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前村位於 大塘埠鎮東部,全村共18個村民小組,1013戶農戶,4028口人。轄區面積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80畝、山地面積15000畝。村裡的主導產業是種植,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180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倉前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
- 面積:13.2 km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1601
- 車牌代碼:贛B
倉前村位於 大塘埠鎮東部,全村共18個村民小組,1013戶農戶,4028口人。轄區面積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80畝、山地面積15000畝。村裡的主導產業是種植,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180元。
倉前村隸屬於深圳市南山區南頭街道。位於南頭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1.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田廈村、大新村。改革開放前,這裡是臨近前海的灘涂,後因填海造地才距前海較遠。始建於明朝,雷姓和陶姓兩戶人家自北方遷至此地並定居下來...
倉前村位於位於可塘鎮西南部,距離可塘墟約3公里,區域面積1.76平方公里,總人口1900多人,310戶,為林姓聚居。村莊簡介 倉前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積716畝,其中水田484畝,水果種植面積237畝,淡水養殖面積120畝,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行政村。因初建村時,穀倉多建於村前,故名“倉前”村,歷來沿用。左鄰上達村...
倉前村 倉前村,隸屬於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塘口鎮。2018年12月,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在各省(區、市)推薦基礎上,經專家委員會審查,擬將倉前村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倉前村委會位於縣城東南方。村委會所在的倉前村是富民縣較大的村落之一,村前土地平整、寬闊,以糧食種植為主,村後山體平緩,適合水果種植。石碾子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
倉前村 倉前村是廣東省清遠市佛岡縣逕頭鎮下轄村,位於逕頭鎮政府中心東南面,共有19個村民小組,2889人,其中黨員64名;耕地面值共1153畝,山地面值為15000畝。
倉前村 倉前村,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貢江鎮轄行政村。
倉前村位於 大塘埠鎮東部,全村共18個村民小組,1013戶農戶,4028口人。轄區面積1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580畝、山地面積15000畝。村裡的主導產業是種植,全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2180元。經濟情況 倉前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暫時沒有集體經濟項目,倉前村菸葉產業300畝、辣椒產業1000畝、苗木花卉基地100畝、油茶...
倉前村 倉前村位於雙水鎮北端,倉前村委會下轄12個村民小組,人口2163人,土地面積3001畝,外來人口1000多人,主要從事制香業。該村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人均收入5500多元,倉前村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制香村。倉前村位於雙水鎮北端,新會小羅公路貫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公路兩旁商品林立,是制香原料的主要集散地。
倉前村隸屬於寶秀鎮寶秀行政村,位於寶秀鎮西邊,距離寶秀鎮2公里,屬於壩區。該村面積有1.87平方公里,鄉村人口1509人。該村海拔144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898.4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648.7畝,其中人均耕地0.56畝;有林地317.8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69戶,有鄉村人口1509人...
倉前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4.00公里, 國土面積3.60平方公里,海拔1650.00米,年平均氣溫15.80℃,年降水量85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葡萄等農作物。有耕地1335.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0畝;有林地4035.00畝。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744戶,有鄉村人口2792人,其中...
倉前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位置及其工作職能而得名。地名含義 村民委員會,即為村民選舉產生的,可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倉前村民委員會負責倉前轄區內的村務管理工作,故名。歷史沿革 1958年為倉前大隊,屬高橋公社,孔城區管轄。1984年廢除公社,設倉前村民委員會,屬高橋鄉,孔城區...
羅源縣飛竹鎮倉前村黨支部黨員志願者服務隊 羅源縣飛竹鎮倉前村黨支部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是由羅源縣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17年10月23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200人,正式成員有92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黃旭美,聯絡團體是羅源縣。
清代,南山街道地域為新安縣典史管屬地,有墩頭村、向南村、倉前村、北頭村、南山村、龍村(今名橫龍岡、南光)、龜廟村(今名桂廟)民國時期,地域初屬寶安縣第一區向南鄉、北頭鄉、南園鄉、南山鄉,後屬第一區南園鄉、南廈鄉,再後屬第一區南頭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第一區南屏鄉 1949年10月,...
黃季成(1911~1986年),倉前村(今涵東街道辦事處涵東村)人。生於清宣統三年(1911年)。人物簡介 季成在上海國立商船學校畢業後,任上海招商局海亨海輪駕駛。不久,升任遠洋級船長。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歷任福州、海口、三江口等地海關辦事處負責人。抗戰勝利後,重返航業界,任遠洋船長。50年代初期...
