廢補助費合併計算。
第十條 學徒的本人工資低於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者,以本人工資計算勞動保險費時,應改按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計算,但其所得的勞動保險費,不得超過本人工資。第四章 關於因工負傷、殘廢、死亡待遇的規定 第十一條 工人職員在下列情況下負傷、殘廢或死亡時,應享受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的待遇:
一、由於執行日常工作以及執行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臨時指定或同意的工作;
二、在緊急情況下未經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指定而從事與企業有利的工作;
三、由於從事發明或技術改進的工作。關於因工或非因工的確定,由工會小組據實報告工會基層委員會勞動保險委員會(以下簡稱勞動保險委員會)審查確定後,報請工會基層委員會通知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及工人職員本人或其供養直系親屬。如有不同意見時,應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迅速處理,但在未處理以前,應按工會基層委員會的通知辦理。
第十二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丙款規定的殘廢審查委員會,應在市工會組織或產業工會地方組織領導下建立之,其人選由上述工會組織、勞動行政機關及衛生行政機關的代表3人至7人組成,以市工會組織或產業工會地方組織的代表為召集人,殘廢的工人職員所屬企業勞動保險委員會的代表及主治醫師得列席會議。只有個別企業實行勞動保險條例的地方 ,不組織殘廢審查委員會,由該企業勞動保險委員會代行其職權。殘廢審 查委員會的職權如下:
一、確定殘廢工人職員的殘廢狀況;
二、每6個月檢查殘廢者的殘廢狀況一次,以確定其殘廢狀況有無變更,但殘廢者請求審查殘廢狀況時,得隨時審查之。
第十三條 因工殘廢部分喪失勞動力尚能工作的工人職員,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乙款三項規定應領的因工殘廢補助費,按其殘廢后工資減少的數額付給:工資減少11~20%者,其因工殘廢補助費為殘廢前本人工資10%;工資減少21~30%者,為殘廢前本人工資20%;工資減少30%以上者,一律補助殘廢前本人工資30%。
第十四條 工人職員因工負傷在該企業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中西醫師或轉送之醫院醫療終結後,必需安裝假腿、假手、鑲牙、補眼者,其所需費用,完全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十五條 工人職員因工殘廢部分喪失勞動力仍繼續工作者,再次非因工殘廢仍能工作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乙款三項規定應領的因工殘廢補助費,應繼續付給。再次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不能工作而退職時,應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丙款規定的待遇辦理。
第五章 關於疾病、非因工負傷、非因工殘廢
待遇的規定
第十六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連續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乙款的規定,應由該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下列標準支付病傷假期工資:本企業工齡不滿2年者,為本人工資60%;已滿2年不滿4年者,為本人工資70%;已滿4年不滿6年者,為本人工資80%;已滿6年不滿8年者,為本人工資90%;已滿 8年及8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100%。
第十七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連續醫療期間超過6個月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乙款的規定,病傷假期工資停發,改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救濟費,其標準如下:本企業工齡不滿1年者,為本人工資40%;已滿1年未滿3年者,為本人工資50%;3年及3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60%。此項救濟費付至 能工作或確定為殘廢或死亡時止。
第十八條 工人職員的本人工資低於該企業的平均工資者,領取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救濟費時,如其所得救濟費數額低於該企業的平均工資40%,應按平均工資40%發給,但不得高於本人工資。
第十九條 工人職員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而退職者及退職養老者 ,本人仍得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甲款的規定,繼續享受疾病醫療待遇至死亡時止。
第二十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終結,確定為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除領取非因工殘廢救濟費、本人死亡時的喪葬補助費及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外,其他勞動保險待遇應停止享受。
第二十一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者,須經負責醫療機關提出證明,如當時無法取得上項證明,須由工會小組長或小組勞動保險幹事證明,始得享受勞動保險待遇。病癒復工時,應取得負責醫療機關提出能工作的證明。
第六章 關於死亡待遇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時或因工殘廢退職後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甲款的規定,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3個月作為喪葬費,並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每月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25%;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40%;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50%。此項撫恤費付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供養條件見第十一章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後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後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2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並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6個月;2人者,為死者 本人工資9個月;3人或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12個月。
