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俞梨清
- 出生地:諸暨一個農民家庭
- 出生日期:1910
- 性別:男
這是當時我國第一所高等兵工學校,校長由鄧演達的哥哥、漢陽兵工廠廠長鄧演存兼任,1931年遷往南京,改名軍政部兵工學校。俞梨清是大學部套用化學系第二期畢業生,後分配到金陵兵工廠工作。由於他學習、工作成績突出,不久就被推舉為“中國火藥學會”理事長。
1933年以後的中國,日寇已經占領東北,抗日戰爭即將全面展開。俞梨清被調入航空兵器研究所27兵工廠,從事軍火武器的研發和生產。
1937年初,有位美國軍火商拜亦爾帶了一大卡車的設備,來到南京兵工署,打算推銷他的軍火。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政府十分需要先進的武器、彈藥。俞梨清負責接待,被告之:拜亦爾是孔祥熙介紹來的,他帶來了三項專利——特種炸藥、特種炸彈和特種地雷。看當時的架勢,他是想乘機把這些專利品在中國賣個好價錢……
拜亦爾包了一架飛機,在南京青龍山做投彈試驗。這個美國佬很精明,通過幾天接觸,發現俞梨清這箇中國人不簡單,對技術很精通、用心,就特意不讓俞參加。還是一位工人師傅在試驗時撿回了一個空彈殼,並把試驗的詳細情況一一向俞做了匯報。拜亦爾帶來的特種地雷,與一般的地雷不同,它先從地下跳到地面,再沿地面炸開,這樣的地雷對人員的殺傷力更強。有了這些情報,俞連夜趕畫了圖紙,讓工人師傅加工,他自己立刻試製威力更大的炸藥。幾天后,拜亦爾請以俞大維為首的軍政部、兵工署和兵工廠的要員到現場觀看他的試驗。這個美國佬,為了不讓大家看到他的那個專利品的外形,神秘兮兮地用一張報紙把它包裹得嚴嚴實實。轟的一聲巨響,在場的大小官員,外行、內行都為之鼓掌,因為他們從沒有見過這么強大威力的小型炸彈。
拜亦爾的試驗剛結束,俞梨清就站了出來,懇請各位暫留片刻觀看他的試驗。也是一個紙包,只聽得轟……轟幾聲更大巨響,現場工作人員報告,它的威力比美國的更大。這一下,全場沸騰了,歡呼聲、鼓掌聲此起彼伏。人們紛紛圍住俞梨清向他表示祝賀,把那個拜亦爾尷尬地撂在一旁喘粗氣。
1939年武漢淪陷後,日寇加強了對我大後方的轟炸、破壞。一次日本飛機到萬縣轟炸,一枚炸彈正巧擊中停在長江的輪船上,卡在煙囪中沒有爆炸。輪船公司立刻疏散了全船的人員。但是,一艘帶著炸彈的輪船,停在人來人往的萬縣碼頭上也夠嚇人的。怎么辦?在場的人七嘴八舌拿不出個主意,萬般無奈,公司老闆只好向在萬縣的27兵工廠求助。廠長劉東來接到這一求助,也深感為難:派誰去呢?乾好了是兵工廠的本分;乾不好,兵工廠的名聲將會掃地。廠方經過認真考慮,把這艱巨、危險的任務交給了俞梨清。他毫不猶豫接受了任務,換好工裝,帶上工具信心百倍地邁上船,憑著堅實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很快就排除了炸彈的關鍵——引信,平靜地走下輪船。
八年抗戰時期,蘇聯、美國盟軍為了支援中國的抗戰,派出了大批志願空軍人員和飛機。當時,蘇聯志願空軍大隊長庫里申科,就在1939年10月14日率隊從成都雙流機場出發,到武漢轟炸日寇軍用機場,但所擲炸彈沒有爆炸。在返航途中,遭到日機攔截,受損的飛機到達萬縣時失控墜入江中,大隊長庫里申科英勇獻身。從蘇聯運來的炸彈投向日寇不會爆炸,原因何在?盟軍方面百思不得其解。他們找到了兵工署分析原因,兵工署又把這一任務交給27兵工廠,落實到俞梨清身上,要求儘快解決這個技術難題。俞認真分析後,提出炸彈不能爆炸的關係是引信受潮。原來蘇聯寒冷乾燥,我國長江流域氣候潮濕,只要改進引信的技術處理,落在日寇頭上的炸彈就不會不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