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快跤

保定快跤練習明朝永樂年間興起保定式快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定快跤
  • 善用手法:撕、崩、捅、把位占先
  • 長處:以小制大,左道旁門,散揸相合
  • 著名人物:馬長春、平敬一
定義,起源,簡介,歷代人物,快跤二十四式,

定義

俗話說: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勾腿子,勾腿子指得就是保定的摔跤。

起源

相傳,明朝建文年間,有蒙古族兄弟二人老大布彥不花,老二布呼爾皈依伊斯蘭教,隨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立有戰功。朱棣稱帝後,封二人為副千戶,賜姓平,名毅良、毅清,定居保定,並在保定平嘉胡同建造府第,就是人們後來就俗稱平家胡同。平家兄弟不僅驍勇善戰,而且喜歡摔跤。他們把快跤術傳給保定人。保定當地的回族人由於人單勢孤,素有尚武之風,為了更好的防身自衛,有好多回族人便求平家兄弟傳授摔跤技術(其實,保定摔跤並非由平家兄弟傳入,因保定自古便是兵家重地,所以摔跤本身就很盛行,他們不過是當時的代表人物),於是保定的回族摔跤便由此開始。保定回族摔跤由平家兄弟傳入,又經回族諸英豪代代加工錘鍊,把摔跤的技巧同拳術中的手眼身法步法結合,形成剛柔相濟、靈活巧妙、 快速多變的風格,俗稱保定快跤,到清代名揚四方。保定府的勾腿子,即因快跤勾腿而得名。(注一:蒙古族賜姓的平家兄弟與平敬一大師家族並無關連,平家系統為維吾爾族。保定自古以來便為兵家重地,所以保定之摔跤自古即有,更不是由平氏二兄弟所傳。)

簡介

也稱保定府快跤、散手跤。它重視快速技術,是大架式出場(跤架)。保定跤上盤 手法上擅用:撕、崩、捅、把位占先,下盤腿倒,上下配合,天衣無縫,打閃認針,妙計連珠,以快打快,剛中有柔,猛中含智,綿里藏針,長於以小制大,左道旁 門,散揸相合,潛移默化,瞬間將對手制於末路。

歷代人物

馬長春
1822 年,清親王奕經帶領六名大內侍衛和兩名「跛士胡」(盪語:一等摔跤手的意思)來參加保定的摔跤盛會,這兩名跛士胡不僅摔跤技藝精湛,而且力大絕倫,因為他們曾把兄猛的犛牛戰敗而得綽號「大犛牛」和「二犛牛」,又因為大犛牛曾拽著大象的鼻子將其從獸欄中扔了出去,奕經便賜他為『神力王』。

開賽後,大犛牛把直隸總督選派的摔跤高手擊敗後叫囂道:『保定不過如此!』這時保定的回族馬長春被大犛牛的嘲笑激怒,挺身而出與之較量,開始兩個人摔了三十多個來回沒分出高下,大犛牛便使出了看家的絕招 - 「黏沾」,而馬長春沉著應戰,結果把大犛牛扔出幾米遠,給了大犛牛一個結結實實的大馬趴,連這幾次。大犛牛多次起身後不敢上場了,伸出大拇指對馬長春說:「你的腰比那江南的柳樹還要軟,保定摔跤 - 這個!」從此江南柳便成了馬長春的綽號。 這使保定的摔跤名氣增大。【注二:關於馬長春的其人其事的真實性也有人懷疑,如常東升的孫輩常達偉】
平敬一

平敬一長孫平輔臣平敬一,又名平洛敬,是保定清真寺武術、摔跤的著名倡導人,也是名揚全國的武術家。他曾拜河北省南宮縣武林大師孟六為師,練得十八般武藝,名揚 一時。他曾多次擊敗中洲會館的武林高手。培養出馬蔚然、張風岩、王福田、尹長祿等傑出的摔跤弟子,這些人後來都成為當時著名的武術家、摔跤家。
保定快跤保定快跤
馬蔚然
民國時期,保定的摔跤技術更加系統。清真寺街馬蔚然,是平敬一的得意弟子,以摔跤聞名國內,後被聘為南京國術館總教官。館長張之江卸任後任館長,為我國培養了大批武術和摔跤人才。
張風岩

