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岱學校位於河北省涿鹿縣城南12公里,桑乾河南岸,下廣公路西側的保岱鎮保岱村。這裡是一塊風水寶地,歷史上是有名的舜都古潘縣所在地。
該校始建於1913年。1929年曾拆保岱村西鎮潭寺擴建國小,拆廟建學堂,當時是桑南第一大學校。全校共有4個院落50餘間校舍。1974年新建9間校舍,1978年再建27間校舍。學校現占地面積6857平方米,建築面積1438平方米。1958年,學校曾辦過“紅專大學,“1964-1965年石家嘴、水溝等多所國小的5—9年級學生在該校寄宿學習。1969年又辦起了戴帽國中,1976年辦戴帽高中,在校生總數達800多名,全校教職工4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岱國小
- 創辦時間:1913年
- 所屬地區:河北省涿鹿縣
- 占地面積:6857平方米
學校介紹,歷史評價,晚清時期,民國時期,重大影響,人才,標誌,
學校介紹
八十年代初,撤消村辦戴帽初、高中,並將學校中學部遷至保岱鎮中
後,學校恢復了六年一貫制。
2004年,撤消上水谷等5所國小,學生全部進入保岱國小寄宿學習。2004年,教育局於2005年初下撥中央專項危房改造資金25萬元,村委會自籌16萬元,保岱村在外工作人士捐資1.65萬元,翻新校舍28間,配房11間,購置課桌凳120套,增添圖書1500冊。2005年9月26日師生喜遷新校。 保岱國小西接拐角,東臨堡里,背靠操場,面向沙河,位於該村中央,歷史悠久,為涿鹿縣特別是桑乾河南出了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
2004年,撤消上水谷等5所國小,學生全部進入保岱國小寄宿學習。2004年,教育局於2005年初下撥中央專項危房改造資金25萬元,村委會自籌16萬元,保岱村在外工作人士捐資1.65萬元,翻新校舍28間,配房11間,購置課桌凳120套,增添圖書1500冊。2005年9月26日師生喜遷新校。 保岱國小西接拐角,東臨堡里,背靠操場,面向沙河,位於該村中央,歷史悠久,為涿鹿縣特別是桑乾河南出了培養了大批建設人才。
現在有名的有華東理工大學女校長馬玉錄教授、張家口電廠高級工程師李林岐、河北省建設銀行行長徐桂富、張家口建行行長朱秉興、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劉建貴、最高人民檢察院張兵英、天津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李繼生、作家楊素梅、陳建明、張家口日報理論科長劉世臣、張家口橋東區主任孫志剛、縣老幹部局長劉程鵬、反貪局長董效雨、檢察院高職楊占川、李樹德、北晨校長董效龍、縣幼稚園長朱秉春等名人都出自該學校。
歷史評價
保岱國小:晚清至民國時期教育事業的代表
保岱,舜都古城,日月流逝四千多年。今日依然遺留著古城牆、制陶、冶銀、堯舜廟遺址、古戰備地道等史跡。不僅有源遠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連現代教育也起步早,興旺發達。頗具堯舜道德風範。
晚清時期
舜都保岱的私人書館
保岱古城在清朝前就有私塾書館,到清朝仍然有富裕人家請塾師對後代訓蒙,發展成設館施教,漸成規模。書館分長短班,短班多為窮孩子班,入冬學習三個月,開春就隨家長下地幹活。學習內容是《百家姓》、《三字經》、《弟子規》、《四、五言雜錄》,學費三到五斗小米。長班就是富家子弟班,從入學到讀完“四書五經”,時間達三、五年,到赴京趕考,時間就更長了。
當時,舜鄉堡董家書館最有名氣,有能容二十多人聽講的講堂,還有豐盛的藏書,他家的線裝經書典籍,到解放後還滿滿一屋子。董家輩輩出秀才文人,出過有名的董二秀才。到清末還有兩位秀才,董浩善與董耀瑞。在董家的大門上懸掛著府縣贈匾,嘉獎董家對當地教育事業的貢獻。
