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保加利亞共產主義者聯盟
- 外文名:Sayuz na Komunistite v Balgariya
保加利亞共產主義者聯盟(保加利亞語:Sayuz na Komunistite v Balgariya)是保加利亞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保加利亞共產主義者聯盟,該黨成立於1995年。它的意識形態是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它的領...
③保加利亞共產黨(革命者),由1981年成立、1990年4月註冊的保加利亞革命青年黨於1991年 3月 8日改為現名。這 3個共產黨均聲明是前保共的繼續,認為社會主義仍具有生命力,共產主義必將勝利。保加利亞農民人民聯盟 簡稱農民聯盟。1899年12月28日成立。 開始為農民的啟蒙組織。 1901年在聯盟“三大”會上宣布為獨立...
保加利亞社會民主黨,保加利亞社會主義運動初期的政治組織。創始人為布拉戈耶夫。1891年7月20日(公曆8月1日)在布茲洛賈山(今哈治迪米特爾山)召開的共產主義小組會上成立,並通過黨綱和黨章,決定出版黨報和馬克思主義書籍。次年在普羅夫迪夫召開第二次黨代會,部分成員另組“社會民主聯盟”,反對以布拉戈耶夫為首的馬克思...
1948年,反對派幾乎被完全打倒,社會民主主義組織被迫與保共合併,此外保加利亞農業人民聯盟將自己轉型為保共的忠實合作夥伴。在1948年至1949年,東正教、伊斯蘭教、新教和天主教宗教組織都被限制或禁止。保加利亞正教會雖被保留,卻遭到極大地限制,而且教會逐漸被共產主義者滲透。契爾文科夫時代 季米特洛夫在1949年逝世,...
奧地利勞動黨、白俄羅斯工人共產黨、英國新共產黨、保加利亞共產主義者聯盟、保加利亞共產黨人黨、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工人黨、丹麥共產黨、共產主義工人黨-爭取和平與社會主義(芬蘭)、法國革命共產黨、法國共產主義復興黨、馬其頓共產黨、喬治亞統一共產黨、希臘共產黨、匈牙利工人黨、共產黨(義大利)、拉脫維亞社會主義黨、...
brigama”,正好是南斯拉夫各鄰國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中的首字母(B-保加利亞、R-羅馬尼亞、I-義大利、G-希臘、A-阿爾巴尼亞、M-匈牙利、A-奧地利)。“一個聯邦國家”有些也為“一個狄托”或“一個政黨”(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五個民族”有時也形容為“五個主要民族”和“八個少數民族”。
黎巴嫩共產黨 黎巴嫩共產黨副總書記瑪麗·納西夫·德布絲指出,雖然帝國主義以“國際聯盟”的名義打擊恐怖組織,但實際上它們對許多恐怖組織的創建和發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這些恐怖組織多多少少都獲得了海灣阿拉伯王室和酋長的財政支持,而後者在人員、技術和先進武器方面又得到了帝國主義的支持。法國共產黨 法國共產黨國際...
聯共(布)關於建設社會主義的爭論 蘇維埃國家在列寧領導下取得1918~1920年國內戰爭和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勝利以後,從1921年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其主要內容是放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以糧食稅代替餘糧徵集制,在一定程度內允許私有經濟存在,利用商品貨幣關係溝通城鄉和工農之間的聯繫,鞏固工農聯盟,發展國家資本主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量的傷亡使得這些想法在西歐逐漸茁壯,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歐各國才開始採取實際手段。但在地處東歐和北亞的俄羅斯,或許是堅持其共產主義的政治思想,戰爭所帶來的破壞並未帶起與西歐各國同樣的看法。 國際泛歐聯盟是世界大戰時期和開始宣揚歐盟思想之間的代表性組織。 歐洲煤鋼共同體...
1990年1月,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舉行第14次大會,會上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地亞的代表們宣布退出南共同盟,南斯拉夫共產黨消失。7月,南聯邦議會聯邦院通過《政黨結社法》,正式實行多黨制。11-12月,南各共和國分別舉行大選,斯洛維尼亞、克羅地亞、波赫、馬其頓四個共和國共盟失去執政地位,塞爾維亞、黑山兩個共和國原...
Krasnyj Klin 共產主義革命組織“Krasnyj Klin” [紅色], 白俄羅斯 * БКП 保加利亞共產黨 БРП(к) 保加利亞工人黨(共產主義) * PR-ByH 勞動黨,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KGS 克萊門特·哥特瓦爾德協會,捷克共和國 SMKC 捷克斯洛伐克青年共產主義者聯盟 * UoC 賽普勒斯人聯盟 MLPD ...
從1927年1月起,季米特洛夫直接在保共中央工作。他負責保共中央書記處和巴爾幹共產主義联盟的工作,以及黨的理論刊物《共產主義旗幟報》的編輯出版。共產國際西歐局的領導人 1929年,季米特洛夫被指定為共產國際執委會西歐局的領導人。30年代初,季米特洛夫積極參與組織了反對戰爭的世界代表大會和民眾性的反戰運動。1933年...
1940年9月27日,德、日、意三國在柏林簽訂了《軍事同盟條約》,正式結成軍事同盟。三國還裹挾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等國加入軸心國聯盟。德、日、意的瘋狂侵略迫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逐步聯合起來。二次大戰爆發前,英、法、美縱容德、日、意的侵略行為,大搞慕尼黑陰謀,實行綏靖政策。但一味退讓並不能滿足侵略者...
