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巴第聯盟戰爭,義大利北部地區的城市聯盟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戰爭。
基本介紹
- 名稱:倫巴第聯盟戰爭
- 主要指揮官:腓特烈一世
倫巴第聯盟戰爭,義大利北部地區的城市聯盟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戰爭。
倫巴第聯盟戰爭,義大利北部地區的城市聯盟反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戰爭。11~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和羅馬教皇在授聖職權(即主教敘任權)問題上的長期爭執,隨著腓特烈一世對義大利的征戰而激化。為了控制教皇和取得對義大利北部...
戰爭爆發時,普魯士軍隊約20萬人,訓練有素,戰鬥力強,但四面受敵,戰線太長,兵力不足,其主要盟國英國僅能對其提供財政援助;法奧俄同盟戰爭潛力雄厚,總兵力約63萬人(法軍21萬、奧軍9萬餘、俄軍33萬),但彼此戰略目標各異,步調不一,行動遲緩。針對這種情況,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決定採取先發制人、各個...
儘管如此,倫巴第聯盟仍堅持戰鬥到1183年。直到1183年的《康斯坦茨和約》中,腓特烈正式承認北義大利的城市享有司法和內政的自主權。義大利的城市也承認了帝國的宗主權,仍然是神聖羅馬帝國名義上的封臣,雙方以各退一步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戰爭。腓特烈皇帝沒有原諒“獅子”亨利在關鍵時刻的靠不住。1180年,腓特烈對亨利...
科特努瓦之戰,神聖羅馬帝國與北義大利城邦聯盟(倫巴第同盟)之間的會戰,以帝國軍取勝告終。1237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得到義大利大貴族奧波爾多·佩拉維奇諾和皇室駙馬埃茲利諾的積極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米蘭東北部數十公里處的科特努瓦戰役中,一舉殲滅倫巴底同盟軍隊,兵臨教皇國邊境。事件背景 在...
10、神聖羅馬帝國,倫巴第聯盟取得對腓特烈一世的決定性勝利,迫使德意志與第一次倫巴底聯盟簽訂《君士坦茨Constance和約》,第一次倫巴底聯盟承認德意志之宗主權,但德意志須放棄在各城市任命官吏的權利。11、塞爾柱帝國,早已沒有當初大塞爾柱帝國的強大,但依舊保持著對周邊6國的宗主權。12、挪威王國,國王斯維列攻擊...
腓特烈一世(綽號“巴巴羅薩”)繼任德意志國王后,為了征服義大利,在位期間多次入侵北義大利,干涉教廷內政。義大利米蘭的貴族後裔阿爾貝托·朱薩諾為了義大利的自由,與北部諸城市貴族聯合教皇組成了倫巴第聯盟,以對抗德意志。倫巴第聯盟戰爭爆發,本片描述了十二世紀這一歷史時期發生的故事。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
在腓特烈一世遭到15個城市聯合抵抗(即倫巴第聯盟),並被打敗。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溺水而死,占領區也紛紛獨立。文化 義大利一直不能統一,羅馬教皇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地位,建立了教皇國,並且偽造了《君士坦丁贈禮》檔案,聲稱當年君士坦丁大帝把羅馬城,拉特蘭宮等地交給了教皇。教會統治非常嚴厲,並且控制...
當腓特烈一世與北義大利邦國的戰爭開始時,曼努埃爾積極地支持倫巴第聯盟並予以經濟和人員、軍隊上援助。被德意志人所毀壞的米蘭城牆在拜占廷皇帝的資助下被重新修復。1176年5月29日,腓特烈在萊尼亞諾戰役(Battle of Legnano)中被倫巴第人擊敗似乎提高了曼努埃爾在義大利的地位。根據愷納摩斯的記載,克雷莫納、帕維亞(...
倫巴第、帕爾馬、威尼斯和教皇組成了強大的倫巴第聯盟,和腓特烈一世的德國軍隊展開了鬥爭。1153年義大利戰爭威脅到了教皇的政權,雖然腓特烈一世達到了恐嚇教皇的目的,不甘失勢的教皇在加冕問題上對皇帝百般阻撓。1166年羅馬戰爭之後,倫巴第聯盟建立(1167),並在1176年雷納諾戰爭(萊尼亞諾戰役)中徹底擊敗皇帝。腓特烈...
義大利的城市剛剛依靠倫巴第聯盟擊退了腓特烈二世的祖父紅鬍子腓特烈一世,他們發現自己正面對一位更恐怖的腓特烈。1226年,腓特烈二世發給條頓騎士團大團長赫爾曼·馮·薩爾扎一個許可狀,準許其征服普魯士。薩爾扎是腓特烈二世一生中最信賴的顧問之一。1227年性格倔強的格列高利九世當選為教皇,他的後半生都在與腓特烈二世...
從1126年開始皮亞琴察是一個獨立城市,是倫巴底聯盟的重要成員。它參加了反抗腓特烈一世的戰爭。在針對它的鄰居克雷默那、帕維亞和帕爾馬,擴大它的疆域。它還從馬拉斯賓那伯爵和博比奧主教手中奪取了對通往熱那亞的道路的控制。很早皮亞琴察的銀行家就開始在熱那亞開辦分行了。13世紀裡皮亞琴察數次被腓特烈二世戰敗,但它...
136.弗里德里希二世在西西里王國。十字軍遠征延期。插手倫巴第 137.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十字軍遠征。同格列高利九世和倫巴第同盟的首次衝突 138.亨利(七世)國王統治下的德意志 139.亨利國王反叛。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德意志最後的逗留 140.弗里德里希二世同倫巴第同盟和格列高利九世進行鬥爭 141.弗里德里希二世同英諾森四世的...