董家書館在解放前因戰亂停辦,董二秀才即董浩善在自家辦起師塾,有二十多個孩子在土炕上盤膝讀書,唱讀“人之初,性本善”等古訓詁,讀背摹寫,啟迪教化幼童心志。董家在古堡里,有一處六連環的瓦房院,大門洞很深,有五道橫樑,三道樑上都懸掛著政府贈予的匾額,匾額在文革中被毀。董二秀才就是桑乾河南當地數學教得最好的董連仲老師的祖父,也是涿鹿縣檢察院副檢查長兼反貪局局長董效雨、北辰中學校長董效龍的太爺。董家自古就是書香門第,古城的積善之家。
除董家之外,朱、馬、李、張四家也都是起步較早的耕讀世家,也各自有人才出。后庄李湛溪就是民國時涿鹿桑南督學,他的後輩李毓岐、李大元、李大公、李大忠等都曾是優秀教師。馬家從馬武先生開始從醫,後輩馬效瑞、馬效騫都是涿鹿縣內有名的中醫。朱家多人研學佛教經典,還組織起做法事的誦經隊伍。以朱國喜為代表。閻家也研修佛經。張家原是習武世家,曾有先人在少林寺學習,後來在懷來縣當保鏢。之後也改為從文,尤其崇儒學,以守綱常為做人準則。名字中都用“仁、義、禮、智、信、綱、常”為序,曾有家譜,後在文革中被毀。
民國時期
到了民國時期,由鄉人馬毓山(現在保岱鎮文辦主任馬德高的祖父),史振綱、李藻等人倡導,於一九一三年聯合桑乾河南四十二個村,在保岱籌建高級國小。拆除了古城西邊的“鎮潭寺”,用其木料在原保岱龍王廟舊址上建起了四十多間校舍。與過去的私塾比可以說是很文明的學堂。馬毓山任第一任校長,從縣內外聘用了全縣有真才實學的教師。現在保岱國小禮堂上面還刻有當年馬毓山校長的名字。
教學科目,開設了語文、算術、歷史、地理、修身、體育等科,語文重在“訓詁”,要求學生對字詞作到讀、寫、義、用四會;算術重在實用,從直隸第五師範畢業的算術老師翟傑(岔道人)任教,課講得好,套用題總是啟發學生一題多解,很受學生歡迎;修身課除校長馬毓山外,還有一個懷來籍的秀才(是理學名士)任教。把倫理道德融入一切思想言行之中,除課上系統傳授,還在每日晨會上教育學生“愛國愛民”,看重自身的社會作用,追求“立德”、“立言”、“立功”的人生價值,經常教育大家不要自暴自棄,而要嚴格要求自已,一定要成為優秀的人才;高小對體育也很重視,教體育的教師董富貴(方家溝村人),他帶領學生代表參加張家口地區的體育比賽,獲得全地區冠軍。
由於學風好,教師素質高,保岱高小育出一批棟樑之材。日本侵華之後,在學校建起抗日救國會,會員多數投身抗日戰爭,其中董鐵成(方家溝人)在楊、羅、耿兵團任團副政委,解放後曾任國防大學院務部政委(正軍級)。翟朴(岔道人)解放後任中國馬列學院主任。郝沛霖(康莊人)中國馬列學院(現中央黨校)黨委常委、副秘書長、行政管理局局長。胥培文(胥家窯人)一九五五年解放軍授軍銜時,授予他大校軍銜,後任長沙陸軍第三工校校長,軍級幹部。
重大影響
一九四六年第一次解放,國小教育恢復後,學校胥校長是中共黨員,立即建起秘密黨支部。除有部分教師,還有進步學生入黨。此時學校重視革命傳統教育。一九四六年十月晉察冀軍區為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民黨部隊,撤出張家口和大部城鎮,轉入游擊戰爭。高小的進步師生跟隨大部隊走上前線。胥校長、董富貴老師在太行山區堅持敵後戰爭。解放後董富貴老師始任察哈爾省教育廳廳長,胥校長任沙城中學總務主任。趙宗南(上葫蘆村人)參軍後作政教工作,解放後任張家口師範學校教導主任,天津市教育局長,天津市大港區區長、天津中醫學院黨委書記等職。閻玉順(保岱村人)轉業後調國家建委工作,建國初支援國家二線建設,調任貴州省經委辦主任。李大元(保岱村人),一九四六年參軍後在部隊任組宣幹事,建國後任總政治部軍樂團團長。王尚智(保岱村人)解放後任北京市第二區醫院外科主任。張文英、張武英兄弟倆(保岱村人)解放後一個在最高人民檢察署工作,一個在某部軍區醫院任院長。谷雲峰(保岱村人),任天津市機關事務管理局組宣處長、涿鹿天津市委市政府聯絡處主任。朱占武曾任中共涿鹿縣五區區委幹部,一九四八年隨青年軍轉進台灣,曾任台灣國民黨上校軍官。
因為保岱高小組建早,保岱出了一大批教育人才,具有高小以上學歷的人多在縣內文化、經濟發展中起了顯著作用。一九五0年縣政府在全縣恢復國小教育,開始招聘國小教師,保岱村朱尚全、馬世功等四十多人被錄用為全縣學校教師,占全縣教師隊伍的十分之一,為普及國小教育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文化教育有力地促進著經濟的發展,因青壯年大多有高小以上文化,對農業新技術接受也快,他們配合農技部門進行雜交育種,積極進行科學種植試驗,早期取得雜交高梁大面積種植超千斤,玉米創出噸糧田。在以糧為綱的年代,保岱仍然被譽為“桑南糧倉”,曾有一年交餘糧,保岱一個鄉超過壩上四個縣。
