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歷
作為一位政府官員的唯一兒子,保羅·布萊特納成長於上巴伐利亞的弗賴拉辛格,並在特羅因斯泰因就讀基姆高高中(Chiemgau-Gymnasium)。當他10歲的時候加盟了科爾貝爾莫爾青年隊(SV-DJK Kolbermoor),隨後又轉投其父親任教的弗賴拉辛格青年隊(ESV Freilassing)。由於頑強的決心和抱負,布萊特納為自己制定了艱苦的學習和訓練課程,終於在1968年被提拔至
德國青年國家足球隊。在當時的集訓中,布萊特納與
烏利·赫內斯成為隊友並建立了親密的友誼,時至今日雙方仍在一起工作。1968年9月22日,布萊特納在
奧格斯堡代表德國國青隊以1:4不敵
南斯拉夫的比賽中首次披掛上陣,接著又陸續為國青隊出場15次。1970年,布萊特納完成高中學業及參加了高考,然後在慕尼黑師範學院接受高等教育,主修教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成為同時兼顧球員身份的特殊學生。
運動生涯
德甲出場/進球:285/93
不倫瑞克:30/10
西甲出場/進球:84/10
科爾貝摩爾 Kolbermoor (1957--1961)
弗賴拉辛Freilassing (1961--1970)
拜仁慕尼黑(1970--1974)
不倫瑞克(1977--1978)
拜仁慕尼黑(1978--1983)
布萊特納是70年代那支強大西德隊中的重要一員,隨同球隊他獲得了相當多榮譽。1972年,西德隊贏得了歐洲杯冠軍,1974年,更是在本土贏得了世界盃。在那屆大賽中,布萊特納打進3個進球:對智利和
南斯拉夫時兩腳遠射破門,決賽對荷蘭,他罰中了扳平的點球。同樣是1974年,布萊特納隨拜仁奪取了歐洲冠軍杯,這時他還未滿23歲,但卻已經贏得了一名球員所能夢想的一切冠軍榮譽。
不久後,布萊特納轉會到海外,尋求新的挑戰,他的落腳點是西班牙皇家馬德里。在那裡,布萊特納踢了3年時間,幫助皇馬2奪聯賽冠軍,並奪取了
西班牙國王杯。1977年,布萊特納回到了拜仁。
布萊特納在西德隊的生涯並不完整,由於與教練組和部分球員有矛盾,他一度退出了國家隊,並錯過了1978年在阿根廷舉行的世界盃。1982年大賽前夕,布萊特納改變想法重返西德隊,
魯梅尼格的勸說是重要原因之一。
在1982年世界盃上,布萊特納幫助西德隊闖入了決賽,雖然1比3輸給義大利屈居亞軍,但他在決賽中打入一球,成為了繼
瓦瓦和
貝利後,第三位在兩屆世界盃冠亞軍決賽中有進球的球員。1983年,布萊特納退役,在他效力拜仁和皇馬的日子裡,共奪得7次聯賽冠軍,還當選過1次德國年度足球先生。
技術特點:
布賴特納作風頑強,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鬥士。以禁區外的大力遠射見長,在加盟皇家馬德里前一直司職左邊衛,到了西班牙後轉型成為一名中場中路球員。儘管速度和頭球技術都談不上一流,但是防守位置感一流,而且擁有驚人的進攻能力。
職業生平事跡:
“爆炸頭”
布賴特納少年得志,1970年時年僅19歲的他與拜仁慕尼黑簽約,並在一年後入選了前西德國家隊。布賴特納職業生涯初期是一名左後衛,隨後逐漸轉型為一名中場球員。
布賴特納在1972年隨前西德隊獲得了歐洲錦標賽冠軍,兩年後又幫助國家第二次獲得
世界盃冠軍,作為一名後衛,他在這屆比賽中打進了3球,包括了對智利和
南斯拉夫時的遠射及對荷蘭的決賽中的點球。同年,22歲的他隨拜仁獲得歐洲冠軍杯冠軍,足球生涯達到巔峰。
然而,
