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候風藤
- 拉丁學名:Alangium faberi Oliv.
- 別稱:小花八角楓
- 科:八角楓科
- 種:候風藤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科,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4-8m,稀高達10m。樹皮灰褐色或黑褐色,嫩枝被淡黃色星狀毛,後變為無毛。葉互生;葉柄長5-10mm,疏被星狀短柔毛;葉片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10cm,寬1.5-6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上半部具疏齒,上面除葉脈疏被星狀毛外,其餘無毛而略粗糙,下面僅主脈和側脈匯合處有白色髯毛;側脈5-7對。花單生葉腋或2-5朵成總狀花序,長5-8cm;花梗纖細,無毛,長2-3cm;小苞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無毛,易落;花萼杯狀,有5短齒;花白色,花冠5裂,裂片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兩面均被星狀毛;雄蕊10,花絲等長,上部分離,下部聯合成筒,下部被白色長柔毛。果實近球形至卵形,直徑8-10mm,先端具小尖頭,外面密被及色星狀絨毛。種子褐色,表面具深皺紋。花期4-7月,果期7-11月。
生長環境
候風藤生長於海拔400m-1800m的林中。
分布範圍
候風藤分布於北自秦嶺和黃河以南,東起山東、福建,西至雲南東北部和四川東部,南達台灣、廣東和廣西北部的範圍。
主要價值
祛風除濕;舒筋通絡。主治風濕痹痛;癱瘓。
本科
本科主要有毒植物有八角楓和瓜木。八角楓是我國分布最廣泛的一種。其毒性早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就有記載,藥用時使用不當常發生中毒以至死亡。瓜木也具有相似毒性。人中毒主要表現四肢不能活動,頭不能抬舉等肌肉鬆弛症狀,嚴重時因呼吸抑制而死亡。此外,割舌羅及小花八角楓等也有毒。這些植物多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民間歷來用八角楓根治風濕痛,用葉治刀傷出血等症,並可用作麻醉輔助藥。割舌羅在海南島作為催吐劑,印度用於治療麻瘋、梅毒及其他皮膚病和作驅蟲、催吐藥。主要有毒成分是生物鹼,迄今已從割舌羅中分出了幾十種異喹啉類苯駢喹諾里西定型生物鹼,最近又得到兩種液體生物鹼——喜樹次鹼(venoterpine)和dl—毒藜鹼(dl-anabasine)。後者是八角楓和瓜木等植物的主要有毒成分。
候風藤始見於《植物名實圖考》蔓草類:候風藤,南康(在今江西省南部地區南康縣境內)山田膛上多有之。長莖叢生,高三四尺,不作藤蔓。葉如木樨葉,面青綠,背黃白,有赭紋。春開白花,下垂如橘柚花,長瓣五出,反卷向上,中突出黃蕊一簇。以上描述和候鳳藤形態圖所示特徵均與現安息香科植物野茉莉相符。另《植物名實圖考》群芳類載有野茉莉一條,但依據其文字和附圖特徵來看,則非本種,而應是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