通過對保岱高小教育的回顧,不僅讓人了解了這片堯舜古土上,自上古傳承下來的濃厚文化氣息,悠久的文脈傳統對民族的巨大影響,也讓我們看到了文化教育對中華復興的重大作用。保岱擁有的四千多年文化積澱,以及對這方山水人物的陶治,有待於大家深深挖掘。
保岱,堯舜帝都古城,不是一片平凡的故土。 (作者:礬山中學原校長書記 張宇希)
人才
舜都古城保岱國小培養出的部分人才:
董鐵成——原國防大學政委(正軍級);
翟朴——中央馬列學院(現中央黨校)原主任;
郝沛霖——原中央馬列學院(現中央黨校)黨委常委、秘書長、行政管理局局長;
胥培文——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陸軍工程大學校長,軍級幹部;
董富貴——原察哈爾省教育廳廳長;
胥紀文——沙城中學總務主任;
趙宗南——原天津市教育局長、天津市大港區區長、天津醫科大學黨委書記;
閻玉順——國家建委幹部,貴州省經委主任;
李大元——解放軍總政治部軍樂團團長;
王尚智——北京市第二區醫院外科主任;
張文英——原解放軍北京軍區醫院院長;
張武英——最高人民檢察署高級幹部;
谷雲峰——天津市機關事務管理局處長、涿鹿天津市委市政府聯絡處主任。
朱占武——原國民黨中央軍上校軍官,台灣花蓮市軍人服務處長;
張本政——清華大學肄業,著名建築專家
馬玉錄——華東理工大學女校長、教授,化工機械專家
李林岐——大唐張家口發電總廠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建築師
徐桂富——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原副行長、高級經理
劉建貴——河北省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唐亞楠——清華大學畢業,美國國際教育發展協會(AIED)課程總監
丁長勇——中電工程四公司副總工程師
唐繼聲——河北省國土資源廳原正廳級巡視員
溫效蘭——河北省建設銀行高級經理
秀 靈——中國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副院長、紅旗網總編
王喜慶——石家莊經濟學院會計系高級實驗師
溫孝華——河北省煤炭設計院幼稚園園長;
王文波——解放軍航空大學畢業,新疆某陸航旅戰鬥機二級飛行員
閆俊卿——北大畢業,深圳市貝龍通訊公司大區總經理
張曉琴——張家口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
朱秉興——張家口建設銀行副行長
賈銀龍——張家口市交通局副局長
劉世臣——張家口日報理論科長、主任編輯
孫志強——張家口市橋東區文化旅遊體育局長
張宇希——礬山中學原校長書記,現居張家口、涿鹿
宋艷波——天津市開發區研究院工程師
劉曉偉——石家莊市長安區紀委幹部
張凌飛——張家口工商銀行信貸經理;
朱登祥——河北北方學院高級工程師
朱登英——張家口市供銷旅遊賓館經理
李繼生——秦皇島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劉成鵬——涿鹿縣老幹部局局長
董效雨——涿鹿檢察院反貪局長、副檢察長
楊素梅——涿鹿縣文聯作家
陳建明——涿鹿縣文聯作家
董效龍——北晨中學校長
王喜才——原保岱學區總校長
張文雷——涿鹿縣醫院黨組書記
郝建軍——涿鹿縣委組織部幹部科長
楊占川——涿鹿檢察院高級研究員
史利娟——涿鹿縣委組織部幹部監督科長
劉曉明——涿鹿縣工信局項目科長
劉曉軍——涿鹿縣統計局股長
安建斌——北晨中學副校長
馬桂芳——涿鹿中學高級教師
張秋菊——涿鹿檢察院檢察員
王喜忠——涿鹿縣公安局派出所指導員
朱登錄——北晨中學高級教師
李長林——原涿鹿縣中醫院總護士長
安麗萍——涿鹿縣醫院護師醫師
