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

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

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主要流傳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川派盆景技藝經過歷代盆景藝人的摸索和實踐,在製作技藝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法,是中國傳統盆景的四大流派之一。川派盆景技藝相傳起源於東漢時期,五代時的川派盆景藝術已是獨樹一幟,後歷經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形成獨特的造型流派和技藝風格。從製作技藝的風格來看,川派盆景技藝可分為規律類樹樁盆景蟠扎技藝、自然類樹樁造型、山石盆景造型技藝、樹石組合類盆景製作技藝四種類型。

2011年5月23日,四川省盆景藝術家協會申報的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9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單位:四川省盆景藝術家協會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編號:Ⅶ-94
  • 保護單位:四川省盆景協會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技藝類別,風格特徵,製作工序,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川派盆景技藝是中國傳統盆景四大流派之一,自東漢產生雛形,五代興起,歷唐宋元明清,其間更迭沉浮,最終形成風格流派。其地域涵蓋川西、川東,以成都地區為代表的盆景製作技藝是川派盆景製作技藝的基礎與核心。
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
川派盆景
由於四川山水、樹木形制豐厚雄奇,地貌環境又臨大山險水,故其山水盆景集幽、秀、險、雄、高懸、陡深之造型於盆盎中內;樹木盆景以蒼古、虬曲、飛垂、倒掛之格律,濃縮於盈握中。蜀中盆景家,潛心悟道,細心體察,製作技藝獨運,故而形成了獨有的川派盆景造型格律與技法,以鮮明的技法與藝術特徵,區別於其他流派。
四川古稱“蜀”,其政治、文化中心是成都。獨特的蜀山險水和文化地域,以及相對安穩的社會環境,為川派盆景技藝和流派的形成造就了良好的基礎和氛圍。相傳五代時,就有孟知祥帳下一梅姓官員隱居成都西郊(今會展中心)一帶,遍植梅樹,並依畫意蟠扎造型,而做多姿多態的梅樁,其兒子及親友也相繼植梅、造型;宋時,則有梅堯臣、蘇東坡、陸游等文人在蜀中製作過山石盆景,並見諸詩文,品論技法。
陸游詩云:“疊石成小山,埋盆成深潭。傍為負薪徑,中開釣魚庵。谷聲應鐘鼓,被影倒松楠……”蘇軾則在其《格物初談》一書中,論及樹石盆景作法:“芭蕉初發分種,油簪橫穿其根二眼,則不長大,可作盆景。”他還著有若干吟詠盆景山石、木假山的詩文。說明宋時居蜀的文人在製作盆景方面已有相當造詣,詩情畫意包含其中。
其後,歷經元、明、清,四川盆景一路沉浮,至清代,樹樁蟠扎技藝在民間花農中興起,並迅速發展,盆景技藝形式也逐漸偏重於樹樁造型的程式化、規則化。清代後期,每年農曆正月二十五日成都青羊宮花會期間,四川內各地花農都把自己製作成型的各類樹樁送來集中展示,由“花幫”負責銷售、品評,從遺留下來的作品看,清代後期的樹樁造型,已基本具備了三式五型的技法。清末民初,山石盆景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主要還是在缸中造山,其中點綴樓台亭閣、漁樵耕讀等。
20世紀20年代起,一批成都的玩家(有文化、有經濟實力的盆景愛好者、文化人)開始對山石、樹石組合盆景進行製作,並產生興趣,修建了專類盆景園,使宋、元以來久已淹沒的四川山石、樹石盆景得以重新發展。
20世紀40至50年代,川派盆景的發展都還比較興盛。其間,在一批文人和玩家的推動下,山水盆景興起,盆藝家們開始與畫家配合,創作出了一批具有主題性的作品。
1959年,陳毅元帥在一次品賞川派盆景後,欣然題詞:“高等藝術,美化自然”。
改革開放後,一大批中青年盆藝家對川派山石樹石盆景進行研究、突破,形成了一整套有較完整理論技藝支撐點的技法,使川派盆景技藝在詩情畫意方面得到更為突出的表現,同時也使川派盆景技藝更臻完善。

