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師範學院的淮河流域上游文化研究工作起步較早。1987年,以李淑毅、丁三省、龔佩蓮、姚學賢等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學者開始了對淮河上游地區古代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工作,學校成立了“古籍整理研究所”,並得到了河南省教育廳大力支持,拉開了我校淮河流域文化研究的序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信陽師範學院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 外文名: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in henan province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base
- 代表:丁三省、龔佩蓮、姚學賢
- 特點:田野調查與理論分析相結合
近年來,以文獻整理與理論探討相結合、田野調查與理論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以跨學科集團攻關的方式對淮河流域尤其是淮河上游地區的民間宗教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歌曲、民間戲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全面的研究,形成了“民間宗教音樂研究”、“民間舞蹈研究”、“民間歌曲研究” 和“民間戲曲研究”四個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培養出一支學有所長、術有專攻、勤奮敬業的學術團隊。
目前,研究基地擁有專職研究人員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7人;校內兼職人員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5人;校外兼職研究人員3人。形成一支學術力量較雄厚、研究方向明確、特色比較突出的學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