李樹德——涿鹿縣檢察院高級檢察員
朱秉春——涿鹿縣直屬機關幼稚園長
李海中——涿鹿縣糧食局副局長
閆久林——保岱鎮中原校長
張文清——輝耀學區原校長
溫存軍——武家溝人大原主席
王志亮——涿鹿縣農牧局副局長
王喜寶——涿鹿鎮中高級教師
王喜悅——涿鹿縣農業銀行信貸科長 (建貴、秀靈 供稿)
標誌
回憶舜都保岱國小大柳樹
一棵樹會怎樣?你也許認為,它只是一種自然的存在,本文的樹記錄了歷史
舜都古城保岱村,坐落在涿鹿縣城西南二十五里處。傳說,古城保岱是黃帝九世孫虞舜的出生地。後來,舜從堯帝那裡接手了天下,攜夫人到故地巡遊,他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就住在古城裡。後人在村里建有舜廟(距保岱村北三里的歷山上也曾建有舜廟,而且規模很大),世世代代祭奠,祈求舜帝福佑。該村曾名為舜鄉堡,這是有確切記載的史實了。至今,保岱村還保存有幾段比較完好的古城牆,記錄著當地人一代一代對悠久歷史的珍視,向人們訴說著它昔日的榮耀。
1913年春天,由鄉人馬毓山、史振綱、李藻等人倡導,聯合桑乾河南42個鄉村,在保岱籌建高級國小。拆除了古城西邊的“鎮潭寺”,用其木料在原保岱拐角龍王廟舊址上建起了四十多間校舍,開始每年招生一個班,五十名學生,學制二年。學校建有寬敞的教室、禮堂、飯堂、洗澡間,操場建有籃球、排球、足球場地。從1913年始建,該校至今有102年的建校史,學校名稱幾經改變。僅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後,就有保岱高小、保岱完小、保岱國小、保岱七年制學校、保岱九年制學校、保岱中心校、保岱六年制國小、保岱九年制學校初級班等六個不同的名稱。不過,隸屬關係上一直以鄉村聯辦、村辦為主,由公社鄉鎮文教主管,縣教育局給予指導。
這座校園裡最迷人眼的,要數各種各樣的楊柳樹。北方的傲然挺拔的白楊樹,枝葉婀娜的柳樹,操場周邊筆直挺拔的鑽天楊,濃蔭遮地的海棠樹,杏樹、黃果樹、榆樹、香椿樹。它們或成行成排,或孤峰獨立;或冬枯夏蔭,或四季常青,裝點著幽靜整齊的校園及周邊村莊。
最讓我忘不了的是校園操場邊那一棵婀娜的大柳樹。
這一棵大柳樹,長在校園大操場東,媯水河邊。媯水河從學校東南角分開,一支流向北,一支向東流,這兩條河流在古城東匯入岔道河,向北注入桑乾河。學校操場緊挨著小河,常年流水潺潺,小河邊是一排柳樹,從小河往東就是舜鄉堡的古堡牆,這條河也叫環城河。據本村老人們說,這一棵大柳樹,在剛建校時就長在那裡,比校齡還長。五十年代,父親師範學校畢業分配到保岱國小任教,就與它相識了。1973年我到保岱國小時,它還虬枝交錯、樹影搖曳。1978年春天,我到保岱國小代課時,卻意外發現濃蔭遮地的大柳樹不見了,被卸倒了,它的身軀被鋸成數截,胡亂堆放在北牆根。看到這殘狀,我心疼死了。
我站在大柳樹當年枝葉扶疏的地盤上,在操場的東邊,有一處近似圓型的略微隆起的墩,有一般胖子的腰圍那么粗,我想,那肯定是大柳樹的殘墩。看上去,大柳樹被鋸倒以後,雖然沒再連根刨起,由於媯水河斷流,便沒再長出新枝來,這讓大柳樹徹底銷聲匿跡,就如舜都、舜廟一樣,需要有心人仔細考證了。這究竟是哪一位自詡為聰明的人想出來的最愚昧、最殘忍的辦法,竟然連一點生的希望都沒給大柳樹留下。依我看,當時,只要有一念之仁,就完全能夠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就能夠把大柳樹保護起來。
不知是許多年以前的哪一年,我就萌生了以大柳樹為題,為保岱國小的人和事寫點東西的想法。為了實現這一想法,工作日記、生活日記寫了一本又一本。至今翻開日記,那些人那些事兒便如昨天一般,清晰地浮現在腦海里,揮之不去。可一直以來,陷身於市教育機關,總在為走過的幾所學校熬苦受累,總靜不下心來,因此,一直也沒能寫出點什麼東西來。現在有時間了,想寫了,大柳樹卻不在了,內心確實有些遺憾。你說,假如大柳樹還在的話,我們這些曾經為保岱國小奉獻了青春,曾經與大柳樹一起經風雨見世面,就連我們這些當年保岱國小教師的子女一放假就相約回保岱國小玩耍的人們,就依然能夠看到它不屈不撓、枝體遒勁的身姿了,想一想,那該是多么親切、多么溫馨的會晤!
