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楊森

保羅·楊森,1926年出生於比利時,是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羅·楊森
  • 國籍比利時
  • 出生日期:1926年
  • 出生地:騰浩特市肯彭小鎮
人物事件,人物評價,

人物事件

1926年,保羅·楊森出生在比利時騰浩特市肯彭小鎮一個醫生家庭里。他不但聰明,而且志向遠大。年輕時他就決心利用自己的才智,踏著父親的足跡,建立一個獨立的、屬於自己的醫藥研究實驗室。不到28歲時,保羅向父親借款5萬比利時法郎,開始了他的研究生涯。父親還送給他一句話:“用這筆錢,做你想做的事情,但如果不成功,你必須把錢還給我。因為只有你具備了獨立創造財富的能力,你才有可能達到你確定的人生目標。”就這樣,保羅在父親送給他的一間只有幾十平方米的小房間裡成立了比利時楊森製藥公司。
1961年與美國強生公司合作後,比利時楊森公司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迅速發展壯大。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不盡完善的當時,楊森公司的一些科研成果被世界許多企業所採用,其中也包括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漢中的漢江製藥廠。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保羅·楊森開始注意這個遙遠的東方大國,並由此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1976年,保羅·楊森作為比利時政府組織的一個經濟代表團成員之一來到了中國北京。那時的保羅雖面露笑容,卻打定了興師問罪的心思。恰在那時,新中國第一個“大鼻子”公民、時任衛生部顧問的馬海德醫生在會見中向保羅·楊森介紹了中國的醫藥衛生情況,並對他說,中國自行研究和開發新藥的能力還很差,建議他和中國的製藥廠合作,不但可以幫助中國人民擺脫疾病困擾,還可以擴大比利時楊森的國際規模,可謂一舉兩得……在對中國近距離接觸後,保羅·楊森打消了原有的念頭,立志要用他發明的藥品服務中國人民的衛生健康事業,將他研發的藥品擴展到中國市場。
1979年初,保羅·楊森博士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看到了中國對外改革開放的訊息,他十分興奮地跑進公司國際生產部副總裁豪斯頓的辦公室,對他說:“我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投資辦廠的外資製藥公司。現在中國開放了,你能否去中國幫我實現這個夢想呢?我不管你怎么去,也不知道你該怎么辦,總之,你要千方百計想辦法在中國建廠,而且是建一個大工廠。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那裡的患者需要我們的產品。”
1980年,經過多次考察和接觸,比利時楊森和漢江製藥廠終於達成合作意向:由比利時楊森提供設備和技術,漢江製藥廠自建廠房,配套公用工程,年產60噸的產品全部由比利時楊森公司包銷10年。當時,計畫此項目的總投資是1800萬元人民幣。所有設備都是新的,一切從零開始。就這樣,在比利時楊森和陝西省的設計、施工部門與漢江人員的共同努力下,1983年11月底,所有基建工程按時完成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保羅·楊森的夢想之一就是將自己發明的所有新藥都引入到人口眾多的中國,生產製劑產品並開發更大的市場,壯大公司。而中國醫藥改革的先驅者的夢想是引進外資,引進先進的產品、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在中國建立符合GMP(藥品生產質量全面管理控制的國際通行標準)的醫藥企業,提高中國人民的用藥水平。雖遠隔千山萬水,為人類健康服務的使命將異國之夢連在了一起。
就在與漢中製藥廠的合作項目緊鑼密鼓地建設時,第二個更大的製劑合資廠項目———西安楊森又孕育而生了。
根據楊森與漢江的合作經驗,保羅·楊森博士知道,要和遙遠的中國合作,將會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項目,不能追求短期效益。同時,他希望能按照楊森的企業文化來運作這個新的公司,即分權管理,由當地人管理當地公司。按照保羅·楊森的原則,對中國的投資不只是經濟效益上的投資,也是社會效益上的投資,他堅信他的產品和技術可以幫助改善和提高中國的醫療衛生水平。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在世界範圍內擴大其產品的市場份額。
