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尾五帝廟位於莆田市涵江區涵西街道保尾社區宮口河南岸。兩進,中天井,內供奉黃帝、伏羲、炎帝、少昊、顓頊,分別代表土、木、火、金、水五神,殷商時期,把開創華夏文明的五位領袖列為五行神進行祭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保尾五帝廟
- 地理位置:莆田市涵江區涵西街道保尾社區宮口河南岸
- 景點級別:文物保護單位
- 創建時間:清光緒年間
廟宇介紹,歷史記載,歷史沿革,地圖信息,
廟宇介紹
保尾五帝廟位於莆田市涵江區涵西街道保尾社區宮口河南岸。兩進,中天井,內供奉黃帝、伏羲、炎帝、少昊、顓頊,分別代表土、木、火、金、水五神,殷商時期,把開創華夏文明的五位領袖列為五行神進行祭祀。
歷史記載
史載,古時疫氛染遍東南,幾無休止,且連水、旱成災,顆粒無收,民不聊生,五帝憫之。玉帝加封五帝為五瘟至聖,授權下界消劫,救度眾生,創著《消劫本行福行》,降鸞東汾正極殿,立天仙教,訓世度人。
歷史沿革
保尾五帝廟,始建於清光緒年間,莆田史志,當時仕子進京赴考,路過保尾觀音亭,適遇下大雨,進亭避雨,瞻仰佛像,見被雨淋,兩行雨水似珠淚,心中不忍,脫下草笠,戴在觀音頭上,並許下誓言,此次赴考,若能得中,重修觀音亭和大士佛像,時值東汾五帝香火鼎盛,為紀念五帝為民消劫和觀音大士普渡眾生,拆除觀音亭,蓋起五帝廟宇和觀音佛像,供萬民終年奉祀,故後人有“拆觀音亭蓋五帝廟”之說。
民國初,五帝廟連遭二次失火,殿宇倒塌不堪,當地善男信女紛紛要求重建,涵江商界,解囊相助,並組團赴榕、滬集緣。解放後收歸公有創辦學校。
一九九三年,涵江舊城改造,拆為平地,一九九八年落實黨中央的宗教政策,莆田市宗教局批准,在舊址重建五帝廟。一九九八年十月五帝廟被涵江區人民政府批准為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保尾路3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