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差行

借差行是指專業銀行各級行(處)在一定時點上,剔除代理人民銀行存、貸款和繳存人民銀行財政性存款以及按一定比例繳存準備金後,全部資金來源小於全部資金運用的差額的銀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借差行
  • 會計分錄:(借)人民銀行往來××存款戶
  • 解決單位:人民銀行一、二級分行
  • 實行時間:1987年
信貸資金調拔,形成背景,

信貸資金調拔

自1987年,信貸資金管理辦法實行計畫與資金分並以後,隨著人民銀行對專業銀行再貸款機制的幾經變化,目前專業銀行對其基層行處一般不再下分借款限額指標,主要通過人民銀行一、二級分行進行短期貸款解決。因此分,總省行對下舉行實撥資金主要分年度性資金和專項資金,以及臨時拆藉資金,在資金清算上採用統一算帳,抵繳抵撥的清算方式,分為動帳又動錢或動帳不動錢的兩種帳務處理形式。上級行下撥計畫或專款資金時,其會計分錄是:
(借)人民銀行往來××存款戶
(貸)信貸資金調撥——××行戶
如果統計資金頭寸,該基層行處為欠繳上級行資金,則可抵繳抵撥解決:其會計分錄為:
(借)聯行往帳——行戶
(貸)信貸資金調撥一××行戶
當下級行收到上級行實撥來資金時,表現為增加在人民銀行收到上級行實撥來資金時,會計分錄為:
(借)信貸資金調撥——上級行戶
(貸)人民銀行往來——存款戶
如果是通過系統內聯行抵繳抵撥,則會計分錄為:
(借)信貸資金調撥——上級行戶
(貸)聯行來帳——××行戶

形成背景

理論上講,在市場經濟特別是金融市場高度發達的國家中,不應該存在所謂“存差行”和“借差行”的概念。因為大家都是有多少存款、放多少貸款(扣除法定存款準備金和超額儲備之後),所以都應該是存差行。即使有“借差行”,它也是在一個國家的某個特定階段存在的一種普遍現象,例如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大家都靠向中央銀行借款過日子;要么它就是個別銀行的不良行為。在我國,之所以國有商業銀行的一些分支機構成為存差行,另一些分支機構成為借差行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按行政區劃設定金融機構和劃分業務跨度。現實生活中的人民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都是按照行政區域設定分支機構,而且按照行政區劃的管轄範圍劃分業務跨度。人民銀行的分支機構只能管理所在行政區內政府所轄範圍內的金融機構,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只能對在上述相同範圍內註冊登記的法人辦理存、貸、匯等金融業務。由於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在空間移動上的局限性,使得居民個人的儲蓄存款也較少跨越行政區域。因為企業及其對資金的需求在各個行政區域內不可能均衡,社會閒散資金在各個行政區域內也不可能均衡,所以,當這兩個不同的函式的變數被行政區劃人為地放在一起時,就必然會出現存差地區和借差地區,而且隨著行政級別的下降,行政區域越小,這種差別會越大。很自然,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除個別國有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外,在存差地區的分支機構就大都成為存差行,在借差地區的分支機構就大多成為借差行。這種格局並非是現在形成的,它起源於“大一統”的銀行時代。
(2)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平衡發展要求的矛盾。我國地大物博,但人口、自然資源分布得很不均衡,生態環境、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平在各個地區差別很大。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地區都客觀存在,只不過地區和地區之間“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而已。但是,如何解決地區發展不平衡卻存在兩種不同的選擇:一種是主要藉助區域優勢互補的市場力量,通過資金跨地區流動來帶動落後地區的發展;另一種是主要藉助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能力,通過分配資金使得落後地區具有更快發展的能力。且不論兩者哪個效果更好,問題是我們在財政已經不具備大規模進行轉移支付能力的情況下選擇了後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藉助分配信貸規模這種手段。經濟發達的地區資金來源多,但規模相對分得少;經濟欠發達或落後的地區資金來源少,但規模相對分得多,缺口靠中央銀行再貸款和銀行在地區間同業拆借來解決。但是,這種辦法能管住銀行(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也管不住),卻管不住企業,“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錢往效益高的地方跑。於是,靠分配規模和再貸款指標轉移到落後地區的資金又通過企業投資流回了經濟發達地區。這樣,就形成了存差行總是存差,而且相對存差越來越大;借差行總是借差,而且借差相對越來越大的結果。
(3)金融壟斷與不發達的金融市場。金融業務集中在少數國有大銀行和間接融資占絕對主導地位是我國金融結構的兩個重要特點。如果直接融資比重比較大、金融市場比較規範和發達,受資金供求關係的影響,資金跨地區的橫向流動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間接融資領域規模與資金的矛盾,相應將存差或借差縮小。但是,在金融市場不發達的情況下,資金在各地區間的橫向流動只能主要靠金融機構來完成,而金融壟斷又使得這一任務主要落在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身上。就這個意義來講,金融壟斷與不發達的金融市場也是存差行與借差行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