布賴特納古怪的作風無論是在國家隊還是在拜仁都與隊中正統、保守的貝肯鮑爾形成鮮明的對比,遭到教練、隊友和球迷的眾多非議。為此,布賴特納在1974年世界盃後遠走西班牙,加盟皇家馬德里隊。正是在這裡他開始了從後衛到中場球員的轉型。在效力皇馬三年間,他在各項賽事中總共出場100次,打進10球,並隨隊獲得了兩次西甲冠軍和一次西班牙杯賽冠軍。不過他在皇馬的最後一個賽季並不成功,於是便重返德國加盟了不倫瑞克,在效力該隊一個賽季後他重返拜仁慕尼黑,並在那裡踢了5個賽季。在1977/78至1981/82這五個賽季里,布賴特納每個賽季都能取得雙位數字的進球,攻擊力之強可見度。
正是在二度效力拜仁的這段時間裡,
布賴特納以自己超凡的表現再一次征服了球迷,他於1981年獲得了
德國足球先生的稱號,並在同年重返了國家隊。一年後在西班牙舉行的世界盃上,布賴特納率領重建中的西德隊殺進了決賽,雖然他們最終以1比3不敵義大利,但是布賴特納打進了一球,使其成為繼
貝利和
瓦瓦後第三位在兩屆
世界盃決賽上均有進球的球員。
1983年5月,不滿33歲的布賴特納宣布結束光輝的職業球員生涯。
“紅色保爾”布賴特納
1974年,前西德隊戰勝了荷蘭獲得了
世界盃冠軍,決賽中為前西德打進一球的布賴特納手捧
大力神杯繞場慶祝。這是個不平凡的球員,在政治信仰上布賴特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左派,他最崇拜的人是毛澤東,他最喜歡穿的衣服是紅衛兵的軍裝和帶著銅扣的大皮帶,他最愛讀的書是《
毛主席語錄》,他家裡的牆壁上貼滿了《
北京日報》,他被譽為“德國文化運動中的新荷馬”。
德國足球在70年代有著里程碑式的回憶:貝肯鮑爾、
內策爾、
布賴特納、
蓋德·穆勒等幾大天王在球場上的成績至今在德國足壇也無人能敵。然而,讓球迷記住他們的,不只是那一座座耀眼的獎盃……
那標誌性的金色長髮,是內策爾70年代的標誌。整個足球德國的希望都集中在這位
門興格拉德巴赫的
靈魂人物身上:憑著他場上甚至場外招搖的表演,他吸引著體育記者、政治家,甚至大多數女人的眼球。
內策爾在皇家馬德里的隊友保爾·布賴特納也是當年的一個“另類”:在場上他從不戴
護腿板,因為他家中高懸的毛澤東像會保佑他。這位70年代的英雄口袋裡有著區別於同齡人的兩樣法寶:高中畢業證和《毛主席語錄》。
布賴特納不僅是拜仁的左路大將,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他也是個不折不扣的
左派人士,《毛主席語錄》不離手———布賴特納算得上是德甲第一個“革命家”,他因此也被稱為“紅色保爾”。
當年毛澤東的“學徒”布賴特納今天成了青少年足球的“教父”和電視評論員。在教導年輕球員方面,他用毛主席“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要求他們要有吃苦耐勞,嚴守紀律的精神;面對記者的鏡頭布賴特納自豪地說:“我不想對自己的評論再加以評論,我只想對批評者說———看看我這裡,我是有修養的,和你們不同,我手中揮舞的是鮮紅的《毛主席語錄》”。
今天的德甲賽場,我們再也看不到像布賴特納這些當年“個性”十足,讀《毛主席語錄》的優秀球員了。就算是時尚方面,70年代的
貝肯鮑爾也能讓今天的年輕人們側目:緊身光滑的球衣,到了冬季配以彩色繽紛的全棉運動褲。貝肯鮑爾帶給你的,不僅是“
足球皇帝”般的威嚴。就像保爾·布賴特納,紅衛兵的軍裝和帶著銅扣的大皮帶,這就是
西方世界的一個足球英雄--紅色的
布賴特納。
俱樂部生涯
拜仁慕尼黑(1970年-1974年)