1919年7月10日,高小霞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南陽鎮倉前村,幼年隨父識字,10歲隨家去鎮海上國小。1932年,13歲時跳級入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學。1938年,從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學高中畢業,並考上西南聯合大學,因為無力去昆明,遂在女中當教員,維持家用。1940年,考上交通大學化學系(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姚全根 姚全根(1928—1948)餘杭縣倉前鎮倉前村姚家角人。1945年3月參加新四軍,1948年11月25日在淮海戰役中失蹤。時為二十四軍七十師二O八團一連戰士
大新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南頭街道。位於南頭街道西南部,距街道辦事處0.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倉前村、常興村、巷頭村。始建於明朝。清康熙年間,因緊靠新安縣城,大新片區很快形成一個繁榮的商業中心,並目產生了一條新的商業街一-大新街。民國初期,大新街店鋪林立,繁華熱鬧,成為當地富人聚居之所。1951...
劉澤雄 劉澤雄,現任汕尾市救助管理站二級主任科員,海豐縣可塘鎮倉前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人物經歷 現任汕尾市救助管理站二級主任科員,海豐縣可塘鎮倉前村黨支部第一書記。所獲榮譽 2021年6月,被中共汕尾市委授予“汕尾市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黃白天,1917年生,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倉前村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黃白天,1917年生,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倉前村人。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0年參加革命工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中共文昌縣便民鄉支部委員、振西區委宣傳委員,縣宣傳部、統戰部、組織部部長,中共文北縣委書記兼...
陰坑口 陰坑口是福建省的地名,因所在地理位置而得名。歷史沿革 倉前村解放初年屬城關區倉前鄉。1958年屬西郊公社山塘大隊。1968年屬西郊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遷出無人居住。地名含義 該地位於陰口旁的山坑中,故而得名 。
大崗腦 大崗腦,因所在位置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位於山崗腦旁,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倉前村解放初年屬城關區倉前鄉。1958年屬西郊公社山塘大隊。1968年屬西郊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遷出無人居住。
南背坑 南背坑,因所在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位於南背旁的山坑中,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倉前村解放初年屬城關區倉前鄉。1958年屬西郊公社山塘大隊。1968年屬西郊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遷出無人居住。
社坑子 社坑子,因所在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位於社子旁的山坑中,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倉前村解放初年屬城關區倉前鄉。1958年屬西郊公社山塘大隊。1968年屬西郊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遷出無人居住。
高雲塍 高雲塍 [chéng](1872年—1941年),又名高建標,南陽鎮原倉前村(現龍虎村)人,著名浙江蕭山籍書法家。是當時中華書局旗下三位著名書法家之一,又是當時上海“蜜蜂畫社”的第一期社員,除了《高書小楷》之外,還出過《高書大楷》字帖,與他人合編《字學及書法》一書等。
謝屋門口 謝屋門口,因姓氏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是由謝姓在此建村,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倉前村解放初年屬城關區倉前鄉。1958年屬西郊公社山塘大隊。1968年屬西郊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遷出無人居住。
細坑塘 細坑塘,因所在地理位置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位於細塘旁的山坑中,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倉前村解放初年屬城關區倉前鄉。1958年屬西郊公社山塘大隊。1968年屬西郊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遷出無人居住。
黃永住 黃永住(1913-1934),福建省羅源縣飛竹鄉倉前村人,革命烈士。黃永住,1934年初參加革命鬥爭,任守善區紅軍游擊隊戰士,參加了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連羅(連江、羅源)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4年在倉前執行任務時被叛徒阮茂龍暗殺犧牲。
嶺排腦 嶺排腦,因所在位置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位於山排嶺的一旁,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倉前村解放初年屬城關區倉前鄉。1958年屬西郊公社山塘大隊。1968年屬西郊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遷出無人居住。
廖屋排 廖屋排是因姓氏和所在位置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該地是由廖姓在山排處建村,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倉前村解放初年屬城關區倉前鄉。1958年屬西郊公社山塘大隊。1968年屬西郊公社前進大隊。1972年遷出無人居住。
郭金和 郭金和,福建省羅源縣飛竹鄉倉前村人。1933年秋參加革命鬥爭,時任豐余鄉蘇維埃赤衛隊隊員,參加了羅源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鬥爭和連羅(連江、羅源)蘇區的反“圍剿”游擊戰爭。1934年在豐余鄉反“圍剿”鬥爭中被敵上地鄉民團圍捕,隨後在羅源縣城關被敵殺害,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