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倦尋芳·花翁遇舊歡吳門老妓李憐邀分韻同賦此詞》
- 作品別名:《倦尋芳·墜瓶恨井》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倦尋芳⑴
花翁遇舊歡吳門老妓李憐邀分韻同賦此詞⑵
墜瓶恨井,分鏡迷樓⑶,空閉孤燕⑷。寄別崔徽,清瘦畫圖春面。不約舟移楊柳系,有緣人映桃花見。敘分攜,悔香瘢漫爇⑸,綠鬟輕翦。
聽細語、琵琶幽怨。客鬢蒼華,衫袖濕遍。漸老芙蓉,猶自帶霜宜看⑹。一縷情深朱戶掩,兩痕愁起青山遠。被西風,又驚吹、夢雲分散。
作品注釋
⑵分韻:即幾個人相約規定,用某某字作韻,各人分拈韻字,依韻而賦。花翁:即孫惟信。據劉克莊《孫花翁墓誌》:“孫惟信,字季蕃,自號花翁,開封人。少受祖澤,調監當,不樂棄去。始婚於婺,後去婺游,留蘇杭最久,其依聲度曲公謹之妙。”
⑶分:一本作“塵”。
⑷空:一本作“只”。閉:一本作“閒”。孤:一本無“孤”字。
⑸悔香瘢漫爇:一本無“悔”字。
⑹宜:一本作“重”。
作品鑑賞
“墜瓶”三句,述離恨,也是全詞總綱。“墜瓶”、“分鏡”,都喻兩人離別。“迷樓”,故址在揚州,這裡借代揚州,指花翁與李憐分離之處。此言好像瓶兒墜落在井中,圓鏡裂成兩半一樣,花翁與李憐當年在揚州痛苦地生別離,閨樓中從此幽閉了這可憐的“孤燕”——李憐。“寄別”兩句,花翁相思,此相思也是從離恨中而來。此言李憐後來依附在一家姓崔人的家中,從此花翁不能再見她一面,要解相思情,惟有畫中倩影矣。“不約”兩句,述重逢,扣題中“遇舊歡”。此處是說:花翁與李憐,沒有經過約定,無意中同時把各自的行舟停泊在一處柳蔭下,不期而遇。真是有緣之人終相會,“人面桃花相映紅”啊!“人映桃花”,也暗示了兩人相會在春天。“敘分攜”三句,寫兩人敘說著離別後的再見面時的種種話語。“爇”,點燃,焚燒。“香瘢漫爇,綠鬟輕剪”,點明李憐此時已削髮受戒,身入空門矣。此言花翁與李憐晤面後暢敘分離之苦思,聚會之驚喜的心情。可是懊喪的是李憐已經是剪去三千煩惱絲,摩頂受戒入空門了。“香瘢”,指僧尼頭頂受戒時香炙的瘢痕。
“聽細語”三句,抵得上白居易的一篇《琵琶行》。言李憐雖身入空門,但難忘舊情,且重逢難得,所以拿來琵琶為花翁重操一曲。其聲幽怨,遺恨綿綿。花翁因與李憐分別多年,憂愁幽思得兩鬢斑白,此時重新細細聆聽了李憐的“琵琶幽語”,攪動心底愁思,使他像“江州司馬”那樣“淚滿襟”。
“漸老”四句,狀李憐容顏。“芙蓉”,荷花別名,這裡喻李憐。“朱戶”,借喻櫻唇。“兩痕”,指雙眉。此言李憐雖漸近老境,但容顏仍舊像帶霜的荷花般耐看。她一往情深卻把這一腔熱情深藏在緊閉的櫻唇之內,雙眉緊皺,卻好像遠山蒙上了一層愁霧,更顯得朦朧難察。李憐現在的容顏,在花翁眼中仍舊是“西施”也。“被西風”三句,寫再別離。言西風又起,花翁與李憐兩人所乘之舟也將起帆各奔旅途。這短暫的途中重逢,就像高唐雲雨夢一樣被那西風無情地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