1970年3月,原德國青年隊主教練
烏多·拉特克接任
拜仁慕尼黑的主教練職務,同時希望迅速將其親信
烏利·赫內斯、
萊納·佐貝爾和布萊特納招致麾下。年僅18歲的布萊特納接受了這一邀請,與拜仁慕尼黑正式簽署職業契約,並從師範學院退學。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因為在1970年8月15日,即當季德甲首輪比賽中布萊特納便進進球隊首發名單,第一次代表拜仁以1:1戰平
斯圖加特。
拉特克十分器重這位來自上
巴伐利亞的天才球員,並成功的將布萊特納從
前鋒改造為
後衛,這也使得後者得以迅速占據球隊主力位置。作為一個傑出的進攻型翼衛,布萊特納的作風硬朗、體能充沛、反應靈敏和身體強壯,並有標誌性的大力射門能力。他體現了一個現代邊後衛的特點:作用並不僅局限於防守,卻總能在邊路插上助攻。布萊特納與一班天才球員,如
弗朗茨·貝肯鮑爾、
塞普·邁耶、
蓋德·穆勒和
烏利·赫內斯等共同成為1970年代初
德國足球巔峰時期的代表性人物,拜仁慕尼黑也因此拉開了最輝煌時代的序幕,隨後上升為德國無可爭議的頂級俱樂部,並在1972年、1973年和1974年奪得德甲三連冠。然而,布萊特納在賽場外也極具轟動效應,他以德國文化運動革命者的形象示人,並多次公開表達自己的政治信仰,這在其職業生涯開始之處便帶來了不少麻煩。在儀表上,布萊特納留有一頭蓬鬆的大捲髮,並將它設為爆炸頭樣式,其絡腮
鬍子也具有相同的特點。在公開場合,布萊特納毫不避忌自己的
左派傾向,他宣稱自己是
切·格瓦拉的崇拜者,而其隨身攜帶的《
毛主席語錄》也總能成為媒體的焦點。由於政治立場和對俱樂部的批評,布萊特納無可避免的招致了
保守派俱樂部主席威廉·紐德克的不悅,後者甚至不顧阻撓希望在1973年將他轉售。但在球隊的抗議下,布萊特納被允許留下來,並且隨隊贏得了1974年歐洲冠軍俱樂部杯冠軍(決賽重賽以4:0戰勝
馬德里競技)。在隨德國隊贏得1974年世界盃冠軍後,
布萊特納離開了拜仁前往西班牙,在提到原東家時,他表示“在這狗屎俱樂部甚至不能自由的歡慶勝利”。
皇家馬德里(1974年-1977年)
1974年世界盃結束後,
布萊特納宣布轉會他將轉會西班牙豪門
皇家馬德里。後者的新任主教練米爾哈·米爾哈尼奇(原
南斯拉夫主教練)在世界盃期間目睹了布萊特納的卓越表現,並非常渴望將其簽入。為了得到布萊特納,皇家馬德里向拜仁支付了約300萬
德國馬克的轉會費,這遭到德國國內輿論的強烈批評,因為皇家馬德里在當時是得到
獨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公開支持。但自信的布萊特納僅以簡潔的一句話回應批評,“我同樣也會去希臘的上校政權(
Ich wäre auch ins Griechenland der Obristen gegangen.)”。
皇馬的前任主教練米基爾·文奴斯在1973-74賽季僅帶隊取得
西甲第八的成績,球隊迫切需要改變。米爾哈尼奇對球員採取強硬的體能訓練,同時不希望布萊特納繼續踢後衛,從而將他訓練為一名中場球員。他與早一年加盟球隊的
君特·內策爾共同組成了強大的中場組合,負責掌控攻防的組織及節奏。皇馬隨即重回正軌,並在1975年成為聯賽和
杯賽的雙冠王。布萊特納與他的德國同胞在場外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單身的
內策爾甚至還多次參加前者的家庭活動。1976年,皇馬成功衛冕西甲冠軍,布萊特納也再度進入
歐洲冠軍俱樂部杯的半決賽,所不同的是此次他的身份是拜仁的對手。在次回合客場0:2不敵拜仁的比賽中,他遭到了