第二十四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或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其供養直系親屬具有工作能力而該企業需人工作時,行政方面或資方應儘先錄用;受其供養的子、女、弟、妹有入該企業所辦學校就讀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全家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 其共同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喪葬補助費應由其中一人領取,不得重領。
第七章 關於養老待遇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應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退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5年未滿10年者,付給本人工資50%;已滿10年未滿15年者,付給本人工資60%;已滿15年及15年以上者,付給本人工資70%。付至死亡時止。
第二十七條 合於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養老規定的工人職員,因企業需要留其繼續工作者,除工資照發外,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在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5年不滿10年者,付給本人工資10%;已滿10年不滿15年者,付給本人工資15%;已滿15年及15年以上者,付給本人工資20%。
第二十八條 領取在職養老補助費的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其在職養老補助費,不應計算在本人工資之內。
第二十九條 工人職員如曾從事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32°以下低溫工作場所或華氏100°以上高溫工作場所的工作時間,前後合計達10年,或直接從事鉛、汞、砒、磷、酸及其他化學、兵工工業的有害身體健康工作時間,前後合計達8年,現雖未從事上述各項工作,仍得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丙、丁兩款的規定,享受退職養老待遇。
第三十條 工人職員在該企業實行勞動保險後,由於年老力衰調動工作,其工資降低至該企業的平均工資以下者,在退職養老時,其退職養老補助費,應按該企業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八章 關於生育待遇的規定
第三十一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產假(不論正產或小產)應包括星期日及法定假日在內,不再補假。
第三十二條 女工人女職員或男工人男職員之妻生育,如系雙生或多生時,其生育補助費應按其所生子女人數,每人發給8元。
第三十三條 夫妻同在一個或分別在兩個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者,生育補助費應由妻領取,其夫不得重領。
第三十四條 女工人女職員懷孕不滿七個月小產的產假,為30日以內,但最少應為20日。
第三十五條 女工人女職員生育,如該企業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醫師無法接生時,其接生費用,亦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九章 關於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
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的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其勞動保險待遇暫定為下列各項:
一、因工負傷醫療期間待遇與一般工人職員同。因工負傷醫療終結,確定為殘廢后完全喪失勞動力而退職者,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因工殘廢撫恤費,其數額為本人工資12個月;部分喪失勞動力尚能工作者,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分配適當工作。
二、患病或非因工負傷的醫療期間以3個月為限,其醫療待遇與一般工人職員同。停工醫療期間,在3個月以內者,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月發給病傷假期工資,其數額為本人工資50%;滿3個月尚未痊癒者,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本人工資3個月的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救濟費 。
三、因工死亡時,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喪葬費,其數額為本企業的平均工資3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發給本人工資6個月;2人者,發給本人工資9個月;3人或3人以上者,發給本人工資12個月。
四、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本企業的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本人工資3個月。
五、懷孕及生育的女工人女職員,其懷孕檢查費、接生費、生育補助費及生育假期與一般女工人女職員同;產假期間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產假工資,其數額為本人工資60%。
第三十七條 在本細則公布前,各企業或所屬產業或行業原定有關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勞動保險待遇的標準高於本細則第三十六條的規定者,可仍按原規定支付。
第十章 關於工齡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而言。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
第三十九條 本企業工齡應以工人職員在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計算之,如曾離職,應自最後一次回本企業工作之日算起。但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凡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動工作者,其調動前後的本企業工齡,均應連續計算。但解放前確因業務需要調動工作具有確實證明者,其本企業工齡,始得連續計算。
二、解放前在本企業工作,曾經被迫離職又回本企業工作者,如有確實證明,經工會小組討論通過後,並經勞動保險委員會批准,其離職前與回本企業後的工作時間,可合併作本企業工齡計算。
三、解放後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者,其學習期間及調派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解放前經企業管理機關、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調派國內外學習業務者,如有確實證明,除學習期間不計工齡外,其調派前與回本企業後的本企業工齡,得合併計算。
四、解放後因企業停工歇業或縮減生產,其工人職員經企業管理機關調派至其他企業工作者,其調派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被遣散的工人職員在該企業復工復業或擴大生產時,仍回本企業工作者,其遣散前與復工後的本企業工齡,應合併計算。