文化特徵

技藝類別

川派盆景技藝,是自五代以來無數盆景藝術家、盆景藝人創作的藝術結晶,是一個龐大的藝術體系,川派盆景的製作技藝大抵包括:
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
川派盆景
1、規律類樹樁盆景蟠扎技藝。(1)身法(十種):掉拐法、對拐法、接彎掉拐法、滾龍抱柱法、三彎九倒拐法、方拐法、老婦梳妝法、直身加冕法、大彎垂枝法、巧借法。(2)枝法(三式五型),則有平枝式:規則型(對稱型)、花枝型、非對稱型;滾枝式:大滾枝型、小滾枝型、半平半滾式。
2、自然類樹樁造型。有多乾式、雙乾式、一株多乾式、斜飄式、仰臥式、過河松式、大懸崖式、小懸崖式、叢林式、附石式。
3、山石盆景造型技藝。有開合式;一角式;散點式;高遠式;平遠式;深遠式;勢的起、承、轉、合法。
4、樹石組合類盆景:有旱式、水旱式。

風格特徵

由於四川地域與巴蜀文化的影響,川派盆景風格獨特,有地域特色與造型特點。川派盆景技藝的發展經歷了造型風格上由簡到繁、由繁到簡的過程。根據“樹枝近畫”的造型原理,先有自然姿態類型的盆景,後經不斷提煉,確定造型規律和技法,再通過川派歷代盆景藝術家的不斷總結與完善,最後歸納為巍峨三式五型技法和十大身法。其宗法嚴謹、工整仔細,且形式多樣、風格鮮明。
川派盆景不論自然式或規則類,均追求“虬曲蒼古、懸根露爪、狀若大樹、節奏明快”的藝術境界。在川派山水盆景中,創作造型主要表現巴山蜀水的特有風貌,追求雄險、秀幽和高、懸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觀。四川神奇的自然山水景觀為山水盆景創作提供了源泉。

製作工序

川派盆景創作大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施藝,對景取韻,講究布局取勢,追求雄、奇、險、陡。
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
川派盆景
川派盆景一般是剪扎結合,初造型時重蟠輕剪,成型後則施以補蟠,輕扎重剪,完備枝盤。川派盆景用棕絲蟠扎造型,是用棕絲在樹幹和分枝上蟠出連續漸變的半圓形彎子並施以修剪而成。初造型時,以蟠扎為主,其後補蟠,並施以修剪,其造型大致分為規律類和自然類兩種。
主要樹種:黑松、鋪地柏、偃柏、翠柏、刺柏、羅漢松、短葉羅漢松、水杉、南天竹、蠟梅、火棘、紅花橙木、貼梗海棠、木瓜、梅花、垂絲海棠,紫薇、錦雞兒、枸骨、衛矛、山茶花、胡頹子、紫薇、石榴、老鴉柿、杜鵑、金彈子、迎春、虎刺、桂花、六月雪、梔子、蘇鐵、銀杏、朴、榔、榆、十大功勞、珍珠黃楊、波緣冬青、五角楓、黃荊、觀音棕竹、風尾竹、佛肚竹、雞血藤、絡石等。
主要石種:砂積石、砂片石、斧劈石、蘆管石、鐘乳石、千層石、龜紋石、木化石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川派盆景技藝歷史悠久,自興起以來,經唐、宋、元、明、清、民國,一路沉浮,以山草樹石構成景觀表達心志、抒發情感,成為傳統藝術門類之一,它是盆栽與藝術審美在歷史一定階段的結合,同時也是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長期積澱的結果。
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
川派盆景
傳承人物
張重民,2009年被授予“中國高級盆景藝術師”稱號,被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省、市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措施
1979年底,成都市園林局舉辦了第一屆川派盆景樹樁蟠扎培訓班,由陳思甫擔任教員,系統教授川派盆景蟠扎製作技術,學員有張重民、曾潤福、陳先益、曾子祥等。後來又接連舉辦了三屆,為成都盆景界儲備了人才。
2013年3月20日,四川省盆景協會授予的四川省首個“川派盆景傳承基地”在都江堰市安龍鎮掛牌。
2018年,中國花卉協會在河南鄢陵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上,授予溫江區三邑川派盆景文化藝術基地為“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四川省盆景協會獲得“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四川省盆景協會獲得“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1984年,在成都舉辦了四川首屆盆景展,涵蓋川西、川東各地市州的專業和業餘盆景人員參加。
盆景技藝(川派盆景技藝)
川派盆景
1989年,川派盆景參加中國第二屆盆景評比展。
2013年3月20日,首屆“2013大青城川派盆景藝術節”上,展出了400餘盆盆景作品。
榮譽表彰
2006年,在中國第六屆盆景評比展上,四川盆景的獲獎數量在中國名列前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