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球迷無情的噓聲。
西班牙首都球隊在布萊特納加盟的第三年中表現令人失望,1976-77賽季結束後,他們排名西甲第九,僅領先降級區4個積分,因此米爾哈尼奇被剝奪了主教練職務。
布倫瑞克(1977年-1978年)
經過三年的西班牙生活,布萊特納的妻子渴望重返德國,而布萊特納本人在經歷了一個低迷的賽季後對此也並不反對。當他開始接洽德甲俱樂部時,卻無人願意支付為其支付高達160萬德國馬克的轉會費——除了
君特·馬斯特。這位
布倫瑞克的主贊助商及
野格力嬌酒行政總裁支付了轉會所需資金並自願向布萊特納提供40萬德國馬克的天價
年薪。但作為德甲中下游俱樂部的布倫瑞克與歐洲豪門皇馬的反差太大,被視為世界級球星的布萊特納始終難以融進球隊,他還因經常批評隊友而飽受詬病,儘管彼此的關係並沒有決裂,但經常會讓隊友感到緊張。甚至連主教練
布蘭科·澤貝茨也責斥他不參與球隊的防守,布萊特納卻回答:“我現在是核心球員,我們還有其他的防守隊員”。在這樣的氛圍中,賽季前被寄予厚望的布倫瑞克在1976-77賽季結束後僅排名聯賽第十三,布萊特納則以10個聯賽進球回應了批評。僅在效力一年後,布萊特納便告別了他的隊友。儘管表現差強人意,他對布倫瑞克生涯還是給予樂正面評價,並表示這一經歷讓他從中得益。
拜仁慕尼黑(1978年-1983年)
1978年夏天,布萊特納結束了與布倫瑞克的“錯誤結合”,以175萬德國馬克的身價重返拜仁慕尼黑。他的老朋友赫內斯促成馬基路斯-道依茨與拜仁簽署了一份利潤豐厚的贊助契約,這也使得球隊有足夠的資金支付布萊特納的轉會費。拜仁在1970年代末期不再是過去的頂級球隊,作為頭號球星的貝肯鮑爾已經離開了俱樂部,
塞普·邁耶和
蓋德·穆勒的職業生涯也趨於結束,陣容的青黃不接導致他們在聯賽中表現平庸。但雄心勃勃的布萊特納與赫內斯(1979年5月進入管理層)已經設定好了目標,要將榮耀重新帶回
慕尼黑,前者更想要證明他有帶領球隊奪得冠軍的能力。雖然在1978-79賽季結束時拜仁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第四名,但過程卻是充滿動盪。在布萊特納連同隊友與主教練
久拉·洛蘭特持續不斷的發生衝突後,
洛蘭特終於在1979年初被解職;同時,任職多年的俱樂部主席威廉·紐德克也因管理不善無法服眾而被迫辭職。
1978-80賽季,拜仁在經過多年的沉淪後獲得重生:新任主教練
帕爾·策納伊肅清了隊內拉幫結派的小圈子現象,以鐵腕作風贏得了一眾主力球員的信任,布萊特納也開始接過隊長袖標。當俱樂部巔峰時期的最後兩位球星
塞普·邁爾和
格奧爾格·施瓦岑貝克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後,布萊特納毫無爭議的成為球隊的領袖。作為中場組織者,他與前鋒
卡爾-海因茨·魯梅尼格構成了一個默契的組合,二人的主導地位甚至為球隊贏得了“布萊尼格之隊(Breitnigge)”的稱謂。布萊特納主要為魯梅尼格提供快速長傳助攻,但他本身也是個危險的進球者(1981年射入17球,1982年射入18球)。拜仁在1980年奪得6年來的首個德甲冠軍,並在一年後衛冕成功。在經過表現傑出的一個賽季後,布萊特納當選了1981年度的
德國足球先生,並在
歐洲足球先生評選中落後隊友魯梅尼格而屈居第二。1982年,他又幫助拜仁在
德國杯決賽中以4:2戰勝
紐倫堡加冕冠軍,但卻未能贏得