五、企業經轉讓、改組或合併,原有工人職員仍留企業工作者,其轉讓、改組或合併前後的本企業工齡,應連續計算。
六、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應全部作為本企業工齡計算。
七、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醫療期間,在6個月以內者,得連續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超過6個月病癒後,仍回原企業工作者,除超過6個月的期間不算工齡外,其前後本企業工齡,應合併計算。
八、在敵偽及國民黨反動統治下為反對其統治壓迫而被迫離職,在離職期間被敵偽及國民黨政府監禁仍繼續鬥爭者,其在監禁期間及離職前與復職後或轉入其他企業工作的本企業工齡,均應連續計算。
第四十條 轉入企業工作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者及革命軍人,其從事革命工作的年限及軍齡,均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
第四十一條 凡工人職員在敵偽及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充任下列職務之一者,其從事該項職務的時間,一律不作工齡計算:
一、把頭、監工、廠警、礦警等有壓迫剝削行為者。
二、敵偽及國民黨軍隊憲兵中的官兵,警察中的警官警察,敵偽及國民黨政府機關中的官吏,但不包括企業機關中的人員。
三、國民黨區分部委員以上,三民主義青年團分隊長以上,青年黨區黨部委員以上及民主社會黨區支部委員以上的人員,反動會道門主要負責人。
第四十二條 凡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被剝奪政治權利期間,不作工齡計算。因反革命罪行而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本企業工齡,應自恢復政治權利之日算起;因其他犯罪行為而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被剝奪政治權利前與恢復政治權利後的本企業工齡,應合併計算。
第四十三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丙、丁兩款關於折算一般工齡及本企業工齡的規定,在計算各項勞動保險待遇時,均同樣適用。
第四十四條 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工人職員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第十一章 關於供養直系親屬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工人職員的直系親屬。其主要生活來源,系依靠工人職員供給,併合於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均得列為該工人職員的供養直系親屬,享受勞動保險待遇:
一、祖父、父、夫年滿60歲或完全喪失勞動力者;
二、祖母、母、妻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者;
三、子女(包括養子女,前妻或前夫所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弟妹)年未滿16歲;
四、孫子女年未滿16歲,其父死亡或完全喪失勞動力,母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者。
第四十六條 工人職員自幼依靠他人撫養長大,現撫養人男年滿60歲或完全喪失勞動力,女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須依靠工人職員本人供養且共同居住者,得以供養直系親屬論。
第四十七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後,其遺腹子得列為供養直系親屬。
第四十八條 工人職員的供養直系親屬,如不與工人職員同在一處居住,須取得其所在地政府機關證明,確係依靠工人職員供養,方得列為供養直系親屬。
第十二章 關於醫療機構的規定
第四十九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已設立醫療機構者,應根據必要與可能的情況,充實設備,並應建立健全制度;未設立醫療機構者,應單獨或聯合設立醫療所或醫院;如因條件限制不能設立,應有特約醫院或特約中西醫師,為病傷工人職員負責醫治。所有有關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中西醫師的一切費用,均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十三章 關於療養所、業餘療養所、託兒
所的規定
第五十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應根據工人職員的需要及企業經濟情況,單獨或聯合其他企業設立療養所、業餘療養所、營養食堂。療養所、業餘療養所、營養食堂的房屋設備、工作人員的工資及一切經常費用,完全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休養員及營養員的一伙食費,在勞動保險基金支付各項補助費、救濟費、撫恤費後有剩餘時得給予補助,最多不得超過一伙食費的二分之一,如因身體衰弱或經濟確實困難負擔不起一伙食費者,得酌量提高其補助費,但不得超過一伙食費的三分之二。各企業工會基層委員會,應按期編制一伙食補助費的預算,送掌管調劑金的上級工會組織批准後執行。
第五十一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的女工人女職員,有四周歲以內的子女20人以上,工會基層委員會與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協商單獨或聯合其他企業設立託兒所(如尚未具備設立託兒所條件,而有哺乳嬰兒5個以上須設立哺乳室)。其房屋設備、工作人員的工資及一切經常費用,完全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託兒飲食費由託兒父母負擔,如託兒父母經 濟確有困難者,得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予以補助,但對每個兒童的補助不得超過託兒飲食費的三分之一。
第十四章 關於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
第五十二條 合於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享受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時,其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依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其供養直系親屬1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30% ;2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45%;3人及3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60%。此項撫恤費付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
第五十三條 合於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享受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按月付給退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5年未滿10年者,為本人工資60%;已滿10年未滿15年者,為本人工資70%;已滿15年及15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80%。此項補助費付至死亡時止。合於養老規定的工人職員,因企業工作需要,留其繼
