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插

倒插

倒插,山西常用方言,是指衣服上的口袋(不是其他口袋)!特指一種跑江湖擺地攤的行銷方式,一般是先送禮品,利用小禮品來吸引顧客的興趣,利用顧客貪小便宜的心理,達到產品的銷售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倒插
  • 來源:山西方言
  • 原意:衣服上的口袋
  • 現意:利用貪小便宜達到銷售目的
  • 發展歷程:明朝到清朝的服飾特點
  • 衰落原因:時代的變遷,不能與時俱進
來源
“倒插”,也簡稱“倒倒”,這是山西的方言。為什麼把口袋說成倒插?這也是有些來歷的。
大家都看過古裝戲。所謂古裝,實際上大體是明朝的服裝樣式,它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袖子普遍很寬。到了清朝,推行馬蹄袖,袖口變窄了,就沒有這么寬了。現代社會和明朝的衣袖相比,不僅寬敞,而且多一個功能,就是可以裝一些小的物件,如手帕之類。
戲曲里也會看到這類細節。袖子裡怎么能裝住東西呢?原來,袖口裡面縫有口袋。這口袋的口子和袖口的方向是倒著的,裝東西要倒著插進去,所以就叫“倒插”。晉中人講話,凡是指稱小一些事物的名詞喜歡用疊音來表示,這種縫在袖口的口袋當然不會有多大,所以就說叫“倒插插”。
到了清朝,改穿滿式的馬蹄袖,袖口變窄了,不便裝東西了,口袋就不再縫在袖口,改在衣襟底下了,方向也不是倒著的,但是“倒插插”這個名字還是保留了下來了。
可是為什麼別的地方不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本來意義上的“倒插插”是明朝以前的服飾,滿清人從關外來,不是這種裝扮,人家也沒有這種說法。統治者的語言總是時代語言的主導,京城地方的說法當然也就隨著變了。
京話歷來是官話的基礎,“倒插”被滿清人擠出京話,不入流了,漸漸地就邊緣化了。至於山西,不知道是因為閉塞,還是山西人執拗,不會在“倒插”問題上與時俱進,抱著這個這個很古老而悠久的名稱不放,但是畢竟時代在變化,語言在變化,於是“倒插”就退化為土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