張風岩張風岩在平敬一指導下苦練絕技,他培養出許多摔跤高手。很多徒弟在各地比賽大會上獲得了優勝,使保定式摔跤形成保定快跤流派。主要特點是重技術、輕蠻力,以小制大,擅長撕、崩、通等方法。年,在中華民國第五屆運動會上。張鳳岩的得意弟子閆善益獲中量級摔跤冠軍。年第六屆中華民國運動會上,馬文奎獲摔跤重量級冠軍。年第七屆中華民國運動會上,常東起、常東升分別獲中丙級、中乙級摔跤冠軍,姚長在獲重量級冠軍。
保定快跤保定快跤
常東升,綽號“ 花蝴蝶” 。12 歲拜張鳳岩為師,勤學苦練,獲“ 保定式快跤” 真傳。1933 年在南京全國武術國考中獲總冠 軍,被輿論界贊為民國“ 武狀元” 和“ 中國摔跤大師” 。1949 年到台北市,先後在中央警官學校、政治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和俄亥俄州大學以及日本等地傳授摔 跤技藝數十年。1982 年,他組織世界摔跤協會並任會長,致力於中國式摔跤的發展。著有《摔跤術》、 《世界摔跤協會手冊》等書,錄有常門摔跤錄像帶,被尊為“ 世界摔跤之父” 。
閆善意

閆善意閆善意是於常東升同時代的又一名保定回族摔跤國手,同是張鳳言的關門弟子。閆善意最露臉的要數他摔敗新鄉摔跤名將鐵胳膊王大勁,王大勁能獨自一人輕而 易舉的端起磨盤,而且穩穩噹噹的蓋在井上,不僅力大而且摔跤技法嫻熟,是遠近聞名的高手然而在與閆善意比賽時卻連敗三跤。當閆善意得知常東升在南京很風光後便從保定趕往南京,恰巧趕上全國摔跤比賽,便匆匆上陣,不料竟奪得冠軍,同時還獲得了擊劍比賽的亞軍。
保定快跤保定快跤
保定快跤二十四式--中國式摔角演空動作

快跤二十四式

摔角的演空訓練, 又稱基本動作, 為入門的基本訓練. 在古時後的摔角技 術, 據傳說有” 七十二式”, 後來去蕪存菁的剩下” 三十七式” ,到了民國初年只存有” 二十四式”. 然而流傳至今的摔角動作已不甚齊全, 以下介紹截錄自” 張光 明 中國摔角源流暨技術動作實務研析” 的” 保定快跤” 基本動作共二十四式:

一. 斜打: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兩手握拳抱於腰際, 拳心向上, 兩眼向前平視.
2. 左手抬起至右肩前, 向左前方劃弧, 同時上左腳成左弓步, 腳尖半面向左.
3. 左手撥至左前方時迅速握拳收回腰際, 同時右拳變掌向左前方打出, 手腕與肩同高, 上身微向前傾, 眼看左前方.
4. 左手斜打亦同, 只須將左右更換, 如此左右互動練習, 收勢時並步成預備姿勢.

二. 環肘:
1. 預備姿勢: 立正抱肘, 兩眼向前平視, 同斜打之預備姿勢.
2. 右手變掌手臂向後伸直, 左手抬起至右肩前並向左前方撥, 同時左腳向左前方踏出一步, 左腳尖半面向左成左弓步.
3. 左手撥至左前方時迅速握拳並收回腰際, 同時右手由後向前橫甩至正前方, 迅速握拳屈肘, 拳心朝下手臂抬平置於胸前, 同時向左後轉體, 腳尖半面向左上身微向前傾, 目視左後方.
4. 左手亦同, 只須將左右邊更換, 如此左右互動練習, 收勢時並步成預備姿勢.

三. 鎖肘:
1. 預備姿勢: 立正抱肘, 兩眼向前平視, 同斜打之預備姿勢.
2. 右手向右邊後下方伸直, 左手變掌抬起至右肩前, 向左前方撥, 同時上左腳成左弓步, 腳尖半面向左.
3. 左手撥至左前方迅速握拳往下拉, 置於左膝外側, 拳心向下, 右手由右後方向前方伸出, 繼續將小臂向上屈肘, 拳心朝內, 置於前方約三十公分, 手肘彎屈約120 度.
4. 如此左右互動練習, 收勢時向前並步成預備姿勢.