歐洲冠軍俱樂部杯的寶座,因為他們在1982年歐洲冠軍俱樂部杯決賽中不幸的以0:1負於
阿斯頓維拉。
一個賽季之後,布萊特納持續遭受傷病困擾,並在1983年隨拜仁出訪亞洲時正式宣布退役。他參加的最後一場正式比賽是1983年5月23日拜仁在主場以0:1不敵
沙爾克04。
國家隊生涯
布萊特納代表德國23歲以下國家足球隊參加的唯一一場比賽是在1971年6月11日對陣
阿爾巴尼亞(2:0),隨後他即被德國國家足球隊主教練
赫爾穆特·舍恩召入參加國家隊的北歐之旅。在國家隊中,布萊特納於1971年6月22日在
奧斯陸以7:1大勝
挪威的比賽中首次登場亮相,隨即迅速占據了主力左後衛的位置。此後,他與赫內斯兩人常被德國媒體冠以“幻想家(Himmelsstürmer)”或“魔法師(Zauberlehrlinge)”的稱號。
1972年,德國贏得18年來的首個冠軍頭銜。國家隊在1972年歐洲杯決賽中以3:0戰勝蘇聯,並在
四分之一決賽中於舉世聞名的
溫布利球場以3:1戰勝
英格蘭。布萊特納作為國家隊的一員入選了所謂的“溫布利11人”,這也成為德國媒體常說的德國有史以來的最佳陣容。
1974年世界盃
1974年夏天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為
東道主德國隊帶來巨大的壓力,因為公眾預期其表現不可低於亞軍。在第一輪小組賽首場對陣智利的比賽中,德國隊憑藉布萊特納一腳標誌性的遠射破門以1:0艱難取勝。儘管在揭幕戰中取得開門紅,德國卻在隨後的比賽中0:1歷史性的不敵東德,僅以分組第二的身份晉級第二輪小組賽。經歷這場尷尬的失敗後,年僅22歲的布萊特納迅速成長為與貝肯鮑爾並肩的球員領袖,並在第二輪小組賽中再度取得進球(以2:0戰勝
南斯拉夫的比賽中射入第2球),幫助德國進入在
慕尼黑舉辦的決賽。決賽中面對巨星
約翰·克魯伊夫領銜的荷蘭隊,布萊特納表現搶眼,雖然他並不是一名射手,卻在第25分鐘時負責主罰了扳平比分的一計
點球,並幫助德國隊最終奪冠。根據統計,這也是布萊特納在整個賽事期間發揮最為出色的一場比賽。
與德國足協的紛爭(1974年-1981年)
在隨後的幾年中,布萊特納因其妨礙者和假革命者的名聲而被剝奪了國家隊球衣。在1974年奪得世界冠軍後,他被國家隊主教練舍恩除名,並宣布就此退出國家隊。舍恩及一些德國足協的官員不希望因為布萊特納的個人作風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而影響球隊。事實上,布萊特納在負面的經歷後已經轉會國外,並與
君特·內策爾成為隊友,但德國足協仍堅決反對將這兩位效力海外的球員召入國家隊。唯一的例外是在1975年10月,在分別對陣
保加利亞和希臘的兩場
歐洲杯預選賽中,布萊特納和
內策爾在輿論壓力的影響下重返德國隊作賽。此後,布萊特納等待了6年,才再度迎來國家隊的徵召。在此期間,布萊特納作為《
圖片報》的一名專欄作家,猛烈抨擊了德國足協及國家隊。儘管存在各種困難,後任國家隊主教練
尤普·德瓦爾還是在1981年初將倔強的布萊特納重新召入國家隊。其中一個原因是德國隊在1981年於
烏拉圭舉行的
小世界盃中表現不佳,公眾要求在拜仁發揮出色的布萊特納重返國家隊。
德瓦爾希望將布萊特納作為“強人”融進球隊,並成為球隊的領袖球員。1981年4月29日,布萊特納在國家隊於漢堡以2:0戰勝
奧地利的比賽中正式復出。
1982年世界盃
布萊特納連同他的拜仁隊友卡爾-海因茨·魯梅尼格被認為是1982年世界盃足球賽德國隊取得成功的希望。但在賽事開始前
德瓦爾的球隊顯然缺乏鍛鍊:由於國家隊在施盧赫湖的集訓過於寬鬆,媒體遂將此集訓地點謔稱為“飲酒湖”。德國在小組賽首場比賽便表現孱弱,以1:2不敵
