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個體發育(ontogeny)(individual development)是指多細胞生物體從受精卵開始,經過
細胞分裂、組織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過程。
對於進行
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
從受精卵形成胚胎,而後胚胎生長發育成個體的過程稱為個體發育。從生長、發育、成熟到形成下代的
卵細胞或精子,直至個體逐漸衰老死亡,構成個體發育史。從形態上看,個體發育過程經歷生長、分化和
形態發生。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
概述
被子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可以大致分為種子的形成和萌發、植株的生長和發育等階段。
種子的形成和萌發
被子植物的
雙受精完成以後,一般說來,花被和雄蕊首先凋謝,柱頭和花柱也隨著萎縮,只有子房繼續生長發育。在子房的胚珠裡面,受精卵逐漸發育成胚,受精的
極核逐漸發育成胚乳。
胚的發育
不同植物的胚,發育的過程大體相同,下面以薺菜為例來說明。薺菜的受精卵經過短暫的休眠以後,就開始進行有絲分裂。在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兩個細胞中,靠近
珠孔的一個叫做
基細胞,另一個叫做
頂細胞。
頂細胞經過多次分裂,形成球狀胚體。
基細胞經過幾次分裂,形成一列細胞,構成胚柄。胚柄可以從周圍組織中吸收並運送營養物質,供球狀胚體發育。研究表明,胚柄還能產生一些激素類的物質,促進胚體的發育。在胚體發育完成後,胚柄就退化消失了。
由於球狀胚體頂端兩側的
細胞分裂速度比較快,就形成了兩個突起,這兩個突 起逐漸發育成兩片子葉。兩片子葉之間的一些細胞發育成胚芽,胚體基部的一些細胞發育成胚根,而胚芽與胚根之間的細胞則形成
胚軸。這樣,子葉、胚芽、胚軸和胚根就構成了薺菜的胚(如圖)。
胚乳的發育
受精的
極核不經過休眠,就開始進行有絲分裂,經過多次分裂形成大量的胚乳細胞。這些胚乳細胞構成了胚乳。
多數雙子葉植物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逐漸被胚吸收,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里,這樣就形成了無胚乳種子,如大豆、花生和黃瓜等。多數單子葉植物在胚和胚乳發育的過程中,胚乳不被胚吸收,這樣就形成了有胚乳的種子,如小麥和玉米等。
在胚和胚乳發育的同時,珠被發育成
種皮。這樣,整個胚珠就發育成種子。與此同時,子房壁發育成果皮,整個子房就發育成果 實。
果實和種子成熟以後,便從
母體上脫落下來。如果遇到合適的環境條件,種子就會萌發並長成幼苗(有些植物的種子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才能萌發)。
植株的生長和發育
幼苗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成為一株具有根、莖、葉三種營養器官的植株。植株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就開始形成花芽,接下來便是開花、結果。花芽的形成,標誌著生殖生長的開始。對於一年生植物和二年生植物來說,在植株長出生殖器官以後,營養生長就逐漸減慢甚至停止。對於多年生植物來說,當它們達到開花年齡以後,每年營養器官和生殖器官仍然生長發育。其中營養器官的生長發育包括:根和莖
頂端分生組織的活動,使莖不斷長高,根不斷伸長。與此同時,由於莖和根的
形成層的活動,使莖和根不斷長粗。這樣,多年生植物就逐年長大。
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
概述
胚胎髮育
春季,在溫度適宜時,雌蛙和雄蛙抱對,將卵細胞和精子排在水中,並且在水中完成受精。受精卵的上端是
動物極,下端是
植物極。靠近
動物極的半球叫做動物半球,顏色較深(含色素顆粒),裡面含
卵黃少,比較輕些。靠近
植物極的半球叫做植物半球,顏色較淺,裡面含有豐富的
卵黃,比較重些。這樣一些特點,使受精卵的動物半球朝上,可以吸收大量的
太陽輻射能,從而保證受 精卵發育所需的溫度條件。
受精卵開始發育,首先進行
細胞分裂,這叫做
卵裂(如圖)。第一次
卵裂是沿著從
動物極到植物極的
卵軸方向進行的。第二次
卵裂的方向也是這樣,但是分裂面與第一次的相垂直。第三次
卵裂的方向是與
卵軸相垂直的,但分裂面稍稍偏向
動物極一側。這樣,受精卵經過三次
卵裂就形成了具有八個細胞的胚胎,上面的四個細胞較小,下面的四個細胞較大。
卵裂過程的
細胞分裂屬於
有絲分裂.