比利時楊森從他們發明的近50種產品中精挑細選了28種在國外臨床實驗中已經證明是安全有效的、最適合中國人使用的藥品,其中包括5種當時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基本藥物名單和名牌藥品:安樂士、達克寧、里素勞、易蒙停和安度利可,又組織專家翻譯了這些產品的說明書及相關資料,並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大城市的各大醫院派發了1000份調查表,向專家諮詢求教並召開了數場專家座談會,進行分析討論。許多專家幫助查詢了大量專業資料,廣泛收集信息,最終推薦了嗎丁啉、易蒙停、達克寧、里素勞、息斯敏、安樂士、西比靈和安度利可8個品種作為西安楊森的第一批產品。
隨後十多年的實踐證明:這些產品大多安全有效,在中國市場上深受醫生和患者的歡迎。
項目獲準以後,西安楊森籌建處成立了,陝西省醫藥管理局抽調了西安製藥廠年富力強的副廠長沈如林負責籌備工作。為了使第一流的現代化企業能在陝西土地上紮根,不僅要在設計、土建、安裝及配套工程等各個環節上,創造出一流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為西安楊森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為此,陝西省政府委派副省長曾慎擔任西安楊森工程總指揮,統一領導,協調各方,把西安楊森工程作為陝西省對外開放和吸收外商投資的視窗。這個”視窗”的樣板工程確實打響了,並按期保質地完成了,受到了中外各方的一致好評,創造了一個奇蹟。
1989年3月6日,西安楊森龐大的基建工程基本結束。廠區內的道路還沒有全部修好,為了趕時間,新上任不久的總裁白克肖先生就下令進行生產準備,並對生產部的人員講:“我們的藥品是給病人吃的,所以生產過程中的衛生非常重要。在所有接觸物料的地方,我們對衛生的要求是:手在地上摸一把,不用洗就可以直接吃麵包。”1989年6月,建成投產的西安楊森將其生產出來的第一批產品正式投放市場。這是多么激動人心的時刻呀!多少年、多少人的辛勤勞動終於有了回報。為此付出心血的西安楊森的同仁們在這一刻都流下了淚水。
比利時楊森公司前董事會主席羅伯特·斯道夫豪森曾經對他的孫子講:“中國是非常有前景的,現在我們請中國人為我們工作,將來我們可能為中國人工作,可能去中國工作,也有可能在比利時為中國人工作……我對中國充滿信心。”
從1989年3月的試車成功到1991年5月4日的開工典禮,西安楊森經過兩年多的拼搏,終於創造了比預期還要好的驕人業績。原計畫投產後7年才有回報,西安楊森創造了第三年就給股東回報的優異成績。由於西安楊森項目的成功,比利時安特衛普省與中國陝西省結成了友好省,騰浩特市與漢中市也結成了友好城市,促進了中比雙方更多的合作。
保羅·楊森認為:中國在世界歷史發展中一定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甚至希望把西安楊森建得比比利時比爾斯總部的工廠還要大、還要好。正像保羅·楊森博士所期待的那樣,十多年來,西安楊森經歷了難以想像的各種艱難險阻後終於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並繼續發展壯大。
1991年,在西安楊森發展的關鍵轉折期,西安楊森董事會領導管理層作出了許多經營管理的重大決策,也包括企業文化管理、員工觀念轉變、改進領導溝通方式等等,對企業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保羅·楊森在公司管理上特彆強調本土化,他從不把比利時楊森的東西強加給西安楊森。相反,他還時常激勵西安楊森管理層培養和提拔當地的員工,並給他們很大的經營管理自主權。遵照保羅·楊森的指示,歷任西安楊森外方高級管理人員都把員工培訓視為自己的天職。在公司內部,員工更喜歡稱公司為“楊森大學”。這所大學的第一個特點就是進門難,它要求進來的人必須品德好,吃苦耐勞,學習能力強。這一點保證了員工都有較高的素質,也使員工非常珍惜這個難得的工作機會。“出門難”則是另一個特點,公司給每個員工提供最好的培訓,幫助他們成長,激發他們發揮潛能,讓員工找到“家”一般的歸屬感。
