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壟斷揭秘

信息壟斷揭秘

《信息壟斷揭秘》是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鄢顯俊。該書既是作者主持的200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信息技術革命與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研究”)的最終結題成果,也是作者的博士論文。本書主要包括信息技術革命的緣起及內涵、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革命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信息壟斷揭秘
  • 作者:鄢顯俊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2月1日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內容摘要,此書的幾個創新點,目錄,

圖書信息

圖書全名:《信息壟斷揭秘:信息技術革命視閾里的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
項目來源:國家社科基金2006年度一般項目:“信息技術革命與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研究”,編號:06BKS025
項目類別:馬列/科社
項目結題時間:2010年8月,驗收合格,證書號:2010085
字數:50萬字
作者:鄢顯俊,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2月1日第1版
責任編輯:張林、藺虹
定價:48元
平裝:415頁
開本:16
ISBN: 9787500499190, 7500499191
條形碼: 9787500499190
尺寸:23.8 x 16.8 x 2.2 cm
重量: 567 g

作者簡介

鄢顯俊,男,1966年生,雲南昭通人,現任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擔任“雲南大學學術委員會政治學分委員會”委員。分別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學士(1989.7,黨史專業)、清華大學法學碩士(2004.6,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雲南大學法學博士(2010.12,科社與國際共運專業)。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在中國社科院和中國科學院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篇,論文三次獲得“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
學術研究方向:1.現代科技革命背景下的當代資本主義變遷及“兩制”關係;2.現代教育理論與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信息壟斷揭秘

內容簡介

這是作者十一年研究的心血之作。這一研究肇始於《信息資本與信息壟斷——一種新視野里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與政治》(京),2001年第6期,作者在國內學界率先提出“信息資本”與“信息壟斷”這兩個概念並對“信息壟斷”進行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追蹤研究……。
此書揭示——
★ 信息壟斷的前世今生
★ 信息壟斷的掘金之路
此書是——
★ 國內第一部以技術創新史和商業競爭史的視角全景刻畫英特爾和微軟壟斷之路的學術著作
★IT廠商生存修煉必讀,IT“發燒友”科普經典
《信息壟斷揭秘-信息技術革命視閾里的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本書的創新之處和主要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本書所研究的問題具有創新性。第二,本書所研究的視角具創新性。第三,本書研究的內容具有創新性。第四,本書既很好地遵循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又大量借鑑了西方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多種科學方法。第五,本書文筆暢,可讀性強,許多段落或篇章,行文表達頗具文學色采,讀來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內容摘要

信息技術革命是當代最重要的科技-產業革命,它發生在20世紀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美國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造著人類社會。就技術和社會互動的角度觀察,在美國特定歷史時期發生的信息技術革命是一個複雜的、與社會相互作用中展開的過程,美國社會為信息技術革命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經由信息技術革命“重塑”的當代資本主義被稱為信息資本主義,在其形成過程中誕生了信息壟斷,它指獨占信息核心技術的信息產業壟斷資本、憑藉其市場權力,濫用智慧財產權以攫取高額利潤而實施的一種壟斷,是當今資本主義微觀經濟領域最值得關注的現象,對資本主義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對它鞭辟入裡的解剖將為科學認識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提供一扇獨特的“視窗”。
信息壟斷起源於信息經濟形成和信息產業勃興的20世紀80年代,成熟於90年代。信息壟斷的實質是對知識的壟斷,其表現形式是壟斷IT核心技術。信息壟斷的發展史也就是全球計算機軟體巨頭微軟公司和CPU晶片巨頭英特爾公司的發家史,其產業代表是英特爾公司和微軟公司結成的Wintel聯盟。而值得警惕的“另類信息壟斷”所造成的影響逐漸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心:它有可能成為資訊時代美國控制網際網路“話語權”的重要手段。
“信息壟斷生態環境模型”揭示了信息壟斷賴以生存的特殊生態環境,它由信息壟斷的產業環境、產品基礎和法律環境三大要素構成。信息壟斷廠商熟練地運用法律策略和無所不用其極的商業策略打壓競爭並侵害消費者。為此,它遭遇了美歐日韓各國頻頻發起的反壟斷調查和訴訟。
信息壟斷在發展過程中孕育了對抗自己的“內生反對力量”。這就是“自由軟體”運動以及由此引發的“開源軟體”運動。前者堅決反對微軟代表的資本主義“私有軟體”制度,堪稱“信息資本主義時代‘賽博空間’里空想社會主義。後者試圖探索一條“自由軟體”商業化運作的道路,而且獲得成功,這是理想妥協於現實的必然結果。
信息壟斷的本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入資訊時代的特殊體現。任由信息壟斷泛濫將對經濟公正乃至社會公正產生重大危害。而且,作為一種超經濟的、強大的“戰略武器”,信息壟斷還能夠被廣泛運用於國家利益之爭。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除了信息壟斷這一微觀層面的經濟現象外,還表現在中觀和巨觀的其他所有領域,在信息技術範式的“重塑”下,信息資本主義的種種新變化表現為“創造性破壞”的多維、量化展示。除此,“數字鴻溝”代表了當代資本主義新型的兩極分化。探討國家間“數字鴻溝”的測度方法和量化表現,將更有助於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內在規律以及所蘊藏的危機。
信息資本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是資訊時代最複雜的“兩制”關係,其特徵可用:“共時態並存中的相互借鑑與糾結髮展”來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信息資本主義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發生緊密聯繫和互動,這種複雜關係的演進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一般規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關係的原理。促使這種錯綜複雜關係產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日愈全球化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動能所致,這是馬克思早年所指的“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與傳統資本主義相比,當代資本主義的確發生了諸多引人注目的新變化。但資本主義的本質依舊。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具有兩大本質特徵仍舊如故,第一,它生產的產品是商品,即商品生產無所不在;第二,社會生產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榨取剩餘價值。
綜合馬克思“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解讀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必須看到,“兩個必然”揭示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客觀趨勢,而“兩個決不會”則強調了不同社會生產方式更替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總之,當代資本主義仍然有長足的發展空間。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態度是:以變化的眼光看待變化本身。
信息技術革命開啟了人類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變遷歷程。運用ORBICOM提供的測量方法,通過多維度量化考察中國特色的信息化進程,比較它與信息資本主義的差距及中國的追趕特點。可以看到,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開發中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創的中國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人類社會信息化進程中超常規發展的典範,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為應對以信息技術革命為典型代表的當代新科技革命的挑戰,中國的國策是: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