四. 釣羅:
1. 預備姿勢: 立正抱肘, 兩眼向前平視, 同斜打之預備姿勢.
2. 右手變掌手臂向後伸直抬平, 左手變掌置於右肩前, 向前上方撥, 同時上左腳成左弓步.
3. 左手繼續向前上方撥置最高點, 順勢甩置左後方伸直抬平, 掌心向右. 同時右手向上舉起過頭往左膝外側擄, 掌背置於左膝外側, 掌心向左, 身體微向前傾, 目視左後方之手臂.
4. 左邊亦同, 如此左右互動練習, 收勢時向前並步成預備姿勢.

五. 前進踢: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兩手叉腰虎口朝上, 兩眼向前平視.
2. 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左弓步, 腳尖半面向左.
3. 重心向前移至左腳, 右腳抬起離地, 順勢向左前方勾踢, 左腳扔保持彎屈, 右膝伸直腳尖倒勾, 目視右腳尖.
4. 左腳亦同, 只須將左右邊更換, 如此左右互動練習, 收勢時向前並步成預備姿勢.

六. 前進後踢: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兩手叉腰虎口朝上, 兩眼向前平視, 同前進踢之預備姿勢.
2. 左腳向前上一步成弓步, 腳尖半面向左.
3. 重心向前移至左腿, 右腳稍抬起離地, 順勢向左前方勾踢, 左腳扔保持彎屈同前進踢之2.3. 勢.
4. 身體向左後轉體, 同時將右腿彎屈腳跟位於左膝前, 腳尖向前.
5. 右腳用力向後蹬踢成左弓步, 身體向前傾, 目視左後方.
6. 左腳亦同, 如此左右互動練習, 收勢時向前並步成預備姿勢.

七. 下把前進後轉:
1. 預備姿勢: 兩腳左右分開約與肩同寬, 屈膝下蹲成馬步, 兩手握拳抱肘置於腰拳心向上, 兩眼向前平視.
2. 右腳踏出成虛步, 重心置於左腳, 右手向前伸出半握拳, 拳西心朝左, 假想抓住對方後中心帶, 左手置於胸前, 半握拳拳心向右, 假想抓住對方之右手臂
3. 重心移至右腿, 以右腳尖為軸, 身體向左後轉體180 度, 同時左腳撤步與右腳平行成馬步, 轉身時右手不動, 左手移至右肩前並向上抬至最高點時, 順勢繞至 左後方, 屈肘握拳, 拳背貼於後中心帶, 同時右手上舉過頭上方, 至正前時, 屈肘握拳於胸前上方, 同時兩腳蹬直, 上身向前猛低頭, 眼看左後方.
4. 抬頭屈腿抱肘輝復成預備動作.
5. 左邊亦同.

八. 下把前進後踢:
1. 預備姿勢: 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 屈膝下蹲成馬步, 兩手握拳抱肘至於腰, 拳心向上兩眼向前平視, 如下把前進後轉之預備姿勢.
2. 右腳向前踏出虛步, 右手向前伸出, 假想抓住對方後中心帶, 左手置於胸前假想抓住對方之右手臂.
3. 重心移至右腿, 以右腳尖為軸, 身體向後轉180 度, 同時左腳撤步與右腳平行成馬步, 轉身時右手不動, 左手移至右肩前.
4. 將右腿抬起屈膝, 右腳跟接近左膝左側.
5. 左手向前方撥, 同時右手由後向前橫甩, 同時右腳向後燈踢, 左手撥至左前方時迅速握拳置於腰際, 同時右手橫甩至正前方時迅速握拳屈肘.
6. 左邊亦同.
九. 上把前進後踢: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兩手抱肘於腰際, 眼看正前方.
2. 上左腳成左弓步, 左手抬起向左前方撥並迅速握拳收回腰際, 同時右手由後向前橫甩至正前方時, 迅速屈肘握拳置於右胸前, 同環肘2.3. 式.
3. 右腳上前一步, 左腳再撤步成暗步, 同時右手向前伸出假想抓住敵人上把, 左手抬起置於右肩前, 假想抓住敵人右手臂.
4. 左後轉身, 右腳盤起, 左手向前方撥, 同時右手由後向前橫甩, 同時右腳向後蹬踢.
5. 左邊亦同, 只須將左右更換, 如此左右互動練習, 收勢時並步成預備姿勢.

