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相聲中從倫理角度(如父/子、妻/兒)找笑料的一種手法,內容有時候會與葷口有所交叉,但是葷口是側重於描述,而倫理哏往往是以占便宜為包袱的重點。代表作品:《翻四輩》、《反七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倫理哏
- 拼音:lúnlǐgén
- 定義:相聲中的一種
- 代表作品:《翻四輩》、《反七口》
- 藝術特點:鬥智、欺負捧哏的性格弱點
- 起源國家:中國
藝術特點,表演形式,評價,
藝術特點
1、鬥智! 如反七口,運用多種手段繞捧哏的,在其中引發笑料,讓人發笑;
2、欺負捧哏的性格弱點,比如愛占小便宜!如羊上樹、樹沒葉等,利用捧哏愛占小便宜的心理,讓他願打願挨,批判這種人的醜陋嘴臉;
還有一種倫理哏,捧哏純粹的裝傻,明知道占便宜,還一個勁的迎合,這種確實讓人聽著不舒服,比如翻四輩,笑料很少,重複太多,沒什麼意思,只能說捧哏的智商太低了。
表演形式
倫理哏其實比臭活更受詬病,因為臭活畢竟大多數人還承認是可笑的,爭議只在是否庸俗下流的問題上,而倫理哏則從根本被否認,早年對相聲的批判,相當一部分就針對“占大輩”這種表演方式,認為庸俗而無笑料,應該剔除這種手法。
其實這裡還是有些誤會的。
早年給徒弟開蒙,往往先教《翻四輩》、《反七口》,因為這兩種基礎的倫理哏,很考驗演員的語言技巧、現場把握能力,是一種鍛鍊基本功的活。事實也是如此,即使一樣是叫爸爸,還是有人說了就可樂,有人說了就笨拙無味。所以倫理哏也是個難度很高的“技術活”。
再者,倫理哏有很多表現手法,並不限於充大輩一種,譬如《托妻獻子》,就是甲占乙妻子的便宜(這裡說明一句,雙方在舞台上,都是扮演人物,只是相聲演員多使用本名表演而已,所以捧逗雙方無論以什麼形式互相“占便宜”,都與人格侮辱無關。),兼有點臭活的特點;而《五行詩》以文字遊戲的形式,甲用詩文設陷阱,把乙放在自己妻子的位置上,也算一種倫理哏。
評價
相聲是一種立體表演形式,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叫聲爸爸這有什麼可樂的?”前後的鋪墊,時刻準確性的拿捏,演員的語言、表情神態等等許多細節,都會影響到這個包袱響或不響(包袱響,指逗樂了觀眾)。之所以新相聲里很少再使用這種手法,一是因為表演方式改變了,茶館相聲一度消失,在電台相聲里這種包袱的樂趣沒有視覺輔助受到了局限而明顯削弱,電視台又有更嚴格的審查和時間要求斷絕了這種形式;二是新一代演員因為表演方式逐漸都演變為“錄製”節目,實時表演的能力自然也退化了,沒有那種把握現場氣氛的能力,就是讓他們使倫理哏,也使不出效果來——這種情況逐漸也造成老百姓的誤會:倫理哏就是騙別人管自己叫爸爸,庸俗而愚蠢。
倫理哏其實是發掘人本能愛占便宜的猥瑣心態,帶有市井文化色彩。或者也可以說是中國特色心態。最可樂的包袱,往往都是挖掘卑微人性而不是挖掘高尚情操,這也是歌頌型相聲無論怎么使用技巧也不可樂的原因之一。
像前面提到的兩段,是純粹倫理哏貫穿始終的段子。其實大部分段子,只用倫理哏做墊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