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製作技藝

假山製作技藝,蘇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假山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

歷史淵源

山和水是蘇州古典園林的造園基礎,匠師們採用不同體量、不同材料,運用不同的堆疊手法來營築堆疊各種假山(包括池岸處理),營造出園林中自然山水的形態和神韻,成為園林藝術中的重要元素。
中國園林的假山建造,可追溯到秦漢時期。六朝以後,山水園林在江南興起,掇山疊山成為古典園林造景中的重要內容。蘇州顧辟疆的“辟疆園”就是南朝以竹與石而著名的私家園林之一,園中多用奇石怪石造景。此外,“積石種樹為山”的寺廟園林也在蘇州出現。如報恩寺就以石峰著稱。其它如雲岩寺、興福寺、寒山寺等都是花木蔥鬱,山石嵯峨,有小園、水池、假山,極其清幽。宋代,宋徽宗趙佶建造“艮岳”,蘇州太湖石被源源不斷運往東京(開封)。明清時期,蘇州園林的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園林建造以建築為主體,假山為骨骼,池水為血液,花木為衣裳。“無園不石”的風氣,造就了一代傑出的疊石大師,如周秉忠、計成、張漣(南垣)、張然、戈裕良等。文人、造園家與工匠的結合,使疊石藝術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有了新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蘇州園林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恢復,疊石技藝得到了一展身手和發揚光大的歷史機遇。清末以來,蘇州古典園林的假山修整營造技藝以韓氏家族最為著名,其中尤以韓步本及其長子韓良源為代表。1951年後,韓氏父子在修復甦州古典園林假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繼承前人疊石技藝,不斷總結探索,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改革開放以後,又在保護自然山石生態資源,開闢新的假山原料方面,有新的突破和建樹。
傳統假山製造所用的構件材料用太湖石和黃石。此外,還有一些其他特殊疊石材料,如崑山石、靈壁石、石筍、花崗岩及其他岩石等。

工藝特徵

疊石掇山是一項涉及建築、力學、美學、繪畫、機械吊裝乃至光影藝術等多種學科的綜合工藝技術。技術操作有重土、選石、分類、堆疊、相石、剎墊等步驟。其基本技法大致歸納為“安、連、接、斗、拼、挎、懸、劍、卡、垂、挑、撐、疊、豎、夾、整、壓、鉤、掛”等,還有輔助的“置、掇、鑲、墊、剎、貼、拱、頂、騎、飄”等,操作中則要根據疊石造型和置石位置不同靈活運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