不過,我心中的大柳樹還在,那就提筆寫出文章吧!
在我國北方舜都保岱,柳花綻露笑容時,人間就是四月天了。清明、穀雨的天空,桃花雪也不會降臨了,人們渴望那珍貴如油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渴望奼紫嫣紅的百花,渴望汩汩的桃花水。也就在這個時候,碧綠的柳蕾靜靜地開放了。柳花,像貧困山區的孩子,像無數腳手架上的農民工,像湧出工廠大門的工人,普通的沒法再普通了,缺乏個性,沒有花瓣,顏色單一,仔細看,才看見綠葉之間細細的小花蕊。但就是這小小的花芯,用手觸一下竟然有黃黃的花粉,粘到手上,然而,嗅不到點滴香味。
如此同時,牡丹、蝴蝶蘭搖擺著一身風姿,桃樹亮出了灼灼其華,杏樹展示著自己天成的粉嫩,紅玉蘭把自己濃妝淡抹成女戲子臉,招惹的蝶兒纏綿,蜂兒痴迷。柳花在奼紫嫣紅里,沒有爭奇鬥豔的優勢,缺乏高雅名貴的氣質,正所謂有她不多,無她不少。
可就是這不起眼的柳花,眼裡沒有怨恨,有的只是寧靜、祥和、安忍的氣質,落落大方微笑著。你看,垂柳上的柳花,彎彎的,宛如少女的笑靨,如果為彎彎的柳花沾上假睫毛,美人都要嫉妒呢。
柳樹花隨性而開,隨遇而安。當禾苗綠滿田野的時候,當摩天大樓又長高了的時候,當杏子結滿枝頭的時候,柳樹花也要謝了,謝了的柳樹花留下了潔白的柳絮。柳絨如雪,如雪的柳絮輕盈地在大街小巷滾動,滾著,滾著,夏天就敲門了。“春盡絮飛留不得,隨風好去落誰家?”是啊,美麗可愛的柳樹花要去哪裡呢?年年歲歲的柳樹花跟隨春天去了哪裡呢?柳葉茂盛了,人老珠黃的柳花的花蕾,落到了地上,落到地上的敗蕾依然是綠的。受了花粉的柳花帶著自己的孩子———柳籽隨風飛到了田野,飛到了河灘,甚至飛到了屋頂上,哪兒有緣就落在那兒,落在哪兒哪兒就是緣,隨緣落在哪兒心裡都高興,都會生根發芽冒芽長樹。正所謂的一切隨緣、隨喜。柳花,其凋謝了的蓓蕾“化作春泥更護花”,為生命繼起,生生不息,留下了種子。經過酷暑嚴寒,來年在河灘上,在庭院裡,在老屋的瓦礫間,甚至在一些石縫裡,她就會悄悄地發出碧綠的細芽來,長出碧綠的柳樹苗。多少年後,也會長成高高的大樹,也會長出月芽般的柳花,也會如同姑娘的笑靨,笑在春風裡。
啊,柳樹花,菩薩一樣的平常心腸,為人間送上一抹碧綠,一抹柳如煙,而自己無私無欲,且活得愜意,笑得開心。啊,柳花,奼紫嫣紅百花園裡的一點綠,點綴著人間,點綴著大地。
這樣美好的回憶都來源於保岱國小操場裡的那一棵大柳樹!它年復一年,樸實無華。它多少年如一日,奉獻出自己最美好的一切,對人卻無所求。童年時有一年秋季,我站在大柳樹下,看著那層層柳樹落葉,想起了《詠柳》的名句,今拿來作為本篇的結語,以此紀念舜都學校的大柳樹:
數樹新開翠影齊,
倚風情態被春迷。
一籠金線拂彎橋,
幾被鄉民損細腰。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萬條垂下綠絲絛。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