十. 上把挑: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兩手抱肘於腰際, 眼看正前方.
2. 上左腳成左弓步, 左手抬起向左前方撥出並迅速握拳收回腰際, 同時右手由後向前橫甩至正前方時, 迅速屈肘握拳置於右胸前.
3. 右腳上前一步, 左腳再撤步成暗步, 同時右手向前伸出, 假想抓住敵人上把, 左手抬起置於右肩前, 假想抓住敵人右手臂.
4. 左後轉身, 右腳盤起, 左手向前方撥, 並迅速握拳置於左腰際, 同時右手由後向左下方橫甩, 迅速前傾低頭, 右腳向後上方挑起, 眼看左上方, 右手肘儘量靠近左腳尖.
5. 左邊亦同.

十一. 拉:
1. 預備姿勢: 立正, 兩手自然下垂, 眼看正前方.
2. 左小臂抬起, 握拳, 拳心向右置於左肩前, 手臂貼緊身體.
3. 左腳向右後方撤步, 成暗步, 上身稍向左轉, 右臂抬起與左臂交叉於胸, 右手臂在外, 兩手拳心向內.
4. 右腳盤起, 右腳跟置於禧蓋外側, 上身繼續向左後轉身約135 度, 同時右腳向後鐙踢, 左手收回腰際拳心向上, 右手向後下方拍打於假想敵人右膝處, 眼看左後方, 上身稍向前傾.
5. 左邊亦同.

十二. 揣:
1. 預備姿勢: 兩腳左右分開約與肩同寬, 屈膝下蹲成馬步, 兩手合握高舉過頭頂, 眼向向前平視.
2. 兩腳迅速蹬直, 兩腳掌保持平行向後滑步, 同時兩手迅速向下拉, 穿過襠部手臂伸直, 眼看後方.
3. 屈膝成馬步, 兩手舉起過頭頂, 同預備式.

十三. 得合:
1. 預備姿勢: 兩手叉腰, 兩腳張開與肩同寬, 成馬步, 眼看前方.
2. 右腳稍向前抬起, 大腿抬平.
3. 右小腿往後鉤起, 假想勾住對方膝窩, 以左腳尖為軸, 向後轉身180 度.
4. 右腳著地, 恢復預備姿勢.
5. 左腳亦同, 只須將左右互換, 收勢如預備姿勢.

十四. 靠: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兩手握拳抱肘於腰際, 兩眼向前平視.
2. 重心置於左腿, 右手收至左肘下掌心向下, 左手翻掌置於右肩前.
3. 右腳向前一步成右弓步, 右手由左下方翻掌, 掌心朝上向右前方靠出約與眼同高, 左手拉至左後下方, 掌心向下.
4. 左邊亦同, 只須左右互換.

十五. 彈擰: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兩手抱肘置於腰際, 眼看正前方.
2. 上左腳成左弓步, 左手抬起由右向左撥並迅速握拳收回腰際, 同時右手由後向前甩置正前方時, 迅速屈肘握拳置於右胸前.
3. 右腳向前上一步, 左腳再撤步成暗步, 同時右手伸出, 假想抓住敵人偏門, 左手抬起置於右機肩前, 假想抓住對方左手臂.
4. 左後轉身, 右腳盤起, 雙手變掌由右向左後方拉擰, 置於左大腿外側, 兩手握拳交叉, 右腿由前向右後方劃一圓弧, 置於左後方成左弓步.
5. 右邊亦同.

十六. 原地抱:
1. 預備姿勢: 兩腳左右分開約與肩同寬, 屈膝下蹲成馬步, 兩手握拳抱肘於腰際, 拳心向上, 兩眼向前平視.
2. 右腳向前踏出一步, 身體向左轉, 扔保持馬步姿勢, 同時兩手向前伸出環抱.
3. 左腳向右腳靠攏站立, 左手掌撐住右拳往上推, 使右肘尖朝上, 左肘朝下, 眼看右肘.
4. 右腳向左後方撤步, 上身右轉180 度, 左腳伸直, 右腳彎屈, 同時右手向下拉握拳置於腰際, 左手向上舉起後, 再將肘微區向下壓.
5. 右邊亦同.
十七. 轉身抱:
1. 預備姿勢: 兩腳左右分開約與肩同寬, 屈膝下蹲成馬步, 兩手握拳抱肘於腰際, 拳心向上, 兩眼向前平視.
2. 右腳向前踏出一步, 身體向左轉, 扔保持馬步姿勢, 同時兩手向前伸出環抱.
3. 左腳向右足側蓋步, 兩腳伸直, 同時左手掌撐住右拳往上推使右肘尖朝上, 左肘朝下, 眼看右肘.
4. 右腳膝蓋彎屈抬起.
5. 向左轉身約270 度, 右手拉回握拳置於腰際, 左手肘向下壓, 眼看左手.
6. 右邊亦同.

