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提瑜伽

巴克提瑜伽,「瑜伽」一詞來自印度梵文,原意為「連線」、「相應」。瑜伽細分起來共有約四十種,包括「八步瑜伽」、「陰陽瑜伽」、「行動瑜伽」、「思辨瑜伽」、「菩提瑜伽」、「那達瑜伽」,以及「奉愛瑜伽」(即「巴克提瑜伽」)等等。所有宗教信仰、修行法門的成就方法都離不開瑜伽。

簡介,修行方法,行動瑜伽,思想學派,反對學派,解脫層面,瑜伽的修行起點,齊頌聖名運動,

簡介

巴克提瑜伽--奎師那知覺簡介
「瑜伽」一詞來自印度梵文,原意為「連線」、「相應」。瑜伽細分起來共有約四十種,包括「八步瑜伽」、「陰陽瑜伽」、「行動瑜伽」、「思辨瑜伽」、「菩提瑜伽」、「那達瑜伽」,以及「奉愛瑜伽」(即「巴克提瑜伽」)等等。所有宗教信仰、修行法門的成就方法都離不開瑜伽。

修行方法

八步瑜伽是指守意、持戒、打坐、調息、撤回、把持、冥想等控制感官的修行方法,專為知識和智慧都比較欠缺的初習者而設的,目的是通過這些機械方法,引導修行者控制心意,從而最終能夠冥想至尊主,其有效性在真正體驗到奎師那知覺時便失去了。由於現在人們一般所見的瑜伽屬於這一類,因此,他們往往錯誤地認為瑜伽只是一種體操式的形體鍛鍊方法,或最多只是一種與氣功大同小異的修練方式而已。這是因為對瑜伽的真正概念不了解。
巴克提瑜伽

行動瑜伽

對奎師那知覺實踐的解釋被稱為行動瑜伽,而思辨瑜伽則是導向奉愛瑜伽的一條途徑。直接的奎師那知覺是奉愛瑜伽。在奎師那知覺中,八步瑜伽也自動得到修習。奎師那知覺意味著在完全了悟人與至尊主絕對關係中行事,而這知覺的完美境界便是完全了知奎師那,或至尊人格神。任何宗教或修行法門最後必須通過奉愛瑜伽的修習才可能徹底解脫,最終達到完美,否則一切均是徒勞。

思想學派

在印度,對絕對真理的認知有二種基本的思想學派:非人格主義和人格主義
非人格主義者對《韋達經》進行斷章取義、心智推敲的理解。他們認為,終極的一切都是上帝,因此,最後我們應該覺悟到我是上帝,你是上帝,上帝是我們。這個理論得出的結論是:「上帝是一」。他們相信,在靈性國度,沒有形象,沒有實景,所有一切只是「光」和「一」。但實際上,根據經典,這只是覺悟真理的第一個階段,稱為「梵覺」。持此觀點的人們被稱為「瑪亞瓦迪」(Mayavadi),即:假象宗。這個理論有違《韋達經》的終極論點。《韋達經》說,生物體與至尊主,二者皆為永恆,又都是個體(nitya yukta upasate)。即使不依照《韋達經》,在邏輯上這個理論也講不通。如果我們的終極都是上帝,但只是被虛幻所蒙蔽,而我們認為,靈性生命意味著消除這種虛幻,以覺悟到我們自己是上帝,那么就是說,我們現在處於假象之中,因為我們沒有覺悟到這點。如果這意味著上帝處於假象中,那也就意味著假象比上帝還要偉大,那么所謂的覺悟、解脫也變得毫無意義了。這種觀點荒謬絕倫,因為上帝的定義是:他是至尊主,是萬原之原,所有原因的原因;是萬源之源,所有源泉的源泉。

反對學派

與上述理論相反,直接來自於至尊主奎師那使徒傳系的人格主義外士那瓦宗則認為:上帝是至尊者,具有永恆、知識和極樂的形式。我們,生物體也同樣是永恆的。通過對至尊主的服務、奉獻,或巴克提,我們與至尊神首保持著永恆的直接聯繫,從而擺脫了在虛幻的物質世界中的各種痛苦和煩惱,得到永恆的解脫。這便是覺悟真理的最高層面:至尊人格神首博伽梵。在《韋達經》、《奧義書》中對此都有非常明確的闡述。

解脫層面

巴克提瑜伽的解脫層面與佛教所講的解脫層面的意義是不同的。佛教的解脫只是通過思辨及體證明白物質世界虛幻的一面(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從而達到涅槃寂靜的境界。涅盤的本意是「寂滅」,也就是熄滅自己的物質欲望,從而能夠保證在靈魂離開軀體的時候,不致被物質假象所迷惑和誘惑,而重新墮落到三界六道的生死輪迴當中。達到涅槃就是讓自己的心意「如如不動」,避免因為心意的動盪而再次投生到物質世界中去。但由於靈魂的本性是「動」而非「靜」,靈魂不可能像石頭那樣無聲無息地在涅盤中寂靜無為,永享極樂。因此,在小乘的「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之後,大乘教義中又增加了一個「無住涅槃」,主張「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這正反映了佛教高僧大德們對靈魂本具活動的自性的進一步了悟與認同。