續工作時,除工資照發外,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在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5年未滿10年者,為本人工資20%;已滿10年未滿15年者,為本人工資25%;已滿15年及15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30%。此項補助費付至退職養老或死亡時止。
第十五章 關於勞動保險各項費用申請與支付
手續的規定
第五十四條 凡在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支付的各項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均由工人職員或供養直系親屬向勞動保險委員會申請領取,其程式 規定如下:
一、開始申請時,應據實填寫申請書,如需證明,應將證明檔案一併提交工會小組勞動保險幹事或工會小組長召開小組會議討論,審查所填各項是否屬實,並將審查意見填入申請書“工會小組意見”欄內,簽名蓋章後,送交勞動保險委員會。
二、勞動保險委員會接到申請書,查對勞動保險登記卡片後,由勞動保險委員會主任(必要時可召開勞動保險委員會討論)在申請書上批准應享受的勞動保險待遇及其計算標準,並填具付款憑單,連同申請書一併交由申請人持往勞動保險會計處取款,如系按月領取者,應於批准申請書時發給領取證。事後須在勞動保險委員會定期會議上匯報。
三、勞動保險委員會,根據工作需要,可授權車間勞動保險委員會,依照勞動保險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審查批准工人職員的勞動保險待遇。
四、勞動保險會計付款後,應在申請書上註明支付金額及日期、簽名蓋章,並將申請書退還勞動保險委員會負責保管。
五、按月領取勞動保險待遇者,應在每月領款前,將領取證送經勞動保險委員會主任簽名或蓋章並填具付款單後,持往勞動保險會計處領款,如其本人或供養直系親屬不在當地,須附所在地政府機關開具的證明檔案,連同領取證一併寄交勞動保險委員會申請匯付,其匯費及郵費,均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支付。
第五十五條 勞動保險委員會付給的撫恤費、補助費、救濟費,按月付給者,至遲應於每月月底付給,如領款人不在當地居住,勞動保險委員會可按季度付給(3個月付一次)。一次發給者,至遲應於批准後5日內發給。
第五十六條 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的病傷、生育假期工資及因工死亡喪葬費,於每月發放後,應將領款人姓名、支付標準、支付金額按費別造表,送交勞動保險委員會備查。
第五十七條 因工死亡喪葬費、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由死者供養直系親屬或直系親屬申請領取,如無上述親屬或親屬不在當地,得由工會基層委員會代為領取,負責辦理喪葬事宜。
第五十八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如遷移至其他地區,其不能隨企業遷移的工人職員按月領取的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由省市工會或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在調劑金中繼續支付;工人職員病傷尚未痊癒者,應繼續予以治療,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照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甲款或
第十三條甲、乙兩款的規定,匯發醫藥費及醫療期間工資。
第五十九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歇業時,其工人職員按月領取的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由省市工會或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在調劑金中繼續支付;工人職員病傷尚未痊癒者,應在歇業時,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與工會基層委員會協商處理之。
第六十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如經轉讓、改組或合併,其全部勞動保險業務,應由接辦者繼續辦理,所有對工人職員應繼續支付的各項勞動保險費用,不得中止付給。
第六十一條 領取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的工人職員或供養直系親屬,如被剝奪政治權利,應即停止發給,政治權利恢復時,經其本人提出證明,送請勞動保險委員會批准,仍得繼續領取,但停發期間的勞動保險待遇,不予補發。
第六十二條 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的工人職員,經企業管理機關調至其他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時,由勞動保險委員會將勞動保險登記卡片及有關勞動保險檔案寄交調用企業,勞動保險委員會於工人職員到達後辦理登記,繼續享受勞動保險待遇。如在調用途中發生病、傷、殘廢或死亡時,應由調用企業按照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辦理。至於由已實 行勞動保險的企業調到未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時,其有關勞動保險待遇事項,應按調用單位的現有規定辦理。
第六十三條 工人職員或其供養直系親屬對勞動保險待遇的決定、核算及支付,與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及勞動保險委員會有不同意見時,可提請上級工會組織處理,或向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提出申訴。
第六十四條 領取各項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的工人職員或其供養直系親屬,如其領取條件有變更或失去領取條件時,應即報告勞動保險委員會,如有虛報匿報情形時,經查出後,勞動保險委員會得按情節輕重,給以公開批評或停止享受各項勞動保險待遇的權利1個月至3個月,並追還匿報虛報所領取的金額。
第六十五條 凡按月領取的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的計算標準有變動時,由勞動保險委員會在領取證上批註;其種類有變更時,將原領取證交回註銷,並由申請人另填申請書申請之。
第十六章 關於勞動保險金保管收支的規定
第六十六條 屬於鐵路、郵電、兵工及海員工會全國委員會的工會基層委員會,每月應將勞動保險基金的剩餘部分,轉入各該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戶內,作為調劑金;不屬於上述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的工會基層委員會,每月應將勞動保險基金的剩餘部分,轉入直屬上級的省、市工會組織戶內,作為調劑金。紡織、煤礦及其他產業工會,如具備自行掌管調劑金 的條件時,經中華全國總工會批准,即可自行掌管調劑金。
第六十七條 凡掌管調劑金的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如授權其地方組織掌管調劑金調用時,應根據各該產業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辦法,報告中華全國總工會及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備案。