此書的幾個創新點

研究角度的創新。科學社會主義關於“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研究是一個非常龐大而且及其複雜的問題,通常的研究特點都屬於“宏大敘事”型的研究,這些研究往往從較為巨觀的視角出發,構築一個龐大的體系來研究資本主義所有領域、所有問題並囊括所有類型的資本主義。從微觀角度切入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研究並不多見。考慮到科技--產業革命在社會變遷中的巨大作用,而信息技術革命作為當代最重要的科技--產業革命,其作用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科技—產業革命。有鑒於此,本研究以信息技術革命為立足點來觀察當代資本主義——即研究美國為代表的發達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變化並探討蘊藏其中的規律並運用SST理論綜合考察信息技術革命與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複雜互動關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研究的突破口聚焦於資本主義信息化進程中產生的信息壟斷,豐富了學術界的當代資本主義發展變化的研究。
研究對象既問題的創新。 依照研究角度創新的邏輯,進而把創新的突破口聚焦於當代資本主義微觀經濟領域出現的最新壟斷形態——信息壟斷,以此管窺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這是研究對象暨問題的創新。基於此,用“解剖麻雀”方法、以信息壟斷作為觀察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視窗,由點及面,由特殊到一般,由微觀研究到中觀討論進而巨觀闡述,通過研究信息資本主義條件下,信息壟斷的起源、特徵、產業代表及“另類信息壟斷”等問題,尤其是信息壟斷賴以生存的的特殊“生態環境”、競爭策略,信息壟斷與反壟斷的博弈,信息壟斷的內生反對力量、本質及危害,信息技術範式對當代資本主義的“重塑”即當代資本主義“創造性破壞”的多維表現及信息資本主義發展前瞻等問題。之後,進一步探討與信息資本主義共時態並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信息化進程的特點與規律,以及中國應對信息技術革命挑戰而制定的國家創新策略。
總之,以信息技術革命為切入點,通過研究信息資本主義微觀經濟領域的新型壟斷——信息壟斷來管窺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在國內學界尚屬初步探索,其學術價值有待實踐進一步檢驗。著名社會學家彭玉生在談及社會科學研究“評價好問題的參考標準”時指出:“原創誠然可貴,但卻真金難求。研究新現象往往能提出新問題,但新現象本身的獨特或罕見性未必是創新。用新資料研究老問題,儘管有價值,但絕不是創新;而對一些老話題或普通現象以嶄新的視角提出研究問題則可能具有獨創性。”顯然,本研究就是力圖對“老話題或普通現象”——“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以嶄新的視角提出研究問題”,即通過對資訊時代如同空氣一樣瀰漫在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信息壟斷的前世今生進行抽絲剝繭的解剖,以此作為切口來探究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在此基礎上追求研究問題的“獨創性”。
微觀層面研究方法的創新。在微觀層面提出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研究架構,採用西方學界常用的“範式分析法”及其具象——“信息技術範式”,以此作為分析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具體的操作類研究方法,該方法的邏輯主線就是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變遷。就目前查閱到的中文文獻看,很少有學者運用這一方法對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還運用OECD提供的“信息社會統計模型”和ORBICOM研發的“國際數字鴻溝模型”,測度了中國特色的信息化與已開發國家和中等已開發國家信息化的差距並探究了中國特色信息化的發展規律。
