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的生態向度

倫理的生態向度

《倫理的生態向度》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英姿。

基本介紹

  • 作者:楊英姿
  • ISBN:9787500487128
  • 頁數:214
  • 定價:26.00元
  • 出版時間:2010-5
內容介紹
在人類思想文化史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問題是個恆久而彌新的話題,其中也不乏以道德的眼光來觀照這一關係的,只是作為一種哲學倫理學思潮,明確地主張自然具有道德地位以及人與自然之間存在道德關係,卻是發端於20世紀70年代,這就是西方環境倫理思潮的興起,它直接導源於現實中的環境與生態危機。西方環境倫理思潮各流派在不同的層面上探究自然存在物的道德地位以及人與自然的道德關係問題,其中美國環境倫理學家霍爾姆斯·羅爾斯頓作為環境倫?學的奠基者,主張自然具有內在價值,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是人的道德應該。其哲學努力在於溝通自然世界與人類世界,構建自然價值與人類德性、自然與文化辯證互補的環境倫理學,開闢倫理道德的生態向度。
羅爾斯頓的環境倫理學立足於西方倫理思想的整體發展,通過倫理拓展主張人類的道德視閾應擴展至自然生態系統,通過倫理轉向堅持人類價值理論和道德價值觀的生態/環境轉向,通過倫理整合論證了自然與文化、自然價值與人類德性的辯證關係,通過倫理反思批判了西方“現代性”道德價值觀和不公正的現代資本主義?會結構。
羅爾斯頓以現代生態科學的發展為理論支撐,以道德是人的本質規定和存在方式為根據,論證了環境倫理學倫理拓展的合理性與必然性。在物質、生命、精神三個層次上作為人類根源的大自然成為道德關注的對象,是道德他者範圍迄今為止最廣泛、最徹底的擴展,這使得環境倫理學成為最具利他主義精神的、更具包容性、無歧視性和生命力的倫理學,它在關注非人存在物和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存在目的和整體利益的同時包容了自我利益和個體利益,因而是最具生態性的利他主義倫理學。針對現代西方道德意識結構的倒錯?羅爾斯頓的環境倫理學主張“恰當的生存單元就是道德關心的恰當層面”,強調自然觀、世界觀相對於人的價值觀、道德觀的前提優先性,力圖為人的道德價值觀提供存在論基礎、注人生態性內涵。
羅爾斯頓認為,“環境倫理學使西方倫理學走到了一個轉折點”,這一倫理轉向的標誌性概念就是“內在價值”和“整體主義”。通過論證大自然及其非人存在物的內在尺度和內在價值,羅爾斯頓的環境倫理學實現了價值範式由主觀工具價值論向客觀內在價值論的非人類中心轉換;通過論證生態系統的系統價值統攝個體生命的內在價值?工具價值,以及人類整體環境利益高於個體利益,羅爾斯頓的環境倫理學實現了環境整體主義轉向。客觀內在價值論並不否認人的主觀價值的存在,環境整體主義也不排斥而是包容了人類利益和個體利益,所以,羅爾斯頓的環境倫理轉向通過強調道德的關係性和整體性而賦予了倫理道德以涵容更廣的生態性。
倫理整合是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在前述分析論證基礎上的具體構建。羅爾斯頓首先論證了自然與文化各具獨立性而自然又環繞文化的辯證互補的生態關係,進而提出在環境倫理語境下人的德性從屬於自然的內在價值,環境倫理?應當是價值倫理與德性倫理相結合、目的論與道義論相統一的倫理學,表現在環境倫理實踐中即是自然主義環境倫理準則與人本主義環境倫理準則的結合。倫理整合的目的是為人的道德規定性和存在方式確立一個宇宙自然的大背景,促使人類道德在存在論的意義上更趨成熟和完整,這也是倫理道德的生態性所內涵的。
倫理反思是反觀西方“現代性”道德是否有助於環境倫理學的理論建構。羅爾斯頓認為歐洲啟蒙運動以來形成的西方“現代性”道德存在著個人主義的狹隘、人類中心主義的偏執和物質性的低下等問題,同時在人與自?的關係上存在著價值盲點。“現代性”道德在物化、異化了自然的同時,也把人自身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物化、異化了。可以說,西方“現代性”道德價值觀與環境倫理理念存在著嚴重的不相融性,而建基於個人主義價值觀之上的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結構則從制度上強化了人對自然的道德無視。所以,羅爾斯頓認為環境倫理學無法建基於主客二分的主體性形上學哲學體系和個人主義道德價值觀體系之上,期望到強調人與自然兩相互補、和諧共生的東方思想中尋求倫理道德的存在論根據和生態性向度。同時,建基於個人主義道德價值觀之上的資本主義制度和工業文明?展模式,是全球性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在資本主義和工業文明語境下無法真正解決生態危機問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不能不成為歷史的選擇。
羅爾斯頓所開創的“倫理的生態向度”決不僅僅是指道德關注自然生態系統,它至少還有如下三個重要含義:一是人的安身之處、人的居所的生態性,人不僅生活於文化環境中,也同時棲息於自然環境中,人固然是獨立的文化存在,但不能把自己看作是“逃離”(exodus)了自然的存在。這種居所的生態性決定了“倫理的生態向度”的第二個含義,就是作為人的本質規定和存在方式的道德的?態性,即同時置身於自然與文化這一生態性背景下的人須踐行道德的自我他在性、關係性和整體性,約束個體自我和人類自我的自利性,堅持共同體利益的邏輯優先性,把自我利益和個體利益融於整體利益,我存在是因為共同體存在,而不是相反。“倫理的生態向度”的第三個含義是,道德須統攝人類生活的兩大領域(自然與文化),以環境倫理與人際倫理共同構成完整的倫理學。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的理論貢獻和現實意義在於,在宇宙自然的視角下,將人同時置身於自然與文化的共同背景之中,在自我的他在性、關係性和整體性中為人類的道德生存開闢了新的生態?度,期望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倫理的生態向度的開闢,不只是人類對人與自然關係的道德覺悟,更是整個人類倫理文化的進步,它具有普遍而深刻的哲學意義和社會意義。
楊英姿的《倫理的生態向度——羅爾斯頓環境倫理思想研究》是關於研究羅爾斯頓環境倫理思想的專著。
《倫理的生態向度——羅爾斯頓環境倫理思想研究》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