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睿周報(第1期)》是由北京信睿報業有限公司出版的雜誌,作者是《信睿周報》編輯部。
基本介紹
- 書名:信睿周報(第1期)
- 著作權:北京信睿報業有限公司
- 類型:雜誌
閱讀以學習沉默之道,《信睿周報》(國內統一刊號:CN11—0224)——一份倡導“新話語、新生活”的綜合性新聞和文化類周刊。因為這個社會的躁動,她倡導安靜。只有先安靜下來,才能專心地閱讀、獨立地思考,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因為這個社會的拜金、功利、冷漠,她倡導友善、分享、健康,倡導節儉、獨立、清廉、綠色。她嚮往自由、幸福以及免於恐懼。
為什麼我們知道了更多、得到了更多,困惑也更多?是什麼讓我們的所得並非所想?為什麼信息越多,噪聲也越多?如何從爆炸性增長的噪聲中,尋找真正有用的信號?這些問題若能解決,將幫助我們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領域走得更遠。
【信號與噪聲:大數據的真相】
我們天真地相信各種(預測)模式,卻沒有認識到這些模式在我們進行假設選擇時根本不堪一擊,因此總會帶來慘痛的後果。這些大數據終將推動社會進步,至於這種進步的速度有多
快,或者進步的同時是否還會倒退,這些都取決於我們自己。其中的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找到足夠科學的方法,去除噪聲,發現信號。
【股票市場可以預測嗎?】
本文的兩位主角——法瑪和希勒,恰好在前不久同時獲得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一般看來,這兩位經濟學家的觀點是相左的,但作者用出生於300年前、與亞當·斯密同時代的托馬斯·貝葉斯將兩個人統一在了股票市場預測這個特殊的領域。看了本文,也許你就不會對諾貝爾獎評審們的這次抉擇感到費解了,更重要的,你也許能從中吸收可以馬上套用於投資領域的知識。
【警惕“慢變數”:危機、失敗和偏見】
慢變數離我們很遠,跟我們沒有直接的聯繫,變化速度很慢,但這些因素很可能是決定大趨勢的根本原因。
【我們村裡的事:關於Web2.0這個時代】
2006年,韓寒和白燁在網上展開了一場“罵戰”。僅僅幾個回合,白燁就偃旗息鼓,韓寒“大獲全勝”。這本是一場鬧劇,卻被貼上了許多標籤,如:新生的80後作家戰勝了迂腐的傳統文學批評家、多數派戰勝了少數派、民意戰勝了權威,等等。作者應《soho小報》之邀,寫就本文。7年後的今天,各種喧囂不但沒有消褪,反而日見其多,因而重刊本文,以饗讀者。
【盧安達總統卡加梅:與眾不同的獨裁者?】
卡加梅利用與權貴的親密關係和在國家發展中取得的成就來平息民眾的批評和憤怒。此外,他還利用西方的內疚心理,針對性地提醒他們如果放棄援助就等於扼殺了盧安達的未來。
卡加梅們如此擅長組織和管理,卻視民主為糞土草芥。“這些傢伙不曾,也永遠不懂得開放的真諦,”某非營利性反種族滅絕組織創始人約翰·普倫德加斯特說,“有的只是害怕。”
【賈伯斯和蘋果鮮為人知的研發故事】
2007年1月,橫空出世的iPhone為蘋果公司贏得滿堂彩,實際上卻是賈伯斯生死攸關的背水一戰。第二版iPhone工程機採用了拋光全鋁製機身,相當有質感,這是賈伯斯和設計總監艾維的得意之作,然而兩位藝術家對金屬材質阻礙無線通信傳輸的理論一無所知,導致他們的作品姑且只能被稱作一塊“銀磚”。兩位位高權重的仁兄於是突發奇想,“在手機殼上加一條細縫,無信電信號不就有通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