研究工具的創新。在研究中,為了說明影響事物發展的多維變數間的關聯性,研究還大量使用了能夠形象描述這種複雜關係的原創性圖表和邏輯框架圖,使得對相關問題的闡述更加生動和形象。以“序言”前的“全篇研究邏輯框架圖”為起點,以最後一章“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邏輯結構圖”為終結,這樣的研究工具創新幾乎貫穿研究全過程,在第一、二、三、四、六、七章得到充分展現,使嚴肅的學術論文因此變得樣式生動且更加深刻、耐讀。
研究資料運用的創新。針對信息壟斷的研究在國內基本沒人涉足,相關資料較為匱乏,因此大量資料必須藉助英文文獻,這雖然增加了研究的難度,但無意中也成為本研究的一個創新所在。較多使用英文文獻及權威資料成為本研究的一大特點,也是優點。研究總計採用英文文獻24份,絕大多數為電子文獻,下載自:美國政府相關網站,如商務部、勞工局、人口統計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聯合國貿發組織官方網站、世界銀行官方網站、經合組織官方網站、美國知名的學術網站、社團組織網站和企業網站等等。諸多權威英文文獻和資料、數據的獲得,增強了本研究的客觀性並使所開展的研究能夠站在學術的最前沿。這也非常貼切地展現了本研究所揭示的信息技術革命的威力:它極大地改變著人類交往方式,人們獲取信息更加高效、快捷——只要擁有一部能上網的電腦,只要能夠熟練運用英文搜尋引擎,研究者就可以獲得異常豐富且權威的資料。
6. 研究結論的創新。研究結論的創新主要表現為對一系列問題的深化與拓展,豐富了學界對信息技術革命背景下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研究,具體如下:
1)信息技術革命促使當代資本主義演變為信息資本主義。信息壟斷是信息資本主義微觀經濟領域的特殊壟斷現象。信息資本主義並沒有超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歷史範疇,新的稱謂意在揭示當代資本主義進入資訊時代後的顯著特徵。
2)信息壟斷起源於信息經濟形成和信息產業勃興的20世紀80年代,成熟於90年代,其產業代表是英特爾公司和微軟公司結成的Wintel聯盟。在信息壟斷形成過程中,還誕生了一種值得警惕的特殊的“信息壟斷”,即對網際網路核心設施的壟斷。
3)通過構建信息壟斷的“生態環境模型”可以揭示其賴以生存的特殊“生態環境”,涉及產業環境、產品基礎和法律制度三大要素。為維護其壟斷地位,信息壟斷廠商實施了一系列法律策略和商業策略。自Wintel聯盟形成以來,信息壟斷所面臨的壓力主要不是來自競爭,而以歐美各國風起雲湧的反壟斷調查和訴訟。
4)信息壟斷的“內生反對力量”是“自由軟體”運動以及由此引發的“開源軟體”運動,它是歷史悠久的資本主義“左翼運動”在資訊時代的表現,是信息資本主義時代“賽博空間”里的空想社會主義。
5)信息壟斷的本質就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進入資訊時代後的特殊表現。信息壟斷是資本主義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型壟斷,其危害已超越經濟層面而涉及到一國的產業安全、經濟安全、信息安全乃至軍事安全。
6)經由信息技術革命對資本主義的“重塑”,當代資本主義在一個多維度的領域繼續其“創造性的破壞”的過程,而“數字鴻溝”的出現則代表了當代資本主義新型的兩極分化,對其深入研究有助於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內在規律以及所蘊藏的危機。
7)信息資本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是資訊時代最複雜的“兩制”關係。其特徵可用:“共時態並存中的相互借鑑與糾結髮展”來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信息資本主義在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開始發生緊密聯繫和互動,這種複雜關係的演進符合馬克思主義關於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關係的原理。