十八. 撿腿: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抱肘, 兩眼向前平視.
2. 身體半面右轉, 重心下沉, 兩腳彎屈, 兩手向右後伸, 右手伸直, 左手屈肘置於右肩前, 眼看右手.
3. 右腳前一步伸出, 膝蓋伸出, 腳尖向內勾起, 眼看前方, 左手向左撥, 右手由後向前橫甩.
4. 左手拉置腰際右手屈肘, 握拳置於右胸前, 坐跨重心下沉.
5. 左邊亦同, 如此左右交替練習, 收勢時成預備姿勢.

十九. 高矮速動: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抱肘, 如斜打之預備姿勢.
2. 兩腳屈膝重心下沉, 兩腳掌貼地向左右滑開成馬步, 同時兩手變掌向前推出, 手臂伸直, 指尖相對, 掌心向前, 眼看兩掌.
3. 兩腳掌向內滑, 靠攏立正, 兩手握拳收回腰際, 如預備勢.

二十. 分手蹩:
1. 預備姿勢: 兩腳併攏立正抱肘.
2. 右腳向前踏出半步成虛步, 重心置於左腿, 兩手向前身直, 掌心相對,
3. 重心移至右腿, 以右腳尖為軸, 身體向左轉身, 同時左腳向右後方撤步成暗步, 同時兩手交叉置於胸前, 右手內, 左手外.
4. 繼續兩手向前撥開, 左手置於左肩, 右手向前伸出.
5. 右腿盤起, 左手向前方撥, 同時右手由後向前橫甩, 右腳向後蹬踢.
6. 左邊亦同.

二十一. 擄手蹩:
1. 預備姿勢: 兩腳併攏, 立正抱肘.
2. 兩手向前平推, 指尖相對, 掌心向前.
3. 上身重心稍下沉, 半面向左轉, 同時右手稍收回至胸前, 並向右下方撥, 左手則翻轉成掌心向上, 向右撥至右肩前眼看前方.
4. 右手撥至右下方時再向前伸並半握拳, 左手半握拳置於右肩前同時右腳上前一步左腳向右後方撤步, 成暗步, 眼看右手方向
5. 右腳盤起, 左手向前方撥, 同時右手由後向前橫甩, 同時右腳向後蹬踢, 上身繼續向左旋轉.
6. 左邊亦同.

二十二. 甩: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兩手抱肘於腰際, 眼看正前方.
2. 上左腳成左弓步, 左手抬起向左前方撥, 並迅速握拳收回腰際同時右手由後向前橫甩至正前方時, 迅速屈肘握拳置於右胸前同環肘2.3. 式.
3. 右腳上前一步, 左腳再撤步成暗步, 同時右手向前伸出, 假想抓住敵人之下把, 左手抬起置於右肩前, 假想抓住敵人之左手臂.
4. 左後轉身, 右腳盤起.
5. 左手向左前方撥, 同時右手伸直由後向前甩出, 手臂伸直略比肩高拳心向上, 眼看左後方.
6. 右手亦同.

二十三. 崩:
1. 預備姿勢: 兩腳左右分開約與肩同寬, 屈膝下蹲成馬步, 兩手握拳抱肘於腰際, 拳心向上, 兩眼向前平視.
2. 兩手抬起屈肘, 小臂在胸前交叉, 右小臂在內, 左小臂在外, 眼看前方.
3. 身體迅速向右旋轉, 成右弓步, 右腳尖半面向右, 上身稍向前傾, 同時右手向右下方拉回腰際, 左手向左後下方拍打, 眼看右後方.
4. 右手亦同.

二十四. 匯:
1. 預備姿勢: 兩腳立正併攏, 抱肘, 如斜打之預備姿勢.
2. 右腳上前一步成右弓步, 同時左手向前伸出, 繼續將小臂向上屈肘, 拳心向內, 置於鼻前約三十公分.
3. 重心置於右腳, 左腳向上抬起, 與大腿成90 度, 同時上身半面向左轉
左手拉至左後方, 拳眼向後, 扔保持手肘彎屈, 眼看左手.
4. 右邊亦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