阿爾及利亞。隨後在與
奧地利的比賽中,因後者已提前出線,德國非常“默契”的以1:0戰勝對手,布萊特納也參與了這些比賽。此前表現拙劣的布萊特納在第二階段比賽中的狀態明顯提升,並幫助球隊在半決賽對陣法國的比賽中依靠點球決戰涉險取勝。因此,他在職業生涯中第二次進入
世界盃決賽,面對由
迪諾·佐夫領銜的義大利。然而,在與藍衣軍團的決賽中,德國表現明顯遜色,布萊特納也沒有展現出影響比賽結果的能力,他僅在3球落後的情況下在第83分鐘射入安慰性的一球,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兩屆世界盃決賽中均取得進球的德國球員。除他以外,只有兩位
巴西人貝利和
瓦瓦、以及法國人
齊內丁·齊達內曾實現這一壯舉。
1982年世界盃決賽也成為布萊特納參加的最後一場國家隊比賽,賽後他正式宣布從國家隊退役。在效力德國國家隊期間,布萊特納總共出場48次,並射入10球。
生涯數據
賽季 | 俱樂部 | 號碼 | 出場 | 進球 | 國家 | 聯賽等級 | 排名 |
1982/83 | | | 22 | 9 | 德國 | 1 | 4 |
1981/82 | 拜仁慕尼黑 | | 29 | 18 | 德國 | 1 | 3 |
1980/81 | 拜仁慕尼黑 | | 30 | 17 | 德國 | 1 | 1 |
1979/80 | 拜仁慕尼黑 | | 32 | 10 | 德國 | 1 | 1 |
1978/79 | 拜仁慕尼黑 | | 33 | 12 | 德國 | 1 | 4 |
1977/78 | 不倫瑞克 | | 30 | 10 | 德國 | 1 | 13 |
1976/77 | | | 30 | 1 | 西班牙 | 1 | 9 |
1975/76 | 皇家馬德里 | | 25 | 6 | 西班牙 | 1 | 1 |
1974/75 | 皇家馬德里 | | 29 | 3 | 西班牙 | 1 | 1 |
1973/74 | 拜仁慕尼黑 | | 26 | 7 | 德國 | 1 | 1 |
1972/73 | 拜仁慕尼黑 | | 32 | 4 | 德國 | 1 | 1 |
1971/72 | 拜仁慕尼黑 | | 30 | 4 | 德國 | 1 | 1 |
1970/71 | 拜仁慕尼黑 | | 21 | 2 | 德國 | 1 | 2 |
代表國家隊:出場48次,進10球
獲獎記錄
世界盃:1 x 冠軍 1974 (德國)
1 x 亞軍 1982 (德國)
歐洲錦標賽:1 x 冠軍 1972 (德國)
歐洲冠軍杯:1 x 冠軍 1974 (拜仁慕尼黑)
1 x 亞軍 1982 (拜仁慕尼黑)
德國甲級聯賽:5 x 冠軍 1972 1973 1974 1980 1981 (拜仁慕尼黑)
德國足協杯:1 x 亞軍 1971 (拜仁慕尼黑)
2 x 冠軍 1971 1982 (拜仁慕尼黑)
西班牙甲級聯賽:2 x 冠軍 1975 1976 (皇家馬德里)
球隊資料
不倫瑞克足球俱樂部(Eintracht Braunschweig)是一間位於
下薩克森州不倫瑞克的
德國足球球會,於1895年連同木球隊一同成立。到1906年,改稱為FuCC Eintracht。而在1920年,再改稱為Eintracht Braunschweig。二次大戰後,球會重組後,於1945年稱為TSV Braunschweig,直到1949年回復先前所使用的名稱,直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