第六十八條 滯納金由工會基層委員會轉入勞動保險基金項下,其用途與勞動保險基金同。
第六十九條 各企業會計部門,應依照勞動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的規定,單獨設立帳簿,記載勞動保險基金的收支事項。此項工作,由企業會計部門辦理,並對勞動保險委員會負責。
第七十條 各企業在開始實行勞動保險時,工會基層委員會,應按該企業實有人數,報告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或省、市工會組織,並編制勞動保險登記卡片印製費預算,報請中華全國總工會核發,由勞動保險總基金內支付。工會基層組織辦理勞動保險業務所需的申請書、領取證的紙張印刷費,應報請掌管調劑金的省、市工會組織及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核發,由調劑金內支付。各級工會組織所需的統計表的紙張印刷費、宣傳費、辦公費及其他開支,由工會工作費內支付。企業會計部門辦理勞動保險基金會計人員的工資、辦公費用、傳票、帳簿、報表及其他經常開支,均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十七章 關於勞動保險業務的監督與檢查
的規定
第七十一條 各大行政區工會組織,每3個月向所在地大行政區勞動行政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及中華全國總工會報送的勞動保險基金收支報告,應按季度編造,即以每年1、2、3月為第一季度,4、5、6月為第二季度,7、8、9月為第三季度,10、11、12月為第四季度。如開始報告的月份在季度開始之第二個月或第三個月時,亦應按照本條規定辦理,不得跨季度或年度編造。
第七十二條 經費審查委員會對於勞動保險基金收支帳目,有隨時審查之權,發現錯誤,可立即提出意見,企業的會計部門或勞動保險委員會應迅速答覆或改正,如逾10日仍未答覆或處理不當,其錯誤系屬於企業會計部門者,可提請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處理,必要時得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追究;如錯誤系屬勞動保險委員會者,得提請工會基層委員會或上級工會組織處理之。
第七十三條 工人職員對勞動保險基金的收支及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的各項勞動保險費用,發現疑問或錯誤時,可報告工會基層委員會處理,如情節重大,得越級報告上級工會組織或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處理之。
第七十四條 各企業會計部門,應按月編造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的勞動保險費用月報表,送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後,報請工會基層委員會核轉省、市工會組織和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及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直接支付勞動保險費用月報表應設下列各項目:
一、因工負傷醫療期間工資;
二、疾病及非因工負傷醫療期間工資;
三、產假期間工資;
四、因工死亡喪葬費;
五、醫藥費及醫務經費;
六、療養所經費;
七、業餘療養所經費;
八、營養食堂經費;
九、託兒所及哺乳室經費;
十、其他支出。
第七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對所轄地區內各企業的行政方面或資方及各級工會組織的勞動保險業務,應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實施監督與檢查,並得隨時檢查各企業實施勞動保險的狀況,調閱有關勞動保險的各項帳冊、報表及其他有關檔案,如發現有違反勞動保險條例事情,應即予以糾正,或報請上級勞動行政機關處理,必要時,並得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辦理。
第十八章 附 則
第七十六條 合於勞動保險條例第二條規定的企業,應由其工會基層委員會與行政方面或資方,聯名向當地省、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申請實行勞動保險,經登記核准後,由工會基層委員會用書面報告上級工會組織逐級轉報中華全國總工會備案。但鐵路、郵電、兵工工會的全國委員會,得各自會同行政方面,聯名向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申請實行勞動保險, 經登記核准後,立即用書面報告中華全國總工會備案,其所屬的企業單位,不再向當地勞動行政機關申請登記。
第七十七條 各省、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應將各該地區業經批准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報告上級勞動行政機關逐級轉報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備案。
第七十八條 勞動保險條例所稱“省、市工會”的市,系指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大行政區行政委員會直轄市及省人民政府直轄市而言。
第七十九條 本細則由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公布施行,如有未盡事宜,得由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隨時補充修改之。
2011年放假安排時間表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1年
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國辦發明電〔2010〕4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為便於各地區、各部門及早合理安排節假日旅遊、交通運輸、生產經營等有關工作,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11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至3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二、春節:2月2日(農曆除夕)至8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30日(星期日)、2月12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3日至5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四、勞動節:4月30日至5月2日放假公休,共3天。
五、端午節:6月4日至6日放假公休,共3天。
六、中秋節: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公休,共3天。
七、國慶節:10月1日至7日放假調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上班。
節假日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要按規定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置,確保人民民眾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國務院辦公廳
2010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