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局的槍聲(1979年常彥執導電影)

保密局的槍聲(1979年常彥執導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保密局的槍聲》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驚險劇情電影,由常彥執導,陳少澤正華向梅等主演,於1979年上映。

該片根據呂錚的小說《戰鬥在敵人心臟里》改編,講述了地下黨工作者劉嘯塵同保密局特務鬥智鬥勇,最後獲得潛伏特務名單的故事。

基本介紹

  • 導演:常彥
  • 編劇鄭荃,金德順
  • 主演:陳少澤,正華,向梅
  • 出品公司:長春電影製片廠
  • 對白語言:漢語國語
  • 中文名:保密局的槍聲
  • 外文名:Gunshots In The Cib
  • 出品時間:1979年
  •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 類型:劇情,驚險
  • 片長:113分鐘
  • 上映時間:1979年6月 
  • 色彩:黑白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統治著上海。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劉嘯塵奉命打入國民黨軍統保密局。他的聯繫人周甫祥不幸被叛徒出賣而犧牲。黨組織又派史秀英作為他的聯繫人。為查明叛徒,劉、史決定在百樂門舞廳搞一次假接頭,果然引出了叛徒黃顯才,不料叛徒也認出了劉嘯塵。劉嘯塵當機立斷,用無聲手槍打死叛徒和特務組長冷鐵新,並用自傷來欺騙對方。新來的特務組長張仲年以照顧劉嘯塵為名,派特務余雲祿對他進行監視與考察。一次,張仲年派劉嘯塵和余雲祿去偵察一個“共產黨”的秘密會議。劉嘯塵識破圈套,奮力與偽裝共產黨的特務搏鬥,並打死張仲年的一個心腹,從而博得了張仲年的信任。不久後,張仲年提升劉嘯塵為自己的隨身少校副官。上海解放前夕,劉嘯塵接受了搞到潛伏特務名單的任務。他竭力爭取管理檔案室的阿紀,使他棄暗投明,交出潛伏特務名單。他們帶著名單正要撤走時,被張仲年和特務“老三”截住。在千鈞一髮之際,“老三”擊斃了張仲年,解救了他們。原來,“老三”就是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常亮。
保密局的槍聲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劉嘯塵陳少澤陳汝斌
張仲年正華吳代堯
史秀英向梅向雋殊
冷鐵新宋景昌----
楊玉林王保華----
阿紀朱德承----
余雲祿陳國軍----
黃顯才陳汝斌----
老三(常亮)李啟民----
劉訓導長顧謙----
周甫祥穀子----
特務徐丹----
護士趙雅珉----
假中統特務徐雁----
特務狄劍青----
特務金林----
法醫浦克----
假共產黨員吳永慶----
護士張百爽----
假工人領導李阿全仉長波----
女播音員----馬玉玲