136.弗里德里希二世在西西里王國。十字軍遠征延期。插手倫巴第 137.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十字軍遠征。同格列高利九世和倫巴第同盟的首次衝突 138.亨利(七世)國王統治下的德意志 139.亨利國王反叛。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德意志最後的逗留 140.弗里德里希二世同倫巴第同盟和格列高利九世進行鬥爭 141.弗里德里希二世同英諾森四世的...
維羅納在1797年被拿破崙占領,他結束了威尼斯共和國的統治,在與義大利一起擊敗第一次反法同盟後,與奧地利簽署契約,將維羅納劃為奧地利城市。義大利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與普魯士結盟並最終戰勝奧地利,維羅納回歸義大利王國。羅密歐與朱麗葉生死戀發生地 根據歷史記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殉情悲劇就發生在維羅納。當時是13世紀...
公元568年至773年,布雷西亞是義大利倫巴第36個公國之一。公元774年至888年為法蘭克人所統治。公元7世紀至8世紀作為倫巴第聯盟一部分的布雷西亞省又進入了繁榮時期。在這個時期,城牆得以擴建和加固,人們開始建造普萊托宮和人民塔樓,這是倫巴第引人注目的城市廣場之一。同一時期的圓形大教堂或稱老教堂建築則是羅馬哥特...
削弱了皇帝們在日耳曼和義大利的統治權。當皇帝被暫時逐出教會並且投注於對抗羅馬的戰爭時,帝國的政權就已失去效力。在未受到皇帝的干預或幫助之下,地方上的日耳曼親王團結自己的力量並與維京人作戰。在義大利,興起中的城邦國家聯合起來組成倫巴底聯盟,並拒絕承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地位。因此隨著德意志各諸侯離心傾向的...
1163年腓特烈組織第3次入侵戰爭,沒有進展而擱置。第四次入侵 1166-1168年。腓特烈一世軍隊1167年抵義大利,教皇、西西里和義大利北部其它15個城市共和國組成倫巴德同盟對付德軍。它們在亞歷山大里亞建立堅固設防,保衛義大利北部山區,取得對德國騎士戰爭的勝利。第五次遠征 1174-1177年。1174年,腓特烈一世又一次遠征...
於749年成為巴伐利亞公爵的塔希洛三世於757年承認法蘭克國王矮子丕平的最高權威,但是不久拒絕參加對阿基坦的戰爭。在查理曼統治前期,塔希洛還以自己的名義自行處理宗教和民事事務,拒絕參加法蘭克人召開的大會,基本已成為獨立的統治者。他對阿爾卑斯關口的控制,與阿瓦爾人的聯盟和倫巴第國王德西德里烏斯女婿的地位使他...
拿破崙戰爭之後,瑞士再次成為一個聯邦,各州再次享有高度的自治。不過,1840年代保守派和進步派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最終在1847年爆發了分離主義聯盟戰爭。經過一場幾乎沒有流血的戰爭之後,自由主義的進步派獲勝,獨立同盟於1847年11月被瑞士聯邦解散。法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等保守政權都對自由主義者的獲勝表示不滿,並...
皮埃蒙特之戰是拿破崙時期法國與反法同盟的一場戰役。為了徹底打敗歐洲的第一次反法聯盟,完全解除外來的軍事威脅,法國督政府決定,要在1796年展開積極的軍事行動,即皮埃蒙特之戰。最終,拿破崙取得了勝利,並迫使撒丁王國退出反法同盟。戰爭背景 1793年12月土倫戰役以後,法蘭西共和國所面臨的軍事形勢日益好轉,大獲全勝...
7月他匆忙的締結了《自由鎮和約》將倫巴比割讓給對手以結束戰爭。戰敗後出現的危機氣氛促使弗朗茨·約瑟夫重現開始注意憲法問題,憲法試驗期——聯邦制憲法和中央集團期憲法交替試行,直到1867年。多民族國家 在1864年對丹麥戰爭中,約瑟夫與普魯士結成同盟,企圖以此拖延其在德意志的支配地位,但卻只是徒勞。普奧獲勝後...
對法戰爭 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奧地利、英國和荷蘭結成同盟向法國宣戰。歐根率領一支小型部隊從匈牙利出發,越過阿爾卑斯山,到達義大利的波河平原,渡過阿迪傑河,在7月9日於卡爾皮迅速擊敗卡蒂納元帥領導的法軍。9月1日,歐根在奇阿里附近的奧廖河畔再次擊敗法軍。但他未能攻進倫巴第。1702年,歐根率軍奇襲...
起因是亨利拒絕參加腓特烈對義大利的軍事冒險,而腓特烈認為這直接導致了他被倫巴第聯盟打敗。獅子亨利受到帝國議會的傳訊,他三次都拒絕了。1180年,腓特烈對亨利採取了激烈的行動:他的領地,除了布倫瑞克和呂訥堡以外都被沒收,並由其他諸侯瓜分。獅子亨利的運氣到了最低點,1182年他被帝國會議驅逐出境。他被迫投奔自己...
繼位者彼得三世非常崇拜腓特烈二世,改行親普魯士的政策,他立即下令俄國撤兵,並簽了與普魯士的同盟條約,為腓特烈二世解圍。1763年,戰爭以簽定《胡貝爾圖斯堡和約》告終。條約承認了普魯士對西里西亞的所有權,保障了普魯士在中歐的強權地位。腓特烈二世個人也贏得了大帝的稱號,更樹立了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瓜分波蘭 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