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生執,教義名詞。亦名“俱生惑”。“二法執”之一。指先天的與生俱有的煩惱。特指貪、瞋、痴、慢、疑等五種根本煩惱。瑜伽唯識家總分兩類:(1)“俱生我執”,指先天的與生俱有的“實我”觀念。《成唯識論》卷一:“此復二種:一常相續,在第七識,緣第八識,起自心相,執為實我;二有間斷,在第六識,緣識所變五取蘊相,或總或別,起自心相,執為實我。”意謂末那識內緣阿賴耶識,或意識外緣“五蘊”,皆能被執為有“我”的真實存在,從“唯識”看,“實我”屬於“心相”。(2)“俱生法執”,指先天的與生俱有的“實法”觀念。《成唯識論》卷二:“此復二種:一常相續,在第七識,緣第八識起自心相,執為實法;二有間斷,在第六識,緣識所變蘊、處、界相,或總或別,起自心相,執為實法。”意謂末那識內緣阿賴耶識,或意識外緣蘊、處、界等法,皆能執以為有“法”的真實存在,從“唯識”看,“實法”屬於“心相”。此中我執與法執之“常相續”,皆指第七識緣第八識所起之心相,但有所不同。同論《述記》卷二末依護法釋,謂“法執”所指範圍寬,“人執”(即我執)範圍狹,故“人執俱時,必有法執;有法執時,可無人執”。又《法苑義林章》卷四謂,“第七俱生執”所緣,總有四說:一雲“緣第八識體及相應(心所)”;二雲“緣第八識見及相分”;三雲“緣第八現行及種”。此三說,皆以第七緣第八為“我”和“我所”。第四正義,“唯緣第八見分,非餘,此識(第七)一類,不容別起‘我所’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