職員表

製作人原著導演副導演(助理)編劇攝影配樂剪輯道具美術設計造型設計服裝設計燈光錄音場記布景師
張兆瑞呂錚常彥馬世達鄭荃 金德順常彥 高洪寶婁彰後劉英霍鈞王桂枝李景文李榮偉孫振山 李樹奎佟宗德許傳臻馬雲成 靳喜武(繪景)
特技攝影
董振聲
特技美術
鐘泉
音響
張錫山
演奏
上海電影樂團
指揮
陳傳熙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保密局的槍聲(1979年常彥執導電影)
    劉嘯塵
    演員:陳少澤
    中共地下工作者。體魄健壯,風度瀟灑、落落大方,反應機敏但不鋒芒畢露,善於不露聲色地沉著地應對敵特和突發事件,而在和自己同志在一起時又會展現出憨厚的一面。
  • 保密局的槍聲(1979年常彥執導電影)
    張仲年
    演員:正華
    軍統保密局的特務組長,冷鐵新的繼任者。作為受過專門訓練的職業特務,他文化程度較高,外表文質彬彬,舉止談吐講究風度,實則老奸巨猾,不露鋒芒,笑裡藏刀。
  • 保密局的槍聲(1979年常彥執導電影)
    史秀英
    演員:向梅
    中共地下工作者,劉嘯塵的直接領導兼聯絡員,以公開職業為掩護從事情報工作,對各種不同環境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善於應酬卻不輕浮。個性莊重、溫柔,信念堅定。
  • 保密局的槍聲(1979年常彥執導電影)
    冷鐵新
    演員:宋景昌
    軍統保密局的特務組長,受過系統的法西斯教育,十分注重外表,動作敏捷,富有軍人氣質。是一個鋒芒外露、目空一切的自大狂,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影片開拍時用的是小說的名字《戰鬥在敵人的心臟里》,後改名為《黎明之前》,片子拍完後,常彥又決定改名為《保密局的槍聲》。
  • 常彥本來打算拍彩色片,並申請使用進口彩色膠片,但因該片是個“小題材”,不是製片廠里的“重點片”,故而廠里只允許他用國產彩色膠片。常彥認為,如果接受國產彩色膠片,無異於默許對“小題材”的歧視,便索性提出拍黑白片,以影片質量比高低。因為黑白片的處理比彩色片要求更嚴格,且當時長春電影製片廠沖洗、印製黑白片的工藝流程已停用多年,廠領導不太同意他的想法。而他說服廠領導的理由是,用黑白膠片更適於表現特定年代的氣氛,如果處理得當會比彩色片更有特色、更有藝術表現力。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獲獎獎項獲獎方
1980年
1979年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故事片
《保密局的槍聲》
1987年
新時期十年電影獎
處女作導演榮譽獎
常彥《保密局的槍聲》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78年,導演常彥本來計畫拍攝《濟南戰役》,因故未能拍成,他想改抓一個反映地下鬥爭的題材,便請曾合作過的編輯鄭荃去了解素材。鄭荃和助手金德順到青島取材時,無意間看了小說《戰鬥在敵人的心臟里》。他們覺得小說的故事情節驚險而又精彩,適合改編成電影,就寫信向常彥推薦。常彥從圖書館借來原作觀看,認為從電影藝術角度講這本小說很有潛力。同時,他聯想到“文革”中許多做過地下工作的同志被打成叛徒、特務,也想借這個故事為他們說句公道話,因此下決心把小說搬上銀幕。
劇本初稿完成後,常彥、鄭荃、金德順等主創人員專門到上海拜訪了小說作者呂錚,並在上海檔案館查閱敵偽檔案,採訪了從事過地下鬥爭的同志。然後,經大家集體討論,形成了劇本《戰鬥在敵人的心臟里》,獲得長春電影製片廠同意,影片於1978年9月開拍。
創作理念
常彥在執導影片時努力避免陳陳相因,力求脫出俗套。在影片結構上他特意沒有把主人公搞到敵特潛伏計畫作為全片中心,而是以主人公在敵人心臟中隱蔽下來取得信任,直到獲得潛伏計畫等諸多情節構成一個奇峰迭出的布局,然後採取層層攀登的手法在每一個“出乎意料”上做文章,從而最終闡明全片的主題:戰鬥在敵人的心臟里。為此,他在文學劇本基礎上增寫了影片的序幕和尾聲,打破常規,不讓影片結束上主人公劉嘯塵身上,而是在結尾處突出老三(常亮),以深化主題。
常彥執志該片時面臨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在藝術創作方面掃除“四人幫”的謬論。當時“文革”剛結束不久,演員們還受到極左的文藝理論的束縛。該片裡反面人物居多,只有劉嘯塵、史秀英和老三這三個“好人”(老三一直沒有公開真實身份,表面上還是個“壞人”)。這讓演員們感到無所適從,因為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背上“醜化正面人物”或“美化反面人物”的罪名。為此,常彥鼓勵大家解放思想,演正面人物的演員不要把地下工作者視為超人,對反面人物也不要在外形上醜化,首要把他們還原成人,認真研究“披著人皮的豺狼”這個詞語,摒棄臉譜化、公式化的表演形式。
在美術造型方面,他要求化妝師不要因為故事發在敵特營壘中而故意“醜化”,即使是反面人物,也應像對待正面人物一樣,注意生活、真實。對布光,他要求生活化光線處理與戲劇化光線處理要兼而有之,堅決摒棄“四人幫”鼓吹的“敵俯我仰、敵暗我亮”之類“照明也要講階級”的謬論。

製作發行

票房成績
1979年6月,該片開始在全國上映,據統計,6月17日至23日,該片僅在北京一地就放映了2666場,觀眾達2310483人次,票房1800多萬元。該片最終賣出了1000多個拷貝,共有六億人次觀影,獲得了一億八千萬的票房,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

影片評價

該片故事新穎曲折,採用了廣大觀眾喜聞樂見的情節結構,著重組織了幾場精采的戲,它們各自有矛盾衝突的重心,段落分明,又融為一體。影片以出奇制勝藝術構思,描繪了一幅動人畫卷。情節中包含尖銳的矛盾衝突是該片的一個鮮明特點,一系列主人公轉危為安的戲劇衝突的過程,形成了一浪又一浪的小高潮,形成了扣人心弦的發展節奏。生動曲折是該片情節的又一特點。影片的每一大情節中矛盾衝突的內容本身是複雜曲折的,是處在激烈的動盪變化與發展中的,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生動性、曲折性使情節有了內在的活力,讓觀眾動心動情。該片的編導有效地發揮了驚險片懸念的藝術功能,以懸念始,以懸念終,風格鮮明,使影片有著很大的藝術吸引力。該片的不足之處在於某些情節禁不起推敲,個別人物(如張仲年)前後性格表現不很一致。(《電影藝術》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