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恤是漢語詞語,讀音fèng xù,解釋為官吏既給俸,又別給恤親之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俸恤
- 拼音:fèng xù
- 注音:ㄈㄥˋ ㄒㄩˋ
- 來源出處:《魏書·甄琛傳》
- 釋義: 官吏既給俸,又別給恤親之祿
俸恤是漢語詞語,讀音fèng xù,解釋為官吏既給俸,又別給恤親之祿。
俸恤是漢語詞語,讀音fèng xù,解釋為官吏既給俸,又別給恤親之祿。解釋 亦作“俸恤”。官吏既給俸,又別給恤親之祿,稱為“俸恤”。出處 《魏書·甄琛傳》:“請取武官中八品將軍已下乾用貞濟者,以本官俸恤領里尉之任...
俸米,讀音fèng mǐ ,漢語詞語,意思為舊時京官的俸祿,以米支給者謂之俸米。解釋 舊時京官的俸祿,以米支給者謂之俸 米。出處 《元史·食貨志四》:“至大二年,詔隨朝官員及軍官等俸改給至元鈔,而罷其俸米。”《明...
廉俸是漢語辭彙,拼音是lián fèng,意思是清代官吏正俸和“養廉銀”的合稱。解釋 清代官吏正俸和“養廉銀”的合稱。出處 鄭觀應 《盛世危言·廉俸》:“我朝建官設祿,正俸之外,加以恩俸,常支而外,復給養廉,體恤臣工,無微不...
旗俸 機構名。清代戶部內設機構之一。乾隆十三年(1748)設,專管八旗官兵之俸餉、賞恤及八旗戶籍檔冊、選秀女排列名單等事。其職官有滿洲郎中、員外郎、主事等,無定員,由戶部堂官酌委,另設額定之經承八人辦事。
俸錢散,是漢語辭彙,解釋為後漢魏郡太守黃香在水災歉收之年,體恤黎民,拿出自己的俸祿分散給飢餓貧民,帶動富有之家出糧救急得以渡過災年。[典源]《後漢書·卷八十上·黃香傳》:“延平元年,遷魏郡(治所在鄴,今河北臨漳縣西...
八旗俸餉處 清官署名。屬戶部,科稱俸餉處。乾隆十三年(1748年)置。掌八旗官兵俸餉及賞恤,並管八旗戶籍檔冊。清官署名。屬戶部,科稱俸餉處。乾隆十三年(1748年)置。掌八旗官兵俸餉及賞恤,並管八旗戶籍檔冊。
光緒三十二年(1906) 置,掌稽核京內外王公百官與駐防官兵之俸餉、養廉及養贍、紅白事賞項,以及各衙門之經費事宜。設郎中三人、員外郎四人、主事三人及筆帖式等官分司其事。司內分置京俸科、外俸科、養廉科、恤賞科及庶務科...
近者以每歲經費,量入不充,外官俸料,據數抽貫,再三思度,終未安穩。念彼外方,或從卑官,一家所給,三載言歸。在公常甘於潔廉,受祿又苦於減克,待我庶吏,豈其然乎?雖憂國之誠,固須贍助,而恤人之慮,將起怨咨...
增大理寺御史台俸錢敕 刑法之司,朝廷重委,是以前王應運,必繇獄訟所歸,庶物無冤,然後陰陽式序。豈獨系於彼相?實亦賴於有司。冀致和平,共期仁壽,宜示優崇之道,以明獎激之方。此後大理寺官員,宜同台省官吏外進,其法...
八旗俸餉處,清官署名。屬戶部,科稱俸餉處。乾隆十三年(1748年)置。掌八旗官兵俸餉及賞恤,並管八旗戶籍檔冊。八旗俸餉處隸屬於戶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其長官為戶部尚書,即現今的財政部長。起源於三國,時...
敕:輦轂之下,封畿之內,承前戶口五千餘萬京兆祿廩不過二百石,俸錢不過三十貫,降至下吏,差次可知。自頃艱虞,且逾星紀,歲有事邊之役,人多盡室之行。閭井蕭然,百不存一,而府縣之俸,十倍平時。官高者因其使名,...
《朝臣假內仍給俸敕》 是唐代李嗣源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 朝臣假內仍給俸敕 有禮於君,克勤於國,為臣所重,自古皆然。其或合朝不朝,即虧匪懈,無病稱病,亦屬自欺。儻異下冰,須資勿藥,臣疾非人情所欲,歸寧光孝治之...
黃自勉,字以洞,號西坡萬曆甲戌(1565)以歲進士,司訓將樂。自勉待士有恩,捐俸恤貧,辭官之後,士人為其刻碑紀念。子南金,字有勵,號用宇。嘉靖戊午(1556)科第八十一名鄉進士,授廣東寧縣知縣,升河南禹州府知府。自勉以子...
《唐音癸簽》:韋左司“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仁者之言也。劉辰翁謂其居官自愧,閔閔有恤人之心,正味此兩語得之。若高常侍“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亦似厭作官者,但語微帶傲,未必真有退心如左...
念其家室,雖未周於屢空;錄以息男,庶或資於薄俸。漢衡宜與一子七品官;司勛員外郎鄭叔矩、檢校戶部郎中路沁、殿中侍御史韓弇、及大將孟日華、辛榮、李至言、范澄、王良賁、樂演明、陽昔、權交成等,各與一子八品官;試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