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則耕

倪則耕(1911~1983),安徽省望江縣雷池鄉人。多年在安徽省經濟管理部門工作,為安徽工業做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倪則耕
  • 出生地:安徽省望江縣雷池鄉
  • 出生日期:1911
  • 逝世日期:1983
簡介,生平,事跡,

簡介

7歲隨父去江蘇江寧六郎鎮讀書。12歲寄居江蘇邳縣姑母家。17歲入南京貧兒院。次年,因反院長貪污,被除名失學。民國20年,隨某老師去南洋群島,先後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當過印刷、刻字工,擦過皮鞋,也教過書。民國23年因不甘受人歧視,回國重返六郎鎮

生平

“七·七”事變後,六郎鎮橫遭日軍洗劫,倪隨家人避難於安徽當塗縣。民國28年春,倪隻身出走,尋求抗日救國之路,幾經周折,穿過日偽封鎖,於該年10月抵達皖北和縣,被朱以防(時任和縣縣長)留任為縣政府秘書。為加強抗日救亡力量,倪潛返敵戰區六郎鎮,動員胞弟倪則畋等10餘青年來和縣參加抗日動委會工作團,在南義鎮一帶,常與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新七團政工隊聯歡、座談。民國29年2月倪向朱以防提出書面辭呈,由南義區長侯奕齋(中共地下黨員)介紹參加新四軍。朱以防亦因侯、倪離職加入新四軍而受嫌免職。倪趁機向朱發規勸信,朱表示願意共同抗日,新四軍於是一舉奪取和縣縣城,朱仍任縣長(後投敵),倪任民政科長。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因國民黨軍隊攻打南義,便隨部隊撤離和縣轉到無為。
民國31年初,任無為縣民政科長。同年冬,任皖江行政委員會委員。民國32~34年,先後任和、含縣行政辦事處副主任、主任和皖江行政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從事溝通江南、江北、路東、路西及新四軍二師、七師之間的聯繫工作。抗戰勝利後,在蘇、魯、皖地區堅持武裝鬥爭。解放前夕,擔任巢湖專員公署專員。解放後,歷任皖北區黨委辦公廳主任、省工業廳廳長、機械廳廳長、省委副秘書長、銅官山礦務局局長、合肥鋼鐵公司副主任、省經委副主任等職。

事跡

倪勤於職守,勇於開拓,為發展安徽工業做出了卓著貢獻。20世紀50年代,在馬鞍山培育出“江南一枝花”(馬鞍山鋼鐵廠);在蕪湖工具機廠、合肥礦山機器廠,先後建立崗位生產責任制,榮獲文明生產單位稱號。他努力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刻苦鑽研經濟發展規律。他認為技術與管理是工業現代化的“兩個輪子”。為攻克科技難關,自學俄語、英語和高等數學。自編教材,上大學講課。1975年,在省工交辦當顧問期間,他先後辦了11期輪訓班,培訓1360多名學員,1978年,調省經委當顧問,雖年逾花甲,仍以身作則,堅持上下班制度。當恢復他經委副主任職務時,便主動要求負責管理教育和技術工作,狠抓中青年企業幹部的培訓和進修,培養了大批領導骨幹和技術人才。
1980年,倪倡議創辦安徽企業管理學院,經省委同意,兼任學院籌備處主任。他不辭勞瘁,走遍江淮大地,為建院募資100多萬元。1981年11月,他率領經濟貿易考察組訪問美國,參觀美國經濟管理學院,學習美國培養管理人才的經驗和方法。1982年4月,抱病(肺癌)參加在蚌埠召開的全省工交會議,縱談教育、人才與現代化之間的密切聯繫,贏得與會者的一致讚賞,被譽為思想解放、目光敏銳的“改革家”。同年5月上旬,從滬查病回省,他雖知癌已擴散,卻煥發精神,穿上訪美時的禮服,昂首挺胸走下機艙對在機場迎接他的同志們笑著說:“我這不是紅光滿面嗎?我還要和大家一起乾!”
病重住院期間,他常常瞞著醫生到學院檢查基建工作,他說:“既然知道自己是不治之症,與其坐著等死,不如多做點工作。我要爭取跑在死神前面,看到安徽企業管理學院的牌子掛在學院大門口,爭取兩年內培養一千名廠長。”是年秋他振作精神,衣冠楚楚地參加縣經委主任會議,當他走上講台,台下頓時一片沉寂,他看見一雙雙驚詫的目光,於是手一揮,哈哈大笑起來,“怎么?現在就給我開追悼會?不,兩年之後……”會場立即活躍起來,他接著說:“對於我們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提高經濟效益的實質在於它的領導者對時間的有效利用。”會後,倪回到醫院,咳嗽吐血,四肢無力。除夕,他想寫一份新的工作報告,但手已不聽使喚,頭已僵硬,只好用錄音機錄下自己的構想,聲音短促而沙啞,10多分鐘的錄音卻用3個晚上。
1983年4月中旬,病魔奪去了他寶貴的生命。臨終時,他向省委要求:“喪事從簡,骨灰撒到大蜀山。”老友侯奕齋致輓聯云:“數十年往事,相照人間肝膽,擊掌從戎,撥開迷離霧雨,回首當年,季夏驕陽戰皖水;幾千里豪情,共肩祖國旌旗,揮戈殺敵,收拾破碎山河,招魂此日,中秋皓月渡巢湖。”是年,中共安徽省委授予他“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