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瑜伽修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瑜伽修行,哈達瑜伽,勝王瑜伽,呼吸控制瑜伽,禪那瑜伽,羯磨瑜伽,巴克提瑜伽,三個階段,指南總結,

瑜伽修行

經典:《薄伽梵歌》,《奧義書》,《瑜伽經
正統的印度瑜伽包括哈達瑜伽、勝王瑜伽、呼吸控制瑜伽、禪那瑜伽、羯磨瑜伽、巴克提瑜伽六大體系。

哈達瑜伽

(Hatha Yoga)——苦行和身體苦修;

勝王瑜伽

(Raja Yuga)——通過抵制所有的欲望,在心理上達到自我克制;

呼吸控制瑜伽

(Pranayama)——它是肯定型的體系,包括喚醒空達里尼(Kundalini),和次第上升的靜心練習。空達里尼(kundalini)是高級身體裡的一種潛在能力。被喚醒時,它穿透六個氣輪或功能中心並且啟動它們。離開導師,空達里尼的喚醒不能把一個人在道路上帶很遠;這種不加鑑別或過早的喚醒充滿了自欺和誤用能力的危險。通過肯定型瑜伽體系的呼吸練習階段(Pranayama)而可能獲得的最高成就,是第五層面的客觀型覺照或者說半覺照。
這前三種瑜伽體系的共同特點是,它們都強調身體(或者說意識的載體)的淨化與準備,而不是直接涉及意識本身的前進。瑜伽的作用類似於外科醫生的作用——切除影響身體內部器官的功能的病疾。
被喚醒的空達里尼本身不能把任何人帶到第七個層面。若是在一個大瑜伽師的指導下被喚醒與引領,它能給予很多罕見的體驗,這些體驗既有優勢又有劣勢。重要的是被喚醒的空達里尼僅僅在一定程度上有幫助,之後它則不能保證進一步的前進。它離不開對至師恩典的需要。

禪那瑜伽

知識之道,可以是對思辨哲學的追求,要么通過獨立思考,要么通過對現存哲學思想體系的研究。也可以通過把心和整個人格專注於迄今心智所領悟的真理來轉化之。這種對靈性實在的深度禪思旨在吸收其內在意義,使其脫離心智玩偶的範疇,成為浸潤並逐漸轉化求道者的最深核心的動力。最終從無知中解脫出來,達到神聖知識,與梵合一。

羯磨瑜伽

行動之道,一般可包括一生為人類服務,通過社會、政治或物質項目,致力於改善人類福利。在這種服務中,驅動因素一般是某種責任感,但它常常被權力、聲名或其它個人利益的欲望所腐蝕。不管怎樣,行動之道會帶來諸多快樂和諸多悲哀,許多歡欣和許多幻滅。它往往對靈魂製造進一步的束縛,還因工作者對具體結果的期待而充滿騷動不安。它更經常造成自我的擴張而非削減。另一方面,將同一個行動之道內在化,會使它變得純潔,安全和自發。在這種情況下,求道者可以仍然致力於人道工作,但該工作卻不再與個人野心糾葛。這種服務不是對某種責任感的機械反應,而是自發愛的自動表現。通過它,人逐漸地變得更純潔,並擺脫很多局限。隨著對行動結果的完全超然,他獲得存在之和諧。在內在認識的啟悟下,行動的生活有助於消除我心並加快達到真理意識的步伐。

巴克提瑜伽

巴克提瑜伽的要義在於忘記宇宙和念記超靈,放棄低級意識和進入高級意識。對宇宙的忘記和不體驗取決於對超靈的念記。根據對超靈的想念,心忘記宇宙。它越想念超靈,就越忘記宇宙。最忘記宇宙,最想念超靈時,它便達到超靈狀態。
修行須持續不斷地想神。通過連續默想阿瓦塔或至師的形象,或口念神名,崇拜者不用任何儀式之媒介,就能達到對神的專注。崇拜的藝術應該發自於內心。應該牢記,發自內心的崇拜首先需要極大的努力。不可能是心想事成。如果一個人決定實修真正的巴克提,他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獲得心的專注,因為相反的念頭很有可能幹擾他的心。因為普通人的心境不願意長時間地保持不變,所以不斷地努力激發奉愛是很關鍵的。相對而言,巴克提瑜伽涉及自忘,可以被每一個人所實修,其道路愉快容易而安全,因為它始終處在大師的悉心關照之下。
在I高級巴克提:一定程度的愛——外在讚美神(shariat)
在II更高級巴克提:更大程度的愛——內在讚美神(tariqat)
分離 —— 渴望與神結合(marefat)
在III最高級巴克提:結合(Wasla)——與神合一(Haqiqat)