卵裂繼續下去,動物 半球的
細胞分裂較快,因而細胞的數量較多,但是細胞 的體積較小。植物半球由於含卵黃較多,
細胞分裂較慢,因而細胞的數量較少,細胞的體積較大。
卵裂進行到一定時期,細胞增多,胚胎就形成了一個內部有腔的球狀胚。這個時期的胚胎叫做
囊胚(如圖),囊胚內的腔叫做
囊胚腔。 由於動物半球的
細胞分裂較快,因此,新產生的細胞就向下推移,覆蓋在植物半球細胞的外面。與此同時,植物半球的一些細胞開始向
囊胚腔內陷入,其周圍的一些植物半球的細胞也被捲入到囊胚腔中。這樣,
囊胚腔就縮小了。在內陷細胞之間出現了凹陷,形成一個新腔,叫做
原腸腔。隨著凹陷的向內逐漸推進,
原腸腔逐步擴大,
囊胚腔進一步縮小。這個時期的蛙胚就具有了三個
胚層:
外胚層、
中胚層和
內胚層,叫做
原腸胚。
原腸胚的
外胚層由仍然包在胚胎表面的動物半球細胞構成;內胚層由內陷的植物半球細胞構成;
中胚層位於外胚層與內胚層之間。這三個
胚層繼續發育,經過
組織分化、器官形成,最後發育成一個完整的幼體——
蝌蚪。 早期的動物胚胎的各個部分,分別發育成動物體的哪些器官、系統呢?1925年,德國動物
胚胎學家福格特想出了一個巧妙辦法。他用無毒的染料將瓊脂薄片染上顏色,再將薄片緊貼在早期
原腸胚的表面。經過一段時間,一些胚胎細胞就被染上了顏色。由於所用的顏料不會影響胚胎的正常發育,這樣,在
胚胎髮育的晚期,通過解剖觀察染色細胞位於什麼器官,就知道形成這個器官的原始細胞在早期胚胎上的位置了。動物
胚胎學家用
同位素標記等方法研究
原腸胚三個
胚層的發育,同樣取得了理想的結果。研究結果表明,原腸胚的外胚層發育成神經系統、感覺器官、
表皮及其附屬結構;中胚層發育成骨骼、肌肉以及循環、排泄、生殖系統等;內胚層發育成肝、胰等腺體,以及呼吸道、消化道的上皮。
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等動物,在
胚胎髮育的早期,從胚胎四周的表面開始,形成了圍繞胚胎的
胚膜。
胚膜的內層,叫做羊膜(如圖)。羊膜呈囊狀,裡面充滿了液體,叫做羊水。羊膜和羊水不僅保證了
胚胎髮育所需的水環境,還具有防震和保護作用,因此,使這些動物增強了對陸地環境的適應能力。
胚後發育
許多動物的幼體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都與成體差別較小,因此,幼體不經過明顯的變化就逐漸長成為成體,如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對於這些動物來說,
胚後發育主要是指身體的長大和生殖器官的逐漸成熟。有些動物的幼體與成體,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如蛙。這類動物在
胚後發育的過程中,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都要發生顯著的變化,而且這些變化又是集中在短期內完成的。這種類型的
胚後發育過程叫做
變態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