作為中國最早創建的合資企業之一,也是最早投身於西部開發的一個先行者,經過近20年的發展,西安楊森沒有辜負保羅·楊森博士和創建先驅們的期望,無論是在生產、經營,還是企業文化等各方面都獲得了顯著的成績,得到了中國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1996年獲得中國醫藥企業50強第一名;1999年和2002年,兩次被美國《財富》雜誌(中國版)評為“中國最受讚賞的外資企業”;2004年獲得了陝西省“外商投資先進企業”第一名,西安市“先進納稅單位”和“中國十大文化品牌”稱號……作為陝西省外資企業的領頭羊,經過20年風雨磨鍊的西安楊森已經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視窗和榜樣,正在吸引更多的比利時及其他各國的外商投資。
在保羅·楊森博士“為中國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一份力量”的願望指導之下,楊森關注的群體也越來越廣:患者、醫生、家屬……甚至還有深埋地下兩千多年的秦俑。2000年9月,秦俑遺址及相關文物防霉保護項目啟動。西安楊森開創了用現代醫藥技術拯救古代文明的先河。
保羅·楊森對中國的深厚感情也感動了比利時楊森的同事們。大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親自看看保羅情有獨鐘的神奇中國。2001年5月,比利時楊森的員工和家屬自費組成參觀團,來到了中國西安。他們震驚了,沒想到西安楊森在中國竟有這樣的規模和驚人的業績。保羅·楊森博士向所有曾經懷疑中國市場的人展示了他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他讓一個聲音在中華大地永久迴蕩:讓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國用上楊森的藥品!
1999年11月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著名醫學家吳階平視察了西安楊森北京總部,並和保羅·楊森一道參加了“楊森科學研究委員會”中國分會(JRCC)的1999年年會。會上評選出了首屆“吳楊獎”卓越貢獻獎獲得者。保羅·楊森和吳老為這些年輕人頒發完獎後,兩個人的眼神相互久久凝視著,那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眼神,多少欣慰都融入其中。告別時,兩位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在場的人都被這一幕所打動,誰都不說話,遠遠地看著,沒人忍心打擾他們。
2000年初,全國最大的民辦學校之一———西京大學準備辦一所藥學院,校長向保羅·楊森提出請楊森博士擔任藥學院的名譽校長,並以楊森博士的名字命名藥學系,保羅·楊森欣然接受,並推薦他已退休的朋友到西安義務講課,為中國培養新一代的藥學人才發揮餘熱。
保羅·楊森博士每次來華訪問離開中國時,都是依依不捨的。尤其是最近幾年,每次在機場分別時,他都會對送行的西安楊森工作人員說同一句話:“告別了,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來中國了。”2001年又一次回國前,他意味深長地說了另一番話:“我非常希望能和我的家人一起來中國一趟,我想讓孩子們體會一下,我為什麼這么熱愛這個國家……”
2002年10月上旬,保羅·楊森夫婦和他們的五個孩子,還有女婿和兒媳一行十人來到了中國。他們全家乘車在工廠轉了一圈。車本來就開得非常慢,但保羅·楊森還是不停地讓司機再開慢一點,並興致勃勃地親自給家人當導遊:這是西安楊森製劑車間,每天會生產出幾十萬盒藥品;這是三廢處理……他的孩子們十分高興,他們全然沒有想到,保羅·楊森發明的產品在中國竟然如此成功。
正當保羅·楊森博士的中國夢在西安楊森的努力下,一個又一個地變成現實的時候,這位楊森製藥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保羅·楊森博士卻在2003年11月11日參加羅馬教皇科學院建成400周年慶典時不幸因心臟病突發而離開了人間。訊息傳到西安楊森,員工們都萬分悲痛。有員工回憶說:“我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他老人家可以安心地走了。在中國這塊他熱愛的土地上,他完成了一生的夢想。”

人物評價

根據保羅·楊森博士的遺願,西安楊森的谷里虹女士主編的《保羅·楊森博士的中國夢》一書,近日問世。在這本書的序中,保羅·楊森生前的摯友吳階平教授寫道: 斯人雖逝,其熱愛中國人民之心永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