瑜伽的修行起點

巴克提瑜伽的修行起點便是從這個已經認識到靈魂自性的特點和屬性時開始。一位純粹奉獻者已經是一位解脫了的偉大的靈魂。每位靈性導師在一開始便會告訴你:你不是這個軀體,而是靈魂。一個人能完全認識到這一點,對這一點毫無疑惑,他已經達到了解脫的境地。認識到這一點後,你才能開始了解靈魂的本分是什麼?他的永恆的構成地位是什麼?他從何處來,應回何處去?他的永恆活動內容是什麼?這些問題是無法從普通生物那兒得到的,因為他們也處於假象當中。而只有至尊主、上帝以及他的純粹奉獻者、我們的靈性導師才能給予我們正確的答案。一個人如果對權威經典有堅定的信心,具足圓融智慧,他根本不需要再浪費自己有限的人生,去通過一系列的體悟(如:打坐、參禪、觀想等)親自驗證已經被經典和聖人們所確定的結果。
外士那瓦宗把主奎師那親自向阿爾諸那講述的《博伽梵歌》當作他們的主要經典依據。在《博伽梵歌》中涉及到五個主題:上帝、生物體、時間、物質自然,以及業報。其中,前四項:上帝、生物體、時間和物質自然都是永恆的。而業報,或因果律則是短暫的。上帝是原始、永恆者,生物是他永恆的擴展,通過愛的交流而連線。然而,我們都生活在物質世界這個假象中。儘管物質自然中的個體展示都是短暫的,但物質自然也是永恆的。物質自然是主的能量,產生出所有這些短暫的物質展示。而物質能量是永恆的。同樣,時間也是永恆的,是至尊主非人格性的展示。時間是威力無比的,沒有人能夠抗拒時間因素的影響。而業報卻不是永恆的,它可以被改變,甚至停止。每一個行為都有平等和相反的反應。「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因果律。然而當生物體完全皈依了至尊主,他的業報就可以得到改變,甚至停止。正如主奎師那在《博伽梵歌》中所言:「放棄一切宗教,只是皈依我。我將把你從所有的惡報中解救出來,不要害怕。」

齊頌聖名運動

修習巴克提瑜伽的中心是唱頌瑪哈曼陀羅的齊頌聖名運動。瑪哈曼陀羅由十六個字組成:
哈瑞奎師那,哈瑞奎師那,奎師那奎師那,哈瑞哈瑞
哈瑞茹阿瑪,哈瑞茹阿瑪,茹阿瑪茹阿瑪,哈瑞哈瑞
「奎師那」是至尊主的一個名字,意思是「最具吸引力」。任何能夠吸引你的事物,其根源都來自至尊主。因此,至尊主又被稱為「茹阿瑪」(Rama)。「茹阿瑪」的意思是「最高的永恆快樂」。
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生物都在尋求快樂。因此你可以說,直接或間接地我們都在尋求奎師那。唱頌哈瑞﹒奎師那瑪哈曼陀羅就是直接尋求奎師那的一種方法。
「哈瑞」一詞是呼喚奎師那的神聖能量。如同太陽通過它的熱和光的能量照耀我們,至尊主通過他各種各樣的能量展示他自己。如果至尊主是萬物之源,那么一切我們所能見及不能見的都屬於至尊主的能量。
我們每個人都在千方百計地追求快樂,但是我們越努力就越困擾,我們的生活也變得越複雜。然而當我們將自己與奎師那及他的能量置於和諧之中時,我們便回歸自然、純粹的知覺狀態之中。這就叫「奎師那知覺」。
奎師那知覺並非強加於頭腦中的事物。相反,它已經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在之中,像火柴中的火焰,等待覆蘇。唱頌哈瑞﹒奎師那會恢復我們自然、純粹的知覺。瑪哈曼陀羅是一種音振,它能淨化人的心意,使它從煩惱和虛幻中解脫出來。不分宗教,不分國家,不分膚色,不分性別,任何人都可以唱頌這個曼陀羅。無需付費,不需加入任何組織,也不需徹底改變你的生活。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做什麼,你都能夠試著為你自己唱頌,並體驗它的結果。
奎師那和他的能量完全存在於曼陀羅的聲音之中,因此即使我們不懂梵文,或不理解它的程式,只要與奎師那連線上,我們就會快樂,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崇高。
修習巴克提瑜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範和戒律,以通過內在及外在的形式淨化自己,使自己的身、口、意隨時隨地處於對至尊主的冥想和服務之中(即處於奎師那知覺中)。巴克提瑜伽的修習必須在一位使徒傳系中的靈性導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對有關經典正確無誤的理解,以及對修行方法循序漸進的掌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