1906年2月13日出生於保加利亞的多布羅加南部城市錫利斯特拉的一個保加利亞族家庭。多布羅加當時隸屬保加利亞王國,1913——1940年由羅馬尼亞王國統治,二戰後南部劃歸保加利亞,中、北部仍歸羅馬尼亞,錫利斯特拉今為保加利亞錫利斯特拉州首府。1922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主義青年聯盟,1924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
”1920年6月,南斯拉夫共產黨(以下簡稱南共)二大通過的綱領中,提出建立“南斯拉夫蘇維埃共和國,這個南斯拉夫蘇維埃共和國將加入巴爾幹蘇維埃聯邦,最終將加入世界共產主義联盟”。20世紀30年代初,鑒於納粹法西斯的猖獗,共產國際提出統一戰線的政策。因此,建立巴爾幹聯邦計畫被擱置了起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巴爾幹...
而到了1962年,他發表的小說《Men》獲得保加利亞作家聯盟的全年大獎,而他也正式成為這個聯盟的成員。這成為了他在這個共產國家轉職為職業作家的首要條件。喬治·馬可夫於“Narodna Mladezh”出版社工作,於1966年發表的《A Portrait of My Double》和1968年發表的《The Women of Warsaw》,令他成為一個在保加利亞內...
次年春,稱為“德國聯盟”的三個反對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10月,以民主德國併入聯邦德國的方式,實現了兩德的統一。柏林圍牆打開後,大批民主德國公民前往西柏林。後來擴展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東歐劇變使東歐各國的政治體制和社會性質發生改變。1991年7月1日,華沙條約組織在...
與此同時,“第二國際”只是在1923年更名為“社會主義工人國際”,並未宣布解散。並且,“第二國際”在世界其他共產黨眼中已經是一個修正主義的國際聯盟,已經背叛了馬克思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社會主義工人國際”停止活動。1944年,英國工黨和美國勞聯、產聯發起恢復該組織的運動。1947年,歐洲各國社會黨和...
丘陵性高地與低地交錯分布,平均海拔約170米。平原北部廣布冰川地形,有瓦爾代丘陵等典型的冰磧丘陵和冰水平原;南部流水地貌發育,黑海沿岸有乾旱地貌。國際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歐洲聯盟 獨立國家國協 發展趨勢 北約東擴計畫 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 歐盟東擴 冷戰歷史 華沙條約組織 經濟互助委員會 共產主義 ...
1937年,義大利加入日本和德國簽署的《反共產國際協定》,這樣,德意日三國軸心初步形成。在眼見德國把歐洲局勢推向戰爭邊緣的時候,墨索里尼趁火打劫,1939年4月7日,占領阿爾巴尼亞。在遭到國際聯盟譴責侵略阿比西尼亞後,1937年義大利也退出了國際聯盟。義大利與同樣退出國聯的納粹德國在1939年5月締結了《鋼鐵盟約》,從而...
拉扎爾·莫伊索夫(英文:Lazar Mojsov,塞爾維亞:Лазар Мојсов,1920年12月19日——2011年8月25日)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國務活動家、傑出的外交家。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主席,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主席...
拉扎爾·科利舍夫斯基(英文:Lazar Koliševski,塞爾維亞:Лазар Колишевски,1914年2月12日——2000年7月6日)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
(2)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The Social Democratic Union of Macedonia):馬最大在野黨。前身為馬其頓共產主義者聯盟,1989年改稱馬其頓共盟-民主改革黨,1993年改為現名。對內主張建立民主的馬其頓國家和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新經濟體制,對外執行和平外交政策,致力於加入歐盟和北約,同鄰國發展等距離睦鄰關係。馬獨立...
1992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宣布1995年7月的第一個星期六為聯合國國際合作社日,以紀念國際合作社聯盟建立100周年,並決定考慮將來每年都將此日定為聯合國國際合作社日。黨史記錄 1949年7月2日 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開幕 1949年7月2日 第一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平開幕,19日閉幕。朱...
認為史達林遺產是缺陷,不能不導致抹殺史達林建立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價值。雖然1991年3月17日有四分之三的公民投票主張保留聯盟,過了九個月民眾的意見被忽略了,“牢不可破的聯盟”在別洛韋日森林自然保護區被破壞了。城市改名 1961年10月蘇聯共產黨第22次代表大會上對史達林主義的批評加深,導致中蘇交惡。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創始國)波蘭人民共和國(創始國)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創始國)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創始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創始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創始國)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1949年2月加入,1961年12月停止參與活動,1987年正式退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50年9月加入)蒙古人民共和...
1923年11月8日,三千名戰鬥聯盟成員在與埃里希·魯登道夫協定後,與右翼政客古斯塔夫·里特爾·馮·卡爾在慕尼黑一所啤酒館召開會議。雖然卡爾突然表示不支持他們,但希特勒打斷卡爾的演講,並堅持要發動政變。魯登道夫與希特勒宣布成立新政府,並計畫在翌日占領該城市。但最後失敗。希特勒與該三千人都被捕。希特勒被判...
羅馬尼亞在1944年解放後,一直奉行對蘇友好政策,1949年1月加入經濟互助委員會,1955年5月參與締結《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波蘭人民共和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成為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羅共在1956...
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經濟理論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南斯拉夫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斯洛維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政府總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政府工業部長、國家計畫委員會主席、聯邦經濟委員會主席。