三個階段

內在的直覺、靈感和確信
在這個展現知識的第一階段,有一種對靈性現實的更深確信,這是世俗人不可能通過正常認識所達到的。然而,即使這種確信也不是不可動搖的。它僅僅賦予輕微與搖移的神聖知識程度。行者才剛剛開始靈性旅程,還必須面臨很多考驗。在第一個階段,求道者逐漸脫離與物質行動領域的糾葛,並向能量領域上升。
在能量領域,個體接受神聖輻射的能力增加,這給予他一種更大的靈性能力感,更大的知識程度和更深的成就感,雖然這些仍然是間歇的和片斷的。
真正的覺照
神聖知識展現等同於真正的覺照(illumination),求道者獲得對過去、和將來的知識。他已牢牢確立於神聖道路,不復有“墮落”或失去真正覺照的任何危險。考驗依然很多,但他懷著深信、自信和決心來面臨它們。
求道者所體驗的自由,喜悅和覺照大幅度增加,因為心直接與超越的神聖意識交流。在這個更高領域所體驗的喜悅,勝過在物質或能量領域可能體驗的一切快樂。流自上帝的光明、能力、智慧和喜悅源源不斷地輻射而出,對這些輻射的直接注入絕對不再有抵制。個體的幸福是不可言喻的,其視見無遮蔽,能力無抑制,平靜無干擾,認識毫無削弱。他具足無缺,不斷地看見神的真相。在此階段,行者看見神是獨一實在,但他可能會專注於這個萬景之景,也可能會跨越最後的鴻溝,與神合一。
人神合一
在靈性旅程的最後及第三階段,即哈吉卡特(Haqiqat),人與作為無限真理的神合一。這種證悟是自給自足的。人的意識完全與有意識上帝的無限真理合一。個體化的靈魂已經徹底地超越了心,與神性成為一體,從而證悟到自己是無限愛、無限和平、無限喜悅、無限能力和無限知識的源頭。在成道狀態內,神被認識並體驗為唯一的實在。

指南總結

世俗人把引向真理的不同途徑看作差異巨大,或者甚至相互對抗;造成這種看法的個人因素在行道中被逐漸地超越。最終,不同的道路相匯合,其互依性被揭示給求道者。其看到每一條道路都是其它道路的補充。
巴克提或者說信愛通過感受,成為真理的表現。知識之道通過認識,成為對同一個真理的吸收。行動之道被視作受同一個真理所驅使的意志的結果。
在世俗階段,人因性格和環境的具體限制,更為某一條而非其它道路所吸引。隨著求道者逐步掙脫腦與心的具體限制,這些道路在道途中相互融合。即便是瑜伽士強加給自身的枯燥苦行,也會隨個體行內在道路時體驗神愛而開花。
遵循上述任何一條道路,都有可能失去個體心,低級我,又保留著完整的意識。然而只有通過內在道路達到頂點時這才成為事實。
失去有限我的最容易和最安全的道路是通過徹底臣服有意識地與真理合一的至師或神人(阿瓦塔)。個體的過去,將來淹沒於他們那裡;在絕對臣服大師期間,個體不再受那些行動——好的和壞的——所束縛。這種徹底的臣服本身就是徹底的自由。
不同的修行道路,比如道教、佛教、伊斯蘭教蘇非基督教、印度各大瑜伽體系,都提到道。道是一切的生物,包括人類,所面對的最大奧秘。除非且直到人有意識地與道合一併證悟自己與神為一,否則奧秘就不能被揭開或完成;神乃是造物主和造物界合一,在其無限存在中同時包含並超越了二者。
總括來說,修行或證悟神的本然真相,要求徹底放棄分別“我”的虛假個體性。一切的分別和二元感都僅僅是幻相,它由自我生活的業相(印象)所維繫,並表現為淫慾、仇恨和貪婪。通過無私的愛和服務之純潔生活,以及神或至師的恩典,就有可能擯棄這些局限性的業相。通過超越虛幻的分別性面紗,個體化的靈魂得以知道它與神——獨一實在——為一。成道——它在第一個旅行的最後階段的終點和在徹底超越了心領域的第七意識層面所達到——一切生命的目的,它是整個宇宙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