目錄

作者自序:“信息壟斷”何以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研究領域的一個好問題?
本書研究架構
前言
一 問題的緣起和研究的意義、研究的方法
(一)問題的緣起
(二)研究的意義
(三)研究的方法
二 文獻綜述
(一)信息技術革命的緣起及內涵
(二)信息技術革命促成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
(三)壟斷理論的爭鳴及信息產業的壟斷現象
三 相關概念界定
(一)信息技術與信息技術革命
(二)信息化、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
(三)資本主義、信息資本主義與信息壟斷
四 研究的難點和主要創新點
(一)研究的難點
(二)研究的主要創新點
第一章 信息技術革命的起源與信息壟斷的歷史進程
第一節 信息技術革命及其社會歷史原因
一 信息技術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深刻的科技一產業革命
二 信息技術革命的社會歷史原因:基於sst理論的分析
第二節 信息壟斷的歷史進程
一 信息壟斷前史——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萌芽(20世紀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二 信息壟斷的萌芽——信息產業和信息經濟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
三 信息壟斷的形成與發展——信息經濟基本形成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
第二章 信息壟斷的產業代表及“另類信息壟斷”
第一節 信息壟斷的產業代表:“wintel聯盟”
一 何謂wintel聯盟
二 信息壟斷暨wintel聯盟的特徵
第二節 值得警惕的另類“信息壟斷”:網際網路核心設施壟斷
一 網際網路核心設施壟斷的含義
二 網際網路核心設施壟斷所面臨的壓力及其變革
第三章 信息壟斷賴以生存的特殊“生態環境”
第一節 信息壟斷的產業環境:信息產業及其加速度規律
一 “摩爾定理”(moore's law)揭示信息產業的加速度規律
二 “摩爾定理”對信息壟斷的意義
第二節 信息壟斷的產品基礎:信息產品的諸多特性
一 信息產品的生產具有高固定成本、低邊際成本的特徵
二 信息產品能夠對用戶產生極強的“鎖定”(lock-in)效應
三 信息產品具有極強的“時效性”
四 信息產品具有“網路效應”
第三節 信息壟斷的法律環境:嚴密的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
一 美國的智慧財產權法律制度簡介
二 美國在全世界率先開啟對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保護的先河
第四章 信息壟斷廠商的市場策略及其與反壟斷調查的博弈
第一節 信息壟斷廠商的法律策略:揮舞“智慧財產權的大棒”維護壟斷
一 計算機軟體保護肇始之作:“蓋茨致計算機愛好者的公開信”
二 專利戰略這向來都是英特爾克敵制勝的不二法寶
三 “盜版”痛並;陝樂著:微軟的全球反盜版行動
第二節 信息壟斷廠商的商業策略:“知識霸權”主宰下的贏家通吃
一 “捆綁”(bundllng)策略:競爭對手揮之不去的夢魘
二 oem策略:唯我獨尊的“知識霸權”
三 “歧視性價格”策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用戶生存狀態
四 “標準戰爭”:得標準者,霸天下的終極致勝之道
第三節 信息壟斷與反壟斷調查的博弈:魔道相長的激烈對抗
一 美國反壟斷法律制度與微軟、英特爾遭遇的反壟斷調查及訴訟
二 歐盟、韓國和中國台灣針對微軟、英特爾的反壟斷調查和訴訟
第五章 信息壟斷的內生反對力量、本質及危害
第一節 信息壟斷的內生反對力量
一 “自由軟體”運動:信息資本主義時代“賽博空間”里的空想社會主義
二 從“自由軟體“到“開源軟體”的嬗變:自由精神如何不被商業湮滅
第二節 “開源軟體”對微軟壟斷的挑戰及微軟的應對
一 “萬聖節 文檔”:微軟內部機密備忘錄
二 “開源軟體”反抗微軟壟斷的苦鬥及初現的曙光
第三節 信息壟斷的本質及危害
一 信息壟斷的本質
二 信息壟斷的危害
第六章 當代資本主義的“重塑”及其新型的兩極分化
第一節 信息技術範式對當代資本主義的“重塑”
一 信息技術革命促使技術經濟範式向信息技術範式轉型
二 信息技術範式框架里的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創造性破壞”的一般描述
三 信息資本主義的新特徵:“創造性破壞”的多維、量化展示
第二節 信息資本主義新型的兩極分化:“數字鴻溝”
一 “數字鴻溝”及其測量模型,
二 信息資本主義“數字鴻溝”的種種量化表現,
三 各國“信息狀態”暨“數字鴻溝”的演進比較,
第七章 信息資本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一節 共時態並存中相互借鑑與糾結髮展的“兩制”關係
一 “兩制”關係發展的關鍵歷史階段a—b(1975—1979年)
二 “兩制”關係深入、全面且曲折發展的歷史階段b—e(1992—2008年)
第二節 中國特色的信息化發展道路
一 中國特色信息化進程的三個階段
二 中國特色的信息化與當代資本主義信息化的綜合比較
三 信息化進程中的當代資本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三節 當代中國應對信息技術革命挑戰的方略
一 創新型國家與國家創新體系
二 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及國家創新體系